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抓住三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型课程,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趋向、有主动探究的欲望的基础上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意选题要明白学生的需求点、开展要找准主题突破点、建立学科联系点、抓住引导的关节点。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突破 学科联系 引导关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中一大亮点。它是一门新型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建立在学生兴趣趋向、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那么该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让这一门新课程不流于形式,而能够帮学生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得到接受、认可和支持呢?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要明白学生的需求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活动课程发展而来的,是对活动课的继承、发展和规范。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应只顾活动形式,更要注意课程的实质:它是一门课程,综合性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所以选题时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跨学科、多感官参与而且学生有兴趣参与、有探究价值,对学生起引导作用的课题。如果把握不好,可改变题目的来源,即:由教师引出话题,通过对话、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意向确立研究方向,学生讨论、归纳问题后确立研究的主题。如环境问题的选题教师就不要强拧牛头,说我们研究环境问题中的××主题,同学们讨论,而可以改成教师就环境中某一热点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激发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环境问题中某一方面的现象,学生讨论出一个主题,学生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产生子课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这样题目由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研究兴趣也就高涨了。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研究,主题突破有时可能超越了学生自身的水平,脱离了当地的条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活动会因为各种难以克服的因素而搁浅,最后是不了了之。例如:学生没有电脑,有的地方没有联网,你让学生用电脑去搜集资料,结果是什么?曾经在一次交流会上,某校的教师讲了一个不好笑的笑话: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问:你们想学什么?学生说:想学钓鱼。教师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假思索地说:“那我们就学钓鱼。”于是同学们纷纷购置钓鱼器械,不出一星期,学校那小鱼塘里就再也无鱼可钓了。这个事例姑且不论教师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首先犯的错误就是他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我们这里究竟有多少鱼可以钓。学生没考虑到,但作为他们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一个积极的旁观者,这起“钓鱼”事例中的指导教师是一个失败者!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准主题的突破点。
从什么地方突破?从当地的实际条件突破,从投资少、持续长、耗费低的项目突破。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有兴趣的去研究问题,从中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而不是一时的热闹,长时间的沉默。要巧妙的利用已有的条件,挖掘现有的资源,拿傻瓜相机照相,就研究如何取景符合美学规律,不需要去研究什么数码相片的处理。在农村中学,可以以“绿色证书”教育为突破点,而城镇就可以以“职业教育”为突破点。只有找准突破点,综合实践活动课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要建立学科联系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其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课的最大作用应该是学生在主题探究过程中,通过对已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同时又诞生新的主题。知识储备的不足又让学生产生更高的知识要求,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学科知识,不断内化学生的学科知识,又反过来辅助学生综合性课程的推进,借以相辅相成,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建立学科联系点呢?就在学生运用知识的时候发现知识缺障。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需而学应是学习的直接动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建立学科联系点,直接体现在活动方案的设计中。学生就自己的子课题起制定活动的计划,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计划中进行分析:我的优势、我的不足、我解决的措施、我可能的困难、我解决的措施。“我的不足?”这里就是一个学科联系点,改进不足怎样去改进,方法多种多样,学到知识是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在一组活动计划中分析:我的优势是口语交际,不足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能力欠缺,同时总结不够严密,我可能的困难是利用电脑查找相关资料,那么我改进措施就是学习数学中统计分析;学习利用电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搜集;学习一般论文的写作方法。那么这里学科联系点就是三个点:数学、语文、信息技术。
只要指导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计划,关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科就相继渗透进来了。
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对某一学科知识的需求就是建立学科联系的最佳位置、最佳时机。这时的学生是为需要而学习,学习是拿来用的东西,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就有了很大的拓展。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也产生了对自己客观而准确的识,这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也有相当的好处。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要抓住引导的关节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四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综合性。这四性强调学生亲历亲为,在做中去反思,在做中去体味,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自主性,随活动的逐步开展,学生认识和体验不为深化,能力不断提高。离开这四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会成立,所以在整个课程展开中,学以致用是目的,四性是核心,这是第一个关节点。
第二个关节点是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明白自己在课程中的位置。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是牧羊人,而是羊群中的领头羊,是引导者、参与者、管理者、积极的旁观者,绝对不能是保姆。活动中,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而应沉下心,跟学生们一起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的指导作用绝不是指手划脚:你应该怎样怎样,而应视学生为朋友,以商量建议的口气来建议:“这样做也许会好一些。”在活动中,教师应有耐心等待学生的结果,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犯知识错误,有错才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有学才有果。学生知识上不犯错,他就永远不知道正确。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才会犯错误,怕什么?改了就是好的。犯了错误不要紧,目的就是改!改才有发展。
第三关节点是各段评价。这一关节点关系到学生的认识、体验、反思及下一步的工作。教师在引导同学完成各段任务时,应及时搞好鼓励性评价,中肯的提出建议,让学生始终积极状态中学习,教师不要满足于学生的结果展现,不要迷醉于出了什么什么样的成果,而应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提高,体验是否真实,反思是否有效,只有这一点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成新的主题在目标的形成,由此生生相息,不断开拓,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研究兴趣的保持。
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我们正确认识、理解分析、认真,才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入、持久、高效的开展下去,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型课程好好的开设下去,为学生的终身服务。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