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优化教学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10阅读:
字号:|

  优化教学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全面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综合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优化教学;注重能力;提高质量

  全面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综合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随着教学的进行而自然形成的,能力的发展是教师有意识精心培养的结果。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由于教学发展不平衡,教学方法参差不齐,因而造成一些过时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下教学方法:一是“满堂灌”。课堂上只有老师讲、学生听,缺乏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尽管老师和学生都很努力,但事倍功半。二是“来回抄”。教师先把资料上的内容抄到教案上,再从教案上抄到黑板上,学生再从黑板上抄到笔记上,这样的来回抄,浪费了时间,并不见有多大成效。三是“多而杂”。教师口若悬河,引经据典,面面俱到,但重点不突出,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上述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不得要领,自然谈不上发展能力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教,更重要是学生要学,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运用启发,精讲、多练等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优化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变“灌输式”的教为“启发式”的教,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灌输式”教学,以“知识”的输出为目标,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课堂上无波澜、无情趣,“静如死水”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乏味厌学之感,思维的热情被混灭。“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探求的热情,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创造的火花在课堂中迸发。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引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较多。采用什么方法为好,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情况而定。要把学生吸引到教学的境界,把学生的思维引活,把学生的思维引深,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使思维深化。

  教师要把启发式教学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要使启发取得满意效果,教师除深入钻研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外,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动学习,表现在学生围绕教师转,迷信权威,安于现状的被动学习态度,在课堂上,教师主宰着“舞台”,学生甘当观众。而主动学习,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交流与合作,在课堂上,应该变单一的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教学是群体活动,在几十个人一个班的大集体中,从众心理、胆怯心理、面子观点往往使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常处于“观众”的被动地位。要通过加强引导,开展讨论与交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又能以合作的方式在全班开展竞争。不但使学生惧怕的心理压力减轻,改变当“观众”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好启发的时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思维的大门。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启发式。实践证明,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启发教学,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目的。

  2、要注重运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画龙点睛,进行简明扼要的讲授。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讲到底,要排出一定的时间表,要安排出课堂练习的时间,有针对性地练习指导,指导学生多做各种练习,使课堂教学成为基本技能训练的阵地。要正确处理精讲与多练的关系,把精讲与多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熟练掌握知识,又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他们对掌握新知识的一种不懈追求,探究和创造精神。教师要把有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自主实践的时空。教学中切实做到“五不”,即: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确保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情境,给学生质疑、想象的空间,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给学生交流、展现的舞台。3、要注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学生是知识是主体,知识要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地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教师不仅要“精”研教材,而且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要改变过去注重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积极引导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力求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要求轻独立见解、重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轻学生发展的评价的不良倾向,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呆听、死记、蛮练”为“质疑、奇思、独创”,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以育人为宗旨的教育的灵魂。对于激发各人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体和谐发展,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个体等来说,创新能力的内涵与表现是有所不同的。在创新能力的多元构成中,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值得给予充分关注。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应该突破传统学科教育片面强调线性思维的局限,引导学习者质疑,发现,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跳跃”式思维,发挥联想和想像,在已有的知识结构、操作体系中引入新的组合,形成新的成果。创新的源泉是人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思维能力,也离不开勇于探索、善于应用的实践能力。这其中,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优化非智力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现捕捉、筛选组合、有效运用各种信息,不断积累,才有创新的基础,并在实验、检验、分析、综合,合理反复中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个体特长健康发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每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扎实实的工作。

  对课堂教学来说,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又是主要形式)直接作用于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良好成长。素质教育必须打好学科课堂教学的攻坚战;一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尊重、信任学生,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二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连,学习渠道与社会相连,学习方法与个体体验相连;三要活用教材,教师教学时努力引进时代活水,进行再创造,提高实效性;四要优化教学过程,打破陈旧的固定的“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模式,还教学活动为探索学习过程的朴素原貌,有效地更新、借用教学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几十年学习、工作形成的动力结构,不是从自己的固定思维定势出发,而是认真研究学生的视象、心理和已有积淀,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教学不是教师按“教案进行表演”,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育最本质的行为,建立多向交互、动态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努力创设师生共同发挥自主创造力的、开放的、宽松的自由空间。要引导合理爱好,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一定要引导自己的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人的爱好可能有多种多样,要重点引导学生选择爱好的学科,劳动创造项目,课外读物。学生选择了最喜爱的项目,就能引起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发挥个性特长。要通过成立课外学科兴趣小组,要求学生在全面学好课程计划安排的各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最喜爱的学科,参加该学科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培养人才的科学,教师要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纪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 优化教学开启智慧──运用多媒体...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