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学校三本管理原理探讨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10阅读:
字号:|

  学校三本管理原理探讨论文

  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看,在30世纪初对人的管理主要遵循“泰罗制”原则,把人看作是“经济人”,采取规范强制、物质刺激奖励的办法,追求管理效率。这就是所谓的“X理论”。而到了2O年代至50年代,对人的管理重心转向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求上,比较强调参与管理、目标认同,提高职工的归属感、满足感,于是,形成了一种管理学的“Y理论”。进入60年代末7O年代初又出现新的管理理论----“超Y理论”、它主张,应根据工作性质、个人特点与组织环境的三者整合,权衡情势、随机制度,以获取管理的高效率。及至20世纪8O年代,又掀起了一股组织文化热,更是强调管理的人本原理,十分重视管理服务的目标、宗旨、信念、人和、价值准则等软因素。时至今日,人本原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所谓人本原理,是--种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新管理哲学观。其核心思想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内在价值,通过管理服务使人得到充分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管理应用人本原理,基本主张有三:

  一是弘扬人的价值。按照人本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任何一切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社会之所以要有管理,就是要使管理对象(个人或群体),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校管理的真实意义与真正目的就在于通过执行管理的基本职能,使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弘扬,使学校的有限资源产生倍增效应。

  二是激发人的潜能。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在按时计酬制下,人要是得不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价值的20----30%,由此,他推出一条管理学法则:绩效:=(能力.激励)。也就是说,绩效是能力与激励的函数变化。所以,学校实施人本管理,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激发与释放学校中每--个人的潜能。

  三是发展人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麦子。学校中每一个教职工与学生,他们都有其各自独特的个性。学校管理的至高使命就在于不断发现人的个性特征,遵循人的个性心理规律,促进他们在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遵循人本原理实施学校管理,就要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要相信和依靠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去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目标。

  遵循人本原理实施学校管理,就要坚持“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的原则,反对和克服那种分数第一,见分不见人,抓钱、理财、不管人,或者迷信“胡箩卜加大棒”来管人以及重技术不重人与靠权力不靠人等种种错误认识与做法。违反人水原理不可能做到科学管理,也不可能受到管理的放大倍增效应。学校管理的“能本”原理能本原理是一种以人的能力为本位的新管理哲学观。前工业时代是权本时代,其管理哲学是以权为本,以权为政;到了工业时代,成了钱本时代,管理哲学是见钱不见人,金钱为本位;进入知识经济后工业时代,随着人的智能价值的释放,社会经济获得加速度的发展,其管理哲学自然要把“能力本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与核心。能本原理新管理哲学的基本点,在于通过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实现人的能力价值最大化。人唯有充分激发自己的潜在创价力,才有可能自由地生存,才可能从根本上同动物的生存方式区别开来。

  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强调人在组织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管理活动。然而,从现时代对人的价值取向去考察,人本原则还有一些理论局限性和不足:第--,它未把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一人性素质的核心内容凸现出来;第二,没有深入具体地揭示以人为本的基点应以能力为本,唯有能力为本了,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第三,未能看到人的能力在确立与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中的核心地位;第四,未充分认识到现时代最需要的而又最缺乏的是人的能力的正确发挥。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素质将会被凸现出来;以人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原理将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发挥其理论导向作用。为此,可以认为能本管理是更高层次意义上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根据现实经验,应用能本原理指导学校管理,最为重要的应当切实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要正确认识与把握好“能力本位”的内涵本质,处理好德、能、知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的能本原则实质上是--种为国家、为社会创价的管理文化观。传统的学校管理文化反映在德能关系上往往按照“道德标准”展开,为了强调“德”、突出“德”的首位,“能”多少地会被忽略;反映在能知关系上,围绕“知”展开。重知则轻能、高知低能便是应试教育的一个表征;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往往沿着非此即彼、厚此薄彼的二值思维线路处理三者关系,使德、能、知相互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不能融合为--个整体。因而也很难收到综合素质发展的效应。按照能本原理,学校工作在处理德、能、知三者关系上,应坚持德为魂、能为体、知为基,三者彼此镶嵌融合为整体的原则,如若彼此相悖,“魂”不附“体”、德育不会有效;反之、重能轻德、“能”势必会失“魂”,偏离准则而走向歪道。同理,一旦削弱了“知”(基础),德与能都会形同于在沙漠上搭建楼台,为此,实施能本管理应当坚持德、能、知整合论,而反对割裂论。

