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天性,培养兴趣
依据天性,培养兴趣
摘要: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用爱、鼓励、表扬创立一个人文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开心,让每个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
关键词:爱生活 心理环境 教学方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其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做一个“乐知者”。
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r作,往往一两年才能见其成效,而长期应试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得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索然。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巾:
“一下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理想的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富有激情的参与意识,形成教与学相协调的动态的和谐的有序状态。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中寻找自我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培养标新立异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如何才能创没良好的心理环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生动活泼,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发表不同于老师的见解,勇于指出老师教学中的疏漏和错误。让学生有一种“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思想。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留出一定的时间师生共同探究,如在学习《祝福》一课时,学生讨论最多的是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学生们各抒己见、兴致勃勃:有人说罪魁祸首是婆婆,如果她善待祥林嫂,给她一个温暖的家,那么祥林嫂就不至于逃跑,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有人认为是鲁镇的群众,是这些人的麻木、愚昧、冷漠最终吞噬了祥林嫂;有人说是鲁四爷,是他挥舞着封建伦理的大棒,利用祝福权戕害祥林嫂的精神。而当祥林嫂的血汗被压榨殆尽之时,又是他将可怜的祥林嫂扫地出门,从物质上断了她的生路;有人说是“我”,是我的模棱两可的回答把她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最终明白在祥林嫂的死因上,鲁四老爷、卫老婆子、婆婆、柳妈、群众、“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这样,教与学在良性互动中,融化为流动和谐的音符,勾勒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的美。
二、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我们语文教材大多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因而教师应以爱去引导、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味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喜悦、或悲愤。于是一个好的导语至关重要。好的导语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和谐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感状态。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付出真情,使他们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让学生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如在学习《阿Q正传》一课时。学生感到阿Q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这样的认识只停留在课文的表层。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造成这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形象——阿Q的社会根源,认识到辛亥革命的不成熟与封建旧社会的罪恶。又如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报国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恋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教学中在爱的基础上多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如沐春风,把爱心献给学生。三、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同时,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好奇好胜,喜欢新奇事物,是学生的天性。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而,我不断用新的教法分析课文,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荷塘月色》);有时从结尾切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有时从标题切入(《项链》);有时从学生喜欢的语段人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人手……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我让学生参加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中来。我们共同设计和选择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朗读学习法。本文是一篇美文,语言优雅、清丽。师生之间若能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定会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美点寻踪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自主评价文章的美,教师归纳学生的观点,进行必要的点拨,力求重点突出,繁简分明。3.讨论交流法。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讨论、交流为主。通过师生互动,发表各自的观点,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如:对课文画面美、语言美的赏析,对文中体现作者感情发展词句的筛选、解读,都应让学生自主完成。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使课堂气氛活跃,真正让学生享受语文的美。
四、关注社会、关心生活
著名教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教育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犹如鱼儿离不开给它生命的水,语文亦然。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活的激情。如在讲《小狗包弟》一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对待动物的不同做法,从而懂得要敬畏生命。
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紧紧联系社会,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做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代新人。
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是浩瀚南海中碧涛银沙;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岁月的印痕,是唐诗宋词的婉转凄美。让我们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诗意,享受语文的美。让我们用激情去构建语文的天堂,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精彩纷呈,让我们在语文的殿堂上诗意地栖息。
参考文献:
1.教学方法与艺术案例全书,长城出版社.
2.素质教育论坛.2010年第2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