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突破口
德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突破口
摘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有序性决定了德育在教育系统工程中必须居于第一位。而且,德育本身也必须讲求系统性,从结构、内容、方法上都应进行变革。
关键词:德育;教育;系统工程;突破口
一、教育是一个系统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的系统性,具体展现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首先,从教育方针看: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个方针,明显显示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具有高度的系统性。一方面,要使教育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有机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须使教育活动与复杂的社会活动系统相适应,社会功能和活动特征的系统性,必然贯穿和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中。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完美的道德素质、适应现代化工作和生活的知识能力结构、健康的体魄、多方面的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不是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所能造就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模式就必然是一个活的系统。
从现代教育思想看,学校教育只是基本教育,与一个人“终身受教”和“实践成才”辩证统一,注定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正如江总书记所指出:“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这个观点,要好好地在全社会进行宣传”。这段论述,既高度概括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又集中体现了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思想,更充分表达了党和政府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发展的殷切期望。以这一精辟论断为指导,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的学校教育工作,就必须从一个人“终身受教”和“实践成才”的客观要求着眼,全面打好人才成长的基础,造就一个人在未来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成为有用之才的种种的基本素质,系统地夯实人才成长的学校教育根基。
无论什么级别和类型的教育,客观上都必然要求有关方面协同进行,这也使得教育不折不扣是一个“系统工程”。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学校教育固然十分重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也实在不可低估。仅就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教育固然是中心环节,校内学习环境和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一点都不能忽视或轻视。正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才一再强调不仅要教书育人,而且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即使是某一方面的素质教育,也要求有关因素的系统配合。特别是德育方面的教育,缺乏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是难于奏效的。无怪乎有人感叹:“学校教育十年功,抵不上社会一阵风”。也正因为社会生活和环境(特别是学生个人所处的“小社会”环境)对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影响如此突出,党和政府才一再要求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反复号召全社会各部门和团体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江总书记也在最近的谈话中特别强调“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
二、教育这个系统的突破口是德育
既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有序性要求我们首先要考虑把哪一项工作放在第一位。我认为,是德育。
能不能把智育放在第一位?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智育放在第一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不能。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学校,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放在第一位。这一点需要由德育来完成。第二,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是为人类进步服务的人才,如果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这样的人不但可能于社会无益,甚至可能有害。同样的道理也不能把体育和美育放在第一位。
只有德育才能在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才能为这个理想努力拼搏,搞好学习,锻炼身体,强化自身的素质。也只有养成了高尚的社会品德,才可能运用自己的才干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说起来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德育,但实际上,当我们把这个工作程序化、时间化、课程智育化的时候,德育工作就已经放松了。每个学校都可计算出德育占了多少多少课时,但效果却难以言说。关键的问题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在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
我们的德育似乎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用同一种模式反复地向学生们灌输同一个思想,只不过越到高年级,文字上的陈述、道理上的分析越繁复。这种强化并不能说明德育工作的加强,从物极必反的辩证法看,从学生普遍产生的逆反心理看,反而显示出德育工作的削弱。德育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不能做不到位,也不能做得过分,过犹不及。
因此,德育工作也必须讲求其系统性。德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如何有系统、分步骤,采取哪些方式和手段达到这些目标?比如,给小学生讲西方的和中国远古的历史,给中学生讲深奥的政治经济学说,是否有切实的、积极的、充分的教育效果?目前许多中学生厌倦政治课,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模式亟待调整。能不能在小学通过行为训练让学生养成美好的道德习惯,在中学让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的道理,在大学再讲授比较系统深入的革命、政治历史和理论。我认为,受教育者在小学,应该养成所有人都应该养成的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是明白做人的道理的前提。在中学,应该懂得所有人都应该懂得的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原则,这是能够真正地明白革命道理和政治学说的基础。事情如果反过来做,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做人的基本道理被丢掉了,革命道理和政治理论也不可能真正学好。
德育教育的空间无比宽广,我们要拓宽视野,才能把德育工作真正做出成效。我们既要吸取西方道德文化的精华,也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有许多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的素材,有待我们每一个德育教育工作者认真总结和发扬。我们确实要深入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但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教育。也只有这样,革命理想的教育才是有深厚的民族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它也才能真正在每一个现代大学生的人生意识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德育教育的方式也应产生革命性的改变,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上了多少节德育课和课堂上抽象讲述以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一个活动、一回谈话、一次表彰、一场歌咏比赛都可以成为德育的有效方式。德育的成绩不仅体现在课堂考试的成绩上,更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和平时的思想意识中,一个在政治考试中及格的人,不尊重老师、不敬爱父母、不勤俭节约、不遵守社会公德、大事当前不知道为国家、民族、他人考虑,这样的人德育就不能算是及格。
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加强,显然离不开社会各个部门、团体、各方面力量的关心和支持,而要真正抓紧抓好德育这一突破口,又必须切实注重德育工作中所固有的教育系统性。德育工作也离不开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协调。如果说德、智、体、美是一个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运作,才能产生更大的系统值,强化德育的效果。否则,相互冲突,互相抵消,无论德育怎么努力,都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