  二要努力建构培能、用能与激能的能本管理机制、教师是学校资源系统中的--个主体力量。教师的能力层次的水平状态,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创价效应。教师的能力结构按信息时代专业化素质要求,应由教育信息转换能力、智能信息转换能力、探究信息创新能力三个层面12种能力组成,即信息摄取力、信息筛选力、信息沟通力、激疑导引力、质疑辅导力、点拨指导力、情感诱导力、因势利导力、问题探究求异力、多维思考迁移力、信息转换综力、自我超越创新力。为了有效地提高与完善教师的能力系统,学校要努力建构培能、用能、激能的能本管理机制:--要建构培能机制。学校要遵照教师成长的初始磨合、整合适应与成熟发展的周期发展律,运用能本目标导引原理、通过脱产培训、校本培训、实践锻炼等举措、建构起良性培能机制。二要建构用能机制。实施能本管理、要通过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设岗竟聘等岗位竟争举措,建构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量能录用、能岗相适的用能机制。

  三要建构激能机制。学校通过目标激励、参与管理、能绩评价等举措,使教职工的能绩与待遇相适,能者获其酬;使能绩与荣誉相应,能者有其荣;使能者与团队相融,能者有其乐。从而建构起能级互补优化组合的能力结构场的激能机制。学校管理的“校本”原理如果说前述的“人本”与“能本”都是以“人”(或群体)为本位作为管理的出发点的话,那么“校本”则是以学校组织的整体运作为出发点。校本原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学校管理决策权过分集中于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或学区的那种“国本”、“官本”体制所造成的僵化弊端而提出的学校管理经营极应当位移给学校的一种理论主张。校本管理在国外通常被理解为是一种基于学校,以学校为本位的自主经营管理的新型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强调学校应拥有财政预算、人事安排和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真正权力,能够自主经营管理。实施校本管理旨在促进校内人、才、物和信息等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能适应社会变迁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学校具有自主经营管理权,通过校本化的管理运作容易获得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有助于培育学校的特色与传统,有助于促进办学民主化、激励竞争与团队合作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工作效率。实施校本管理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本研究这是实施校本管理的起点。通过校情研究,方能使学校管理建立在合乎校情与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校本培训这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基点。教职工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通过合乎教职工素质基础及其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才能有效地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并依靠他们推进学校发展。----校本课程这是实施校本管理的重点。课程是教育国标与教育质量的中介结合都。课程水准反映着教育目标与教育质量的状态。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而且有助于特色学校的营建与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发展。----校本体制这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关键。校本体制是校本管理的组织基础与前提保证。它要求整个学校组织机制的重构,从外控式(教育行政机构或学区董事会等)控制模式,转移到内控式管理模式。它通常由校长与教师、家长、社会力量的代表联合组成学校委员会进行集体决策,并通过校长组织实施、确保学校的管理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我国,实行校本管理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其前提取决于教育行政的职能转变和职业化校长的建制。我国教育行政部们对学校的集权式过程管理由来已久、已成为一种惯性思维,尽管学校对此怨言颇多、呼吁颇多,教育行政的转变职能的承诺也多,然而,这方面的改革进展的成效并不明显。随着我国加入“WTO”的大态势,教育行政职能转变的步伐定然会加快,“校本管理”已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刻了,我们翘首期盼着!

上一篇: 因特网与教育——论因特网对教育...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