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注重过程的教学新理念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6阅读:
字号:|

  注重过程的教学新理念

  摘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理念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教学新理念不断地涌出。本文提出了探究式学习、综合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三种新课程理念并提供了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施范例。

  关键词:新课改 注重过程 探究式学习 综合式学习 校本课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理念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实施了,一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不断地闯入了我们的视线,也有许多教学新理念不断地涌出。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非常认同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开展关注学生、注重过程的教学新理念。而以下几种则是新理念体现的成功范例:

  一、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探究式学习一定要掌握好“度”,不是每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都必须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例如,一次听高一语文《花未眠》时,授课老师在介绍作者川端康成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探究式学习——川端康成为什么可以获诺贝尔文学奖?实施过程是由几个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川端康成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但是,就课程来看,川端康成为什么获诺贝尔文学奖与《花未眠》没有太大联系,而且,仅就两个课时的课程来看,这样的探究设计也很不合理。探究性学习不在于是否让学生探究,而是要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探究式学习也改变了传统的师授生学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师生之间合作的新型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

  课外,借助研究性课题的研发,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培养合作精神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交学习主动权于学生,交课堂于学生,这反而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正确把握自己在课程指导过程中的角色——既不能是资料的提供者,也不能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一定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作学习的探究者,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的同时,给学生学习以点拨和启迪。

  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应提倡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引导学生展开综合性探究,充分发挥出综合的优势。

  难以把握的是,我们的综合性学习不是单纯的兴趣培养,所以,一定要找到综合性学习与必修课程之间的完美契合,使得综合性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式学习的同时,切忌只是现成资料的堆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中学生,一定要注意养成培养。中学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其实与真正的学术研究还有一定差距,毕竟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很有限,所以,对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过分追求成果,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下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教师在评价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时候,不应当只看学生的成果展示,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成果得出的方法。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长期以来,教师更多是传道者的身份,使用现成教材,依照大纲规定内容给学生传授知识,甚至连教学手段都有配套的要求。但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会教书,还要会选书、会编书,甚至要求教师也得是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也正是种种挑战,才显示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魅力。所以应当立足地区优势,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体现教师的研发优势和师生合作优势。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很好地做到了立足地区优势,研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我们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以全校三十多名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部分教师为主要研发团队,通过教师实地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与地方政府沟通获取帮助,同时,教师们又在教学班中成立了学生研究性课题小组,展开师生合作的探究活动。历时一年,现已完成一期,正在第二期的建设中。在这次校本课程研发的活动中,生动地给我们解释和展现了校本课程重过程的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高凌飚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吴维宁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3、李红梅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组织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3,(11)。

上一篇: 注重课堂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