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学生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也慢慢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是有效率的课, 即充实的课: 就效率面而言, 是指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 其中包括了对于好的、中等的、有困难的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效率;其次, 是效率的高低, 如果没有效率, 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如果一堂课中不管老师表演的多么卖力, 课件制作的如何花哨, 而大多数学生却魂不守舍, 昏昏欲睡, 脑袋中一片空白, 那么这就是一节极其失败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 即丰实的课: 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 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 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的生成。有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面面俱到, 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在哪里咳嗽都写上去了, 然后上课的时候照着自己的教案本一字不落的照本宣科, 不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补充, 有所删节, 适当发挥。这样的课既枯燥无味, 无实质内容,又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四是常态下的课, 即平实的课: 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 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就是过度准备, 这样教师很辛苦, 学生很兴奋, 到了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 表演一下, 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的进步, 学校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 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背投电视或大屏幕, 一到公开课就一定要有课件, 学生就一定很活跃, 却忽视了该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 花花绿绿一大片, 教师的任务就是点点鼠标, 学生的任务就是看红火热闹, 大量的内容一闪而过, 脑袋里却是空空如也。一言概之: 老师学生都处于非正常状态, 简直让人不敢恭维。难怪有的老师戏噱说多媒体变成了“倒霉体”。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 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要有相互的交流, 相互的讨论, 相互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相互构成, 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 上课时, 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 教师要尽量做到旁若无人, 不能被别人左右我们的思维, 因为, 你是在为学生上课, 不是表演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 即真实的课: 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如果是, 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 因此是值得反思的, 需要去重建的。教师上完了课, 总是要反思和重建。只要是真实的, 总是有缺憾的。
但很多的公开课, 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问题也没有的课, 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总之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老师只是教学的指挥者和引导者, 老师要采取启发式、创造性教学方式,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这样的45分钟才是精彩的、高效的45分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