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一个都不能少——如何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和管理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09阅读:
字号:|

  一个都不能少——如何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和管理

  班主任如何加强对中间层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端正对他们的看法,接纳与尊重学生

  在班级管理教育中,教师应当多留意班中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不要因为他们看上去安分守己而淡忘他们,要尊重和接纳他们,要多了解他们,多关心他们,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一丝和蔼的笑容,一束信任的目光,一声温暖的问候,一个轻抚的手势,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尊重与接纳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也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能力的体现。当一个教师真正地在爱一个学生的时候,也是他对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有最大相信的时候。许多班主任都有因经常关心鼓励中间层次学生,并对他们表现出极度的信任而使他们突飞猛进的亲身经历。

  有位学生在高二时处在班级中等水平,在高二下学期,其家长重视,最重要的是当时我发现他有潜力,只不过是平时没有重视到他,到了高二期中考试以后,通过老师的鼓励、关注,成绩突飞猛进,结果在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

  二、叩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与其建立同理心

  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一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一些教师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也能留意这部分中间层次的学生,希望同他们交心,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叩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教师得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在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接受教师所施加的影响的。而这又要求与学生建立同理心。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

  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是开启学生内在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感受、情绪、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等领域的同理心将促进师生良性沟通。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依照下面三个步骤:

  (1)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去理解的对方,对学生向教师所传递的看法和感受持接纳态度;(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理解让对方了解。

  只有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才能做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撞击,情与情的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并通过对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以及他们的烦恼、困难和要求的了解,以热心热情去关心、指导和鼓励他们,从而叩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使他们取得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更大进步。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心事的流露(敞开心扉)一般遵循对等原则。当双方心事流露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时,才会使双方互生好感。如果教师先向学生敞开了自己的心灵之门,学生还有什么心事不向这样的老师诉说呢?

  三、因材施教,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思想也认为:教无定法。教育是多元化的,没有最好的单一的教育样板可以让教师照搬。在班级管理中,也用得上邓小平的“白猫、黑猫”理论。有效才是硬道理。

  对中间层次学生的管理更是如此。中间层次的学生看起来似乎循规蹈矩,很少惹是生非,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很不平静的,他们羡慕优等生的成绩和荣誉,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尊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表现得或进取心不强、安于现状,或缺乏自信,无法发挥潜能,所有这些都会给班主任班级教育和管理带来困难和阻力。

  因此,班主任要花大力气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班级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促其奋发向上。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了解他自身的感受,帮助他探索他自己的真正问题并自行解决。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励之以意,导之以行。

  四、提供机会,给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生的进步主要*自身的勤奋努力,但有时离不开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利机会,班主任应当改变由优等生一统天下的班级管理模式,给中间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分配他们一定的任务,及时表扬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增强其信心和勇气,进而帮助他们提升前进的目标。同时,班主任还应当争取科任教师的配合,让课堂也成为中间层次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大舞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总之,在一个班级集体里,中间层次的学生思想进步了,成绩提高了,会促使优等生更上一层楼,也容易激发后进生赶上去。这就能共同进步,实现班级管理的整体优化。因此,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既要“抓两头,促中间”,更应“抓中间,带两头”,形成你“你追我赶”竞争氛围。大力加强班级中间层次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断培育和发展学生良好健康的思想品德和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上一篇: 一个教师的梦想、信念和改变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