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两个切入点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4阅读:
字号:|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两个切入点

  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作为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后进生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抹杀的一个事实。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恰恰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转化后进生无疑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话题,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依愚之钝识陋见,教师既要在思想上给予充分重视,又需在行动上渗透十分关爱,具体的做法宜从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入手,然后动之以情助信心,晓之以理蕴苦心,导之以行见真心,持之以恒付耐心,使教育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一、在思想上给予充分重视是转化后进生的可靠依据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就得认清它的意义所在。一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好了,不仅会使教师做起事来精神抖擞劲头十足,遇到的许多困难也易于迎刃而解,尤为可贵的是它同时也能带来明显的教学效益,即除了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外,还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真可谓一举数得利莫大焉。从长远利益看,为社会输送合格之人才,这项工作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其次,教师要坚信后进生亦乃可造之才,他们有潜在智能,一朝发掘出来,也同样令人刮目相看。基于此,我们的耳畔才会时刻回响着陶行知先生的警语:“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从而换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发现他们身上不易觉察的“闪光点”,敦促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抑或崛起的奋斗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

  再者,教师还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后进生的存在几乎都是错误教育的结果。我们在大多时候根本无法选择学生,而对那些不思进取抑或智商低下的学生,教师惟一可以选择的就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思路对头了,方法正确了,教育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令人满意了。然而“教育同时也蕴含着两种对立的效果:既可以教会学生自信,也可能教会学生自卑;既可以教会学生坚忍不拔,也有可能教会学生无能为力。”关键是如何让自卑的学生有了自信,无能为力的学生变得坚忍不拔,这才是我们教师必须致力研究的课题。

  有人对中小学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状态的概况进行描述时,说他们表面上对自己的缺点或过错满不在乎,但内心常常自卑自责;他们容易感情冲动,行为不计后果,是非认识模糊;他们消极沉郁,疏远老师和同学,却隐藏着一颗渴望理解、信赖与交流的心。如果教师在思想上歧视他们嫌弃他们,难免会给他们造成伤害,使转化工作陷入僵局。因此,我们教师的潜意识里就要做到对后进生的具体环境与个性差异有深刻的了解,认同他们的性格爱好与兴趣,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与权利,倾注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爱心。

  二、在行动上渗透十分关爱是转化后进生的有力保证

  要转化后进生光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应将关爱落实到行动之上。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与爱是构筑教育的基座与础石。欲将情感与爱传递给学生,是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完成的。哪些方式最适宜于后进生的转化呢?实践证明:动之以情助信心,晓之以理蕴苦心,导之以行见真心和持之以恒付耐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四大法宝,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动之以情助信心

  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说:“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一个个学生培养好。”细究这话,确实颇有道理。一个对学生态度冷漠的缺乏热情的教师,是不可能赢得学生信任与爱戴的。“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至于后进生么,则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热爱。因为他们一直受冷落被疏远,处于孤立少援的境地,如果教师主动地亲近他们,与他们交流思想,就易于体察到他们的情感脉搏,使他们摆脱掉离群索居的冷僻感,乐于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教师播洒进来的爱之阳光。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教师一脸灿烂的微笑足以瓦解掉压在后进生心头的巨大冰块。

  自尊是人之心理最宝贵的品质。一旦丧失了,就意味着消沉堕落,甚至无可救药。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呵护他们的自尊是一剂不可或缺的良药。把尊重与关怀给予学生,就是呵护学生自尊的表现。记得有人说过:“尊重是一缕精神的阳光,它可以照亮学生的心扉,敞开学生的胸怀。尊重是眼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它会强化与巩固孩子的好行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事实如此,给后进生以尊重,往往能产生巨大的教育能量,一则耳熟能详的典例可以印证。据说某孩子学习成绩特差,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看着旁边的同学都举了手,当时尽管他没曾听懂老师的话,也跟着大家举起了手。老师看他破天荒地举了手,非常高兴,让他站起来回答,结果他只是愣着,什么也答不上来。课后,老师将他请进办公室,孩子很紧张,但老师的眼里没有丝毫的批评与指责,有的只是宽容与理解。之后,老师与其约定,今后在课堂上提问时,如果不懂就举左手;要是真的懂了,便举右手。谁也不曾料到,奇迹从此发生了。正是这次约定,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不久,他举左手的次数越来越少,再到后来竟没有了。每次老师的提问,他总是胸有成竹地举起右手,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缘于教师对一名后进生自尊的有力呵护,最终为社会输送了一位合格的人才。由此不难想象,给予尊重给予爱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神奇作用!

