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研讨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摘 要 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践,介绍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研讨课。它是一种交互式的、相互合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特别适合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研究、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研讨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AbstractThe article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ontext of the specific practice,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of teaching courses used in a new form of teaching——classes seminar. It is an interactive, cooperative,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s, the students adapt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self-study, cooperative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enhanc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discussing classes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重知识轻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的误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育应该从重知识传授向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这一方面转变。为探寻改革依据,掌握第一手真实的资料,我们做了以下调研工作。一、调查与研究(一)高中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现状。我们先后用问卷的方式抽样调查了徐州市第五中学04~06级一百多名在校生,详细了解了他们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本次调查收回了一百多份调查问卷,使我们掌握了中学信息技术一线教师的自然情况,以及他们对待传统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对教学改革的设想等。(三)现代教育技术问卷。我们用问卷的方式抽样调查了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04~06级六十多名学生,以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徐州市部分中学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四)调研结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仍遵循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这不利于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也不利于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不到全面发展,这显然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徐州市第五中学为例,我们对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即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营造民主的学术讨论环境?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课堂氛围?如何形成创造力的激励机制?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我们利用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的同时更新了教学理念,明确了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在传统的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强调严格的演绎和严谨踏实的作风,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是不够的,因为它不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从强调按部就班严格推理到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转变,即:①引入归纳法,培养学生从现象和事实中归纳出概念,形成科学思想的能力;②渗透信息技术发展史,适当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③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养成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开拓创新的良好习惯。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经常组织研讨课,对教学中的某些综合实践专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加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调查分析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研讨课。二、研讨课的内容和方法(一)研讨课的内容。我们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应用了研讨课的方式,即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抽出一定时间开设研讨课。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李艺主编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书中有大量值得思考的综合实践题,这对于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作用。研讨时,我们选取教材中最能体现新课改目标要求的实践内容,将其分为几个模块让每个学习小组组织分工承担解答,我们针对如下综合实践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课:①定义信息需求:查找有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建立中秋节专题资料库;②尝试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获得所需信息;③教材推荐的方法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资料;④使用任意一种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⑤尝试使用多种渠道、多个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并比较搜索结果和搜索方法的异同;⑥小组总结搜索结果并整理以便交流汇报。(二)研讨课的方法1、利用机房现有的布局,分成7~8个小组,选取小组负责人;2、确定任务实施计划、时间安排;3、教师简介信息获取的途径、方法;4、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工;5、老师指定时间答疑,关注学生的进度,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6、每组推选1~2名代表,在班级发言;7、未发言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及补充发言;8、推选学生评委,对答辩的同学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文章,学生补充,教师点评;9、优秀学生增加平时成绩。三、研讨课的效果(一)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研讨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以各自的方式平等的相互交流,探索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不同途径,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增加个人价值的经验,如适应性、自信和社会性。研讨式教学法的优点是学习很轻松,气氛好,同学在相互帮助下进一步的加深对信息技术相关概念、知识的认识,在相互帮助和促进下弥补自己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欠缺,有机会在别人帮助下提高学习自觉性。(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合作能力。研讨课要求多位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一起研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阐明各自的观点,然后相互解释、相互指正、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是锻炼团队精神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高适应环境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场地。在研讨课上,学生必须作好能开展活动的工作任务表,精心设计内容能促使讨论深入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同学在一起更容易相互理解,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批评,有助于加深信息技术知识、概念的理解,更有利于增强社会亲和力。由于知识是大家一起建构的,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学习者,提高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研讨课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扮演“成员”和“教练”的角色,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迷宫”中迷失了方向,教师就应引导他们继续前进。每一个问题都有很多个答案,学生找到的答案,或者只是最简单最表面的答案,教师的角色就是引导他们去找第三个、第四个。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使学生从中学到了必要的知识而且印象深刻,同时也培养学生发问、想象、推理、辩证思考的本领,寻根究底和创新合作的精神以及资料查阅和组织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激发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兴趣。这就给教师带来很大的考验,从指导到协调,要求教师对课程的整体结构都有更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学习的自觉性都与知识的积累同步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课的同时,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法都会有更深的体会,这对教学科研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四、结束语在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绝对不能生搬硬套,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有它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素质。我们可以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确定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更多的、更系统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不久就会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张萍.Workshop tutorials:普通物理教学中一种新的尝试[J].大学物理,2004;6:53~57
6.Web NM Peer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insmall grou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Sharma MD MillarR Seth S Workshop Tutorials:Accommodat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 large first year university physics cl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