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中学德育工作
如何开展中学德育工作
我曾听有的老师说:我说什么,学生都不往心里去,真拿他们没办法。我想,德育工作没有效果,就是学生没有将外部的行为内化。因此,要做好中学德育工作,关键是让学生把外部的行为转化成内部的主体因素。
一、当今中学生的德育现状
1.道德缺失。目前学生素质的最大弊病就在于学生的道德缺失。“道德的真空”绝不是危言耸听。看一看我们的部分学生:背地对老师直呼其名、取绰号,课堂上出言顶撞,甚至辱骂对打,拾到钱物据为己有,甚至还有同学拉帮结派,向同学收取“保护费”。这些虽是个别现象,却反映了学生中道德缺的现象。
2.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指的是14岁—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反社会行为。这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吸毒和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在社会转型期剧增,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面对这一严峻问题,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同时为目前的青少年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3.厌学现象。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上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开展中学德育工作的形式
⒈制定明确的班级德育目标。班级德育目标是根据国家、学校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对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规范的设想或规定,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功能。德育目标的确立,不仅影响到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设定、德育过程的实施,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德育的实际效果。班主任在制定德育目标前,必须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情况,既要有班级目标和班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符合班级的实际,切忌好高骛远或没有德育目标。实践证明,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班风班纪最差;没有德育目标的班级,该班的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也是学校的后进班级。
2.为学生的心灵灌输美好。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轻和稚嫩阶段的中学生,因为这时正是他们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年轻时形成的观念是很难消除和改变的,因此,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这样,我们的年轻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一切美好的东西,象来自纯净之地的和煦春风,吹进了人们的心扉,不知不觉地,从幼年时候起,孩子的心灵就与一切美好的事物拉近了,对它们有了天然的亲近之感。
3.注重科研的有效投入,以科研助德育。学校德育工作要定位于应用先进教育理论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新时期需要我们的德育工作不仅要有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而且要有对工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就德育工作者个体来说,加大对德育研究工作的投入,是提高实际水平和工作效率,使自身价值得以升华的最佳途径;对学校集体来说,加大对德育研究工作的投入,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和办学水平、创造学校特色的基本途径。下大力气加强学校实验、实习等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
4.将德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教益应成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心理压力随之增大。受到这类影响的不仅仅是已经踏入社会的成年人,未成年人也承受着来自升学上或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在种种压力之下,一旦他们的心理承受极限被突破,就容易有出格的行为发生。而经常开展生活感悟、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就能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应对这些压力。
总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我们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