用方法之石 攻地理之玉
用方法之石,攻地理之玉
记忆是人脑的一种重要功能,它是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能力的基本条件。记忆是智能活动的“仓库”和基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记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会影响到智力的发展。
中学地理知识内容丰富、范围广大、识记点多,有些内容甚至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但会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降低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地理事物的规律,如何使学生轻松记忆,提高效率是十分重要的。而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以及我自身的学习经验简单介绍几种效果较好积极方法。
一、歌谣记忆法
歌谣记忆法以韵化的语言荷载实用的内容,因其语音和谐、节奏鲜明、文字简练、顿挫有致、趣味易记而深受学生喜爱。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积极采用此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方便教与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譬如,必修一中所提到的世界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再比如说,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西四双宁北上天,庆蒙台海青甘陕,还有香港和澳门,一国两制已实现。”注:“两湖”:指湖南省、湖北省,“两河山”:指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五江”:指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疆同江”音同字不同);“双宁”:指辽宁、宁夏回族自治区。
二、图表记忆法
图表记忆法是把有时间顺序和空间关联的事物列出图表,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化抽象为具体,以激发学生的跳跃式思维,增强记忆,进而加快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忆内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或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记忆地名、记忆各种地理事物特点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等。用这种方法讲授地理概念或规律,可以把冗长的文字叙述简化,进而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理学科准确、完整、稳固的表象,树立牢固的地理空间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达到获取地理知识的目的。
例如,必修一中我们所学的“大气的保温作用”时,“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可以准确、明了的表达出我们所要掌握的内容;而必修一自然地理中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用图表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易理解。
三、理解记忆法
人们常说,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有许多事物应该记住却没有记住,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只注意枝节,而忽略了对本质的理解造成的。由于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理解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正如格言所说:“若要记得,必先懂得”。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学生首先应当学会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记忆他们。”“只有彻底地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做心理的财产。”而理解记忆法就是对学习材料进行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的记忆方法。对识记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只有理解了教材中所讲的概念和原理,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才能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和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解锋面的知识时,靠课本知识传授,有很多学生不理解,尤其是锋面雨的类型时,很多学生不好区分,容易混淆,所以我举例两国军队交战,根据实力强弱分出胜负来类比理解这部分知识,效果立竿见影,而且记忆深刻长久。
四、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类或类似的对象进行分析对比而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比较,阐明知识的共同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认清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特征,突出重点,便于记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该种记忆方法能使注意力集中,并能够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例如,在讲解必修三区域地理时,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比较困难,尤其是自然环境和农业知识的讲解,用比较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总之,中学地理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