  “课堂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也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以炽热的情感使他们找回了自尊自信。”洋思中学正确对待后进生的做法颇值得我们借鉴。设若我们教师对学生抱有“朽木不可雕”的可怕念头,也就意味着教育过程的彻底终结。反之,就能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景观。要使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成为奢想空谈,教师就得有经得起考验的自信与敢于挑战的勇气。而这种自信与勇气都源于教师对后进生的爱。

  2、晓之以理蕴苦心

  对待后进生,应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与后进生促膝谈心,开诚布公地帮助他们分析情况,满怀期待地给他们指引前进方向,这也是教师有效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方式之一。为了让后进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救其失”的本领,教师及时且真诚地指点迷津显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师要教育后进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不把他人的看法当作衡量自己的唯一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信心,摒弃自卑,不至于妄自菲薄,自贱自弃;也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改掉懒散的玩世不恭的习气,内化成自律自强的精神,将要求上进的决心逐渐兑换成实际行动,促使他们的心智得以发展并趋完善。愚以为不妨从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入手。比如不间断的以名言激励,让后进生懂得“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道理,培养他们做事的坚韧态度。用“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来鞭策他们,用“书到用时方很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劝诫他们……总之,诸如此类的刺激冲击有助于他们从自怨自艾的泥淖里走出来。后进生要战胜困难克服挫折,必须有一种进取的基因或一种思想的动力,而有针对性的名言警句正具备着这样的功能。再如以范例启示也不失为一种教育方法。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闻鸡起舞的故事可以培养后进生锲而不舍的毅力;而勾践之尝胆卧薪、陈正之的勤学佳话、爱因斯坦的三只小板凳还可以让后进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洗礼;阐释身边人物的成功经验也有可能让后进生汲取力量……无数典故范例犹如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只要播洒进他们的心田,就有可能长芽、开花、结果。此外,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更不可忘。教师要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循善诱是必经之途。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将抽象的材料具体化,变难为易化深为浅,这就是循循善诱的“精髓”与“灵魂”。例如,帮助后进生补习欠缺的知识时,教师最关键的做法就是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引导他们加强对知识的理解、领会与掌握。尤其在课堂提问时,要设计一些让后进生能够解答的问题,解答对了,给予肯定与赞扬以巩固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找到良好的自我感觉,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尊重后进生的低起点,并耐心诱导,我坚信这样做必将会把他们带进知识的殿堂。

  3、导之以行见真心,持之以恒付耐心

  一般情况下,后进生往往缺乏一种自发式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的监督与引领。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导之以行是重中之重。如何导之以行呢?教师应该在实际操作中率先垂范地帮助他们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发动他们的同学参与其间,形成帮扶结对格局,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存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告诉我们:教育本无立竿见影之效,带着耐心上路吧。由于后进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抑或基础知识的薄弱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对他们的转化也就顺理成章地非朝夕之功即可完成的。它注定需要经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解决的秘方是勤于疏导,持之以恒,舍此难以奏效。针对后进生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就要多提醒严要求,常抓不懈,并以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把自己的期望转化为他们要求上进的心理,严而有方,不厌其烦地进行矫正改过。教师甘于花时间耗精力,深入持久地开展后进生思想工作的转化,自然会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一天。

  综上所述,教师没有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愿望,没有本着高度的责任感与强烈的事业心,就不可能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而能够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得尽善尽美,除了思想上的重视,更需要把对他们的关爱落实到行动之上! ?

上一篇: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