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谈观课前的准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2:59阅读:
字号:|

  谈观课前的准备

  摘要:观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使观课者全身心的投入,全面的搜集课堂信息,从而提高课后评析的针对性。

  关键词:观课 准备 学识 物质 心理 舆论

  在观课活动中,很多人夹着本拎着笔匆匆的走进教室,在他们看来,观课只要带着耳朵去听,带着笔记去记就行了。忽视了课前的准备,观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观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听课活动实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正式进入课堂观课之前,观课者要“有备而来”。 这样可以使观课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全方位的收集课堂信息,提高课堂观察与课后评析的针对性。充分的课前准备,观课者在课后评析的时候会占有更充实、客观的材料,说理就能更充分、准确、见解也可能更深刻、精炼,从而使自己点评指导更具说服力那么,听课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1 学识准备

  听课之前的业务准备并不只是熟悉大纲,教材和上课教师的教案,就可完事了,它是一个包含多方面的综合体,既要对教学理念,学科教改信息有所把握,又要对所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要有所了解,既要调查上课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又要检视自己的教学观念。

  1.1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

  现在我们很多领导一提起理论学习就会很反感,总认为理论学习是灰色的,人们更多关心关注是教育教学技术层面的东西,固然方法、技术是重要的,但缺少了理论的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很难上层次,上档次。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人类长期积累与探索的结晶,先进的教学思想,尤其是教育哲学智慧,不可能是教师自发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积累起来,为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提供了可遵循的原理和规则,甚至是技术。但是我们学习理论,却不要被理论所束缚,没有一个用之四海皆准的理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检验修正理论,让“灰色”的理论滋养教育教学这棵长青树。

  1.2熟悉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结构特

  课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必须了解课程标准。有人会说太多了,我们看不过来,看了也记不住。我们看课标重点要看教学建议,教学评价,除此之外要掌握学科的性质及这学科要体现的新理念。

  熟悉教材,对所观之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授课教师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点评,如果你对教师讲的内容不了解,内在的东西抓不着、摸不透,观课如水中花镜中月,那么你的评析会失去力量。

  1.3了解教改信息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个领域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教研成果,课改需要匐下身子实践,更需要不断的丰富理论学习和经验借鉴。通过横向比较,结合自身实际找差距,汲取新经验新理论,探求共识,又使参与课改从被动走向自觉自愿的重要途径。另外,课程改革是层层开展的,有国家级试验区,有省市级试验区,有计划地由小到大逐步推开,最先涉足到地区一定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各个层次的经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会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了解上课教师情况

  如教龄、文化程度、职务职称、业务水平、教学经历、性格特点等等,这样我们通过课堂观察解读出隐藏在教师背后内在的教育观念。因人而宜,与不同授课教师沟通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让授课教师接受的想法和思路,从而发挥观课、评课的指导教学的作用。

  1.5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得好于坏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做为一个观课者,如果在深入到班级听课前,对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态度都有一定的了解,便更能准确判断教学效果。

  2 工具准备

  现在提倡全面收集课堂信息,所以我们在听课时,不仅要携带听课笔记、本、还可以带录音机、一些仪器,摄像机等。另外,观课者的衣着要整洁大方,其色彩不可过于艳丽,款式不能偏于新奇,装扮也要得体。

  3 心理准备

  是指听课者在进入课堂前要做好情绪上和态度上的准备,每次听课都要做到心平气和、不急不造躁。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听课,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使自己处于“学情”当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老师讲的我会了(换位思考)这样我们对课堂会有一个基本认识。这堂课学生学会了,教学设计是否实用便一目了然。

  观课者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在听课过程中如果课堂出现一些问题,观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或者议论而影响课堂秩序,抑或中途离开等不礼貌的行为。

  4 舆论准备

  舆论准备是向上课教师表明听课的目的与意思,解除上课教师的的心理障碍,避免出现怀疑、误解不满等消极情绪。领导在听推门课,一般都应有和教师简短的谈话,让教师明白,观课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教学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是给教师评等级,让教师消除紧张情绪。

上一篇: 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