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互联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在我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得到了飞速发展。据最近CNNIC发布的第20次《互联网报告》统计,我国网民人数2007年已高达1.62亿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在这1.62亿网民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网络对于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认知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日趋加大。因而,认真探索网络对青少年的冲击作用,对网络的负面作用进行研究,探讨各种预防措施,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才能完善德育教育,使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扎根于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中,使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使命得以有效保证。
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方面,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愿意通过自己对社会的主观认识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由于他们接触社会的面比较窄,因而会错误地把网络上感知到的事物当作社会的真实反映,将网络上的虚拟社会误以为是真实社会,由此形成错误的思想认知和判断。客观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效性,使得全球范围内信息可以相互交流与沟通。在互联网上,色情、暴力、反主流文化、反主流道德体系的信息大量存在。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人,通过网页、博客、播客等方式,提供了大量信息。由于青少年对互联网信息源没有正确的认知,对互联网的趋利性也不易察觉,这势必会冲击学校德育教育。
如何预防互联网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冲击,是摆在教育部门和家庭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学校责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增加网络信息识别内容,对学生进行预防教育
目前我国各级学校都开设信息技术课。这一课程的开设,大大加速了学生对基本信息技术的掌握,使信息技术在我国迅速普及,提升了全社会信息化速度和人们的工作效率。但是,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主要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主,对于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载体——互联网的负面作用并没有关注。教学的结果,往往是教会了学生运用网络技术,也“教会”学生获取不良信息。
老师要通过信息技术课,使青少年能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有能力区别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有能力区别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正确认识社会阳光面和阴暗面的客观存在,有能力抵御暴力、色情信息,对网络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不迷恋网络。
二、家庭责任——正视问题,注重引导
由于大多数家长并不熟悉网络,他们一般都对电脑与网络的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子女接触网络存在两种极端的态度:放任或杜绝。事实上,从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分析,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放任的危害。大部分家长认为,电脑是现代化的标志,熟练掌握和使用电脑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因而鼓励子女多接触电脑。他们不清楚电脑作为工具和工具应用是两个不同概念,对运用电脑上网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一些家长甚至主动给子女购买大量以软件为名、游戏为实的电脑刊物,结果造成子女沉溺于网络,染上网瘾,受到大量不良信息的毒害。
杜绝的危害。一部分家长自身接触过网络,对网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对子女接触网络胆战心惊,对子女上网严防死守,坚决予以杜绝。信息技术和其他科学一样,也存在着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发展方向。对大多数人而言,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是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我国的职称评定和资格证考试都对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作用。而实践应用的重要学习手段就是不断使用,这样才能熟练掌握和创新。
使用电脑上网查资料、收发邮件、制作网页等都是非常有趣的学习过程,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我们不能放弃这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如果一味杜绝上网实践,就杜绝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方式,这是因噎废食的态度。
因而,家长有必要对网络进行正确的认识,对子女进行必要的引导。告诉他们信息的好坏、信息的真伪。使子女明辨是非,有所警觉。在警觉和正确的心态下接触网络,就可以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