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以问题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10阅读:
字号:|

  以问题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

  摘 要:教学的活力源于活跃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提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从案例出发,分析课堂提问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问题高水平 思维化学 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的症结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讲课,学生认真听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信息、概念、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他们的在课堂上大多数的活动是进行记忆,似乎记忆力好就意味着聪明。老师在课堂上也提出问题,但这些多数是关于事实信息的记忆、领会或者是简单应用,学生像填空一样简短回答即可,没有多大思考的余地,这样,师生间难以形成有效、深入地沟通,造成课堂高水平思维的欠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在遇到问题时,不愿意思考,更不会深入思考。因此,在新课程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高水平思维能力,确保课堂上的学生核心活动是高水平的思维,而不是强化记忆和操练。

  2.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关注于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成功与否,并不关注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意义的建构。所以,有时学生只是机械完成实验操作却并不理解实验背后的目的及原理。各种公开课中的学生讨论、探究学习,其形式的需要大于实质的需要,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知识的生成。其结果是学生实验、探究做虽做了,但并没用脑去做,这样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连直接讲授的效果都不如。归根结底是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欠缺,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引导、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因此,为了改变课堂死气沉沉、思维僵化的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新课程教学所强调的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等素质,本文提出要在教学中设计具有思考价值和意义丰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分析、推论、假设等高水平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

  二、高水平思维概念解析

  我们必须改变课堂学生的核心活动为高水平思维,那么什么是高水平思维?学生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各式各样的思维活动,如解释现象,做出推论、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应用解决复杂问题、创造新知识等。这些思维活动表现出了不同的水平。我们可以参考布卢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来分析思维活动水平,六个不同层次的认知目标包含了不同水平的思维活动。我们大致把知道、领会、应用三个层次所包含的思维活动称为较低水平的思维,而把分析、综合、评价三个层次的思维水平称为高水平思维。

  三、个案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在教学中能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那么,我们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呢?是位于那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存在哪些的问题?我们选取《氯气的性质》一堂课做个案分析。我们先把案例中的问题对照六个层次的认知目标,了解这节课需要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哪些层次的思维:六个层次认知目标对应的思维水平和问题类型。

  这是一堂省级优质公开课的课堂实录片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整体上看效果不错,体现了教师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如果从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高水平思维的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

  1.问题设计的总体思维水平低

  从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虽然教师一直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学生实际思维深度还不够。大多数问题都处在知道、领会、应用三个层次所涉及到的较低思维水平,而在分析、综合和评价三个层次涉及到的高水平思维活动非常的少。而这种状况并非个案,在日常教学中,课堂大多数的问题都属于低水平的问题,只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和简单的应用就可以解答。而这直接的后果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惰性,使其不愿深入思考问题、不能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有些问题设计形式多于内容,随意性大

  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情绪,追求热烈的气氛,有些问题的设计较为随意。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大多数同学的回应,其形式的需要大于内容的需要,无法唤起学生的真思考。例如,有的课堂上大量的问题属于是非问,答案往往就包含在问题之中,学生可以脱口而出,不需要进行思考,这类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是在浪费时间,使教学陷入满堂问的尴尬,不但不能调动学生思维,反而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本案例中也有一些思维容量小、设计较为随意的问题,例如,“铁丝在氯气中有什么变化?产生气体是什么颜色?”“大家看溶液的颜色是偏黄还是偏绿?因此生成几价的铁?”这些问题设计简单、随意,属于较低思维水平的问题,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如果把这几个问题换成“你能描述一下发生的实验现象吗?”、“你可以从实验中得到什么结论?”这样,问题所包含的思维容量就大些。

  3. 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

  在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思考空间和自由度来锻炼高水平思维,否则,再好的问题也起不到效果。例如,案例中“谁能最快证明铁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正二价还是正三价?回想一下初中的时候正二价和正三价铁什么不同?”第一个问题是个很好的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问题,但是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迅速把学生引到了正确的答案上,学生的思维就在此打住。如果给学生更多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也许会有更多、更精彩的答案。

  四、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的核心必须是学生的高水平的思维,而不是强化记忆和操练。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围绕激发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得以延展和深化。教师给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启发,但不过早做评判。学生在相当多的时间中,持续进行了归纳、概括、分析、推论、假设、检验等高水平思维活动,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持续改进。本文试通过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创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教师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导、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的发展。1.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锻炼学生思维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承载力,能够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这类问题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问题。它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使学习者感到问题的意义、挑战性和趣味性。一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另一方面,这些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例如,案例中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件提出问题:“为什么氯气泄漏后会有这些场景?那请大家预测一下,氯气跟空气、氧气在性质上会有哪些不同点。”就是比较好的问题。在这类问题的设计上,既需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同时,还要高出现有的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类问题已有研究比较多,在这里就不重点介绍。但是课堂上,并不是提出这些真实的问题情境后,学生的高水平思维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锻炼,形成自己的知识,而是需要条件来支持的。

  2.通过问题解决活动过程中的追问,促使学生持续深入思考

  在学生初步回答问题后,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常常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围绕核心问题,再做进一步的追问。在追问中,逼迫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起到示范思维的作用,同时,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思考,才会达到真正理解,这也是实现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

  (1)用来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的问题

  在讨论中,有时学生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假设,此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反思,使全体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分析、思考,使教师能够捕捉到学生的思维过程,起到示范思维过程的作用。例如,提出问题:有没有人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相同的答案?有没有人得到不同的答案?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你是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解释一下你的思考过程?

  (2)用来引导学生做出猜测和解决任务的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开放的、具有揭示力的探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做出猜测、推论和解决问题。可以用“如果…,会发生什么”的问题提问。比如,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颜色又恢复。如果换成氯水来进行这个实验,那么,实验现象会一致吗?在实验演示时提出问题:你认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你怎么知道的?在实验探究时,提出:你能做些什么改变结果吗?你能改变什么?为什么那样做?

  (3)用来帮助学生实验的计划、监察和控制问题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一般不直接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利用自己的知识去问一些能把学生引到正确答案的问题,相反,他们在元认知水平上提问,针对的是问题解决过程的计划、监察和控制问题,而不涉及具体的知识。比如,在这时我们应该问什么问题?你还需要弄清什么?怎样才能弄清这个问题?小组意见一致吗?

  (4)用来促进推理的问题

  当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使用推理思维方法时,教师可以运用以下问题启发学生:哪些方案是正确的?为什么?这种方法是不是有时候行不通?怎样更快捷的做这件事?你看出这里有什么规律了吗?是什么规律?你怎样做才能更容易观察到这种规律?

  (5)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联系和应用

  在学习一个的知识点后,运用问题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联系和运用,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即同化、顺化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这类问题有:这与……有什么联系?你以前解决过类似问题吗?列举出一个问题,其中要用到这种知识。

  五、小结

  教学的活力来自活跃的思维。我们不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师生互动和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要激发来自学生的真思考,高水平的思维。因此,如何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广大的教师要在平时课堂上对提问题的设计多进行反思,有意识地多提出高水平思维的问题,把教学过程的核心落实在学生的高水平思维上。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98.

  [2]朱纯朴.关于教师在课堂上听和问的探究[J].新课程(教师版),2007.

上一篇: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