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中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中,实施中学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形势 学校 德育工作
一、必须把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长期以来,部分人的心目中,德育工作被视为“虚功”,可有可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致使德育工作投入多而产出少。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家庭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二、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德育工作,那么,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德育教育是中学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科学的原理分析,道德知觉就是人们对道德的整体认识。这种知觉的结果表现为道德意识的形成。它不仅包括一定的道德知识、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同时还包括对于道德精神的理解以及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道德知觉是引导行为道德化的心理机制的基础,具有内在驱动力和行为指向的双重功能,道德知觉的形成是遵循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道德反映过程。道德倚同,即随着道德知觉的深化而产生内心确信。道德倚同表明了道德目标和价值,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从而使道德的知觉变成人们内在驱动力,并从道德的目标和价值实现中而获得满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中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目标价值的认同感,增强中学生实践道德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化中学生道德同化过程。要使中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道德规范,并将其纳入自身价值的组成部分,作为指导、协调、评价行为的客观依据,从而使中学生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重合成为现实。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各项活动,学校德育就只剩下了空洞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这样认为。所以,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开展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可行的计划和步骤,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最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活动。活动后,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赋予新义、避免流于形式、长期坚持下去。成功的学校德育,必须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校德育工作要相机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三、推动中学德育教育向纵深发展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必须长抓不懈。一方面,教师队伍在不断的送旧迎新,新同志有待加强师德建设,另一方面,中老年同志有不少也在师德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能同历史发展相适应的地方。这两方面,我地近两年来是有深刻的教训作佐证的,而且,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也在不断升华。
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道德教育融于中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落实在中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去,从而增强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具体说,一是道德教育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每个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把传授知识作为德育的载体,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道德因素,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二是德育教育要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人格是人的性格、气度、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三是德育教育要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方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要把德育教育软任务硬指标化,建立健全一整套德育教育和道德实践的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中学德育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春.加强德育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黑龙江教育,2006.
[2]张延琪.实施德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
[3]才晔.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J].新西部,2008.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