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 -> 正文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之比较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8:25阅读:
字号:|

  中美高校德育途径之比较

  世界各国高校都在根据国情需求培养各类高级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又都10分关注德育问题。美国在意识形态、社会性质等方面虽然与我国有根本差异,但是由于德育途径隶属于德育方法,途径和方法不存在姓资和姓社的问题,因此,比较两国德育途径并加以吸收借鉴,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和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高校德育途径大致可分为直接德育和间接德育两大类。直接德育是指利用专门的渠道和途径,进行直接、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间接德育是以渗透的方式寓德育于非德育途径之中。

  德育课程:重理论与重实际

  中美高校都设置了相应的德育教育类课程,课程内容涉及人类的共同品质,并利用课堂教学灌输各自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德育内容、课堂组织和教育目标上差异显着。

  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统1、抽象化;美国高校德育课程自主、具体化。我国高校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从2006年9月起,全国普通高校普遍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这些新课程比较注重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作为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中国德育课程目标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学校德育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4有”新人作为根本任务,德育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政策服务。侧重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的灌输,道德知识传授,注重道德教育的统1性和规范性。

  美国高校虽然开设了德育类课程,但主要是开设了历史、公民学类课程及有关专题。同时还开设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等有关专题讲座。美国德育目标的政治倾向相对隐蔽,侧重于实践的教育,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择业、交友等实际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讨论各种道德问题,做出道德判断,并在判断过程中明确道德价值标准,逐渐树立公民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

  课外教育:重正面引导与重文化渗透

  除德育课程外,中国高校还有两种行之有效的直接德育途径:党团组织活动和个别思想工作。党组织是学校直接德育的领导核心,团组织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我国高校从校级到系级再到班级,设有完备的党、团组织体系。该组织通过业余党校、团校、理论学习小组、积极分子培训班、各类文体活动等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别思想工作是我国高校的传统直接德育形式,它有助于高校德育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针对德育对象的思想问题、道德状况、素质基础、个性特征,通过谈话方式深入细致地解决学生的个别思想问题,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1。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注重心理辅导和宗教活动。美国许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咨询指导机构,负责全校的学生咨询工作,在组织、人员组成、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方面都有妥善的安排。如田纳西州立大学就设有训导长领导的“学生咨询处”,对学生活动、新生入学、就业选择等方面给予咨询指导。同时,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中美两国高校德育在专业教学科研上的渗透程度有很大差异。美国高校不仅重视在文科教育中渗透德育,通过开设语言和人、艺术与社会、宗教、伦理等有关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某种道德熏陶,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注意在理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他们要求对每1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要求学生对任何1门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3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中国高校虽然也主张在各科教学中发挥德育的功能,但各科教学特别是理工科教学过程中很少渗透德育内容,德育功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能力。

  中美两国高校的课外活动大体上包括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都主张在校园生活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不同的是:美国高校特别重视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德育活动,形成“教育”共“震”。美国许多高校成立了“家长——教师协会”或“联谊会”,通过召开会议,交流学生情况和学校教育设想,共商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大计。并不惜花费巨资进行人文社会环境、媒介传播环境等的建设,通过环境熏陶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中国高校历来将社会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有专门机构组织管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正规化的社会实践体系。主要有军训、社会调查、组织科技、文化、卫生“3下乡”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公益劳动和勤工俭学活动等。

  学校管理与服务:重群体管理与重个人关怀

  从目前现状来看,中美高校管理服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以学生宿舍工作为例:中国高校禁止学生使用“违禁电器”,学生不能夜不归宿,晚上到点就要熄灯,宿舍卫生要保持清洁,管理人员忙于各类检查,规范学生具体行为,无暇关注学生个体思想的引导。在美国,宿舍管理着眼于学生的个体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生活指导。此种生活指导涵盖心理咨询、升学就职、图书馆、课外学习、卫生保健、俱乐部、休假指导等多个方面,让宿舍区成为学生德育的“第2课堂”。

  总之,中国高校德育途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德育工作极为重视,德育课程标准化程度高、理论性强,党团组织和个别思想工作富有成效,社会实践已初成体系。但我国德育课程缺乏自主性,德育形式以说理和灌输为主,具体化程度低,实际渗透性弱。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1些做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拓展德育途径:

  积极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建立融知识性、活动性、隐蔽性、渗透性为1体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在“概念阐释、历史考察、内容分析、联系实际”的“两课”教学4步曲中,要突出“联系实际”的环节,科学评价德育效果。

  争取各方面支持,开展“生活德育”。可以通过环境熏陶、榜样示范、诱导启发、师生互动、开展道德问题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需要,产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真正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

  增强心理辅导力度。大学生自我认知、学习、就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应当引进心理辅导方面的人才,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机构,把心理咨询与个别的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模式,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服务。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