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 -> 正文

学校德育工作中值得探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8:26阅读:
字号:|

  学校德育工作中值得探究的几个问题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教师都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虽然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差,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学校要培养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具有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但在很多学校,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一校之长,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为了单纯的成绩和学校的“声誉”而放松道德教育。而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主要是看考试成绩的高低,这使得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传授知识,德育的实效性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二、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

  学校德育内容和目标应该与家庭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相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经常出现家长和教师的目标和要求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现象,这让未成年人不知所措。例如,学校里,教师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应该主动给老人让座,但当孩子主动让座时,一些家长不但自己不让座,还不许孩子给老人让座,甚至责备孩子“傻”或“多管闲事”。家长的爱子之心可以理解,但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使得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学校几年的教育成果在家长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功亏一篑。为此,学校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采取召开家长会和创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学生的道德教育。

  三、学校德育与社会现状不协调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与在社会上看到的大相径庭,甚至相反。例如,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时,教师要求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如违反规定,那么双方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但学生看到的现状却是,几乎所有的游戏机房或网吧中,顾客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并无人监督执法。学生去过网吧和游戏厅后,除了教师发现后进行说服教育之外,这些场所并未受到相关部门的任何处罚。于是,学生得出这样一个错误结论:原来老师在骗人,至少老师讲的在社会中行不通。对于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家长的“棍棒”教育都很难奏效,教师的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和有关部门的管理结合起来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

  四、学校德育严重缺乏情感和劳动教育内容

  多年来,我们不乏对学生进行过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但教育的效果却不甚理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放松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劳动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地得到了来自家庭的关爱甚至溺爱。这些孩子来到学校后,教师在社会和学校的压力下也自然只看重成绩而放松其他方面的教育了。学生只要成绩好,就能为学校、班级和教师争得荣誉和利益,而品德的好与坏不能量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德也很少有人关心。于是,出现“啃老族”、“马加爵杀人”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为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想办法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劳动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郊游、野炊,参观名胜古迹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丽,体验劳动之艰辛,树立起劳动意识,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学校还可以与社区联合,让不同年龄的学生每学期在社区做一定时间的义工,并把它作为评优、升学的条件之一,这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爱社区的情感教育,又培养了其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