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 -> 正文

班主任的“逞强”艺术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8:00阅读:
字号:|

  班主任的“逞强”艺术

  青少年普遍存在服从权威和模仿偶像的心理特点。与学生接触频繁的班主任,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合度地“逞强”,就很容易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当然,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逞强”,并不是语言上的咄咄逼人,更不是胜过学生的强硬对抗,而是发挥自身特长,适当地展现自身优势,从而让学生信服的行为艺术。它有一定的目的,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力求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树立威信,作出榜样——“逞强”项目的选择要考虑具体的目的

  班主任“逞强”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是为了树立威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然而,班主任不可能也不必要把自己所有的长处一股脑儿地搬到学生面前。应有选择地展示“强项”,即展示“强项”有具体的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强记和背诵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和习惯。在教育实践中,这方面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觉努力才能达成。如果班主任有这方面的优势,那么,在学生入学之初,展示自身强记和背诵的才能,可以使学生对强记和背诵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强记和背诵的自觉性。

  2007年9月1日,新生报到,我担任七(1)班班主任。进教室时,学生已经坐满,我有意利用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强记能力,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于是在自我介绍后说:“我和大家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我能叫得出每个同学的名字。”在同学们疑惑的目光下,我一个不差地叫出了每个新生的名字,并根据各人的特点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学生大为惊奇。在第一个星期的师生情感交流日记中,有80%左右的学生都问了同一个问题:“老师,你的记忆力真好!你有什么记忆的窍门吗?”

  学生报到后的几天是学校组织的军训和行为习惯强化训练,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背诵《中学生守则》等纪律条文。有一些同学借口“内容太多”“记性不好”来推托。调皮一点的还说:“老师,恐怕你自己也背不下来!”我随即“应战”,默读几次后,一口气把《守则》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然后明确指出:“同学们背不下来,不是记性不好,而是不肯下功夫。只要肯下功夫,大家都能具备良好的背诵能力。”同时劝诫大家:“年轻时背下的东西,一辈子都不太会遗忘。”为证明这一点,我当场背诵了学生时代学习过的几首古诗词。学生连连鼓掌,喊道:“优秀!优秀!加一百分!”

  由于学生已经信服我的强记能力,他们对我平常所讲授的强记与背诵方法乐意接受并模仿,这一年来各学科的背诵与默写任务也都顺利落实。

  有专长的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工作的需要,选择并适时展示自身某方面的特长,这样可以为学生三年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作出表率。

  二、实为有意,看似无心——“逞强”动作的展示要讲求妥当的方式

  班主任有目的地展示自己的“强项”时,无疑是有意为之,但在展示的过程中,却似乎是随意而动。如果能做到与当时的场景浑然一体,则再好不过。

  组织和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在运动场上,班主任优秀的学习能力(如前所说的强记、背诵等方面的能力),已经不能使学生折服和崇拜,他们欣赏的是另一种长处——运动的能力。假若班主任在这方面比较擅长,也可以通过似乎是漫不经心的“逞强”来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2006年第二学期指导学生篮球训练时,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投篮是中考项目之一,自然也成了初三体育训练的主要内容。班里大多数同学为了取得好成绩,积极进行训练。但班上几个篮球队员,却不太愿意花气力练习,抱着“不想得高分,也不会差到哪儿去”的态度。为了教育这几个同学,同时也为一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树立信心,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对那几个急着要赛球的同学说:“我们还是按中考项目练习比较好。现在我来试试看。不过不知我现在需要多少时间。”

  听说我要投球,这几个男同学来劲了。他们平常没有看见我怎么玩篮球,也不知道我在初中时是校女篮主力队员,想看我出洋相,为今后偷懒找理由。于是找来了秒表。

  “预备——开始!……中啦!……又中啦!15!16!17秒!超满分!”当我以超出中考男生的满分要求(女生26秒,男生18秒)完成了投篮时,学生们一下子叫了起来:“赵老师!灌篮高手!”

  在后来的投篮训练中,学生的态度大为改观,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7中考时,我班有42个同学报了篮球项目,得分410分,满分率达85.1%。

  这件事使我体会到,如果教师具备某方面的实力和长处,适时“露一手”,对指导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但要注意的是,班主任“露一手”时,应当在不经意的状态下完成。假如学生认为你是有备而来,则可能会产生“不过如此”的叛逆心理,影响“逞强”的实际效果。而“不经意”的方式比较容易获得学生对教师“逞强”的认可,有助于班主任工作意图的达成。

  三、因时因事,随机而设——“逞强”内容的处理要注重教育的效果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逞强”,是为了给学生树立楷模,因此所展示“强项”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如文化学习的能力、体育运动的水平以及琴棋书画等艺术才能。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不大的“长处”,一般不宜对学生展示。

  但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除了“常规”和“正当”的生活,也往往伴有一些与学习生活无关但也无伤大雅的小把戏,如“剪刀石头布”、打陀螺、“挑棍”等。如果班主任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也可以作适当的表现。有一次,我就是靠玩“响指”的小把戏,解决了当时班级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2005年我带了一个初二班,班里一度活跃起“响指”——用中指和拇指“叭叭”地打响的活动。一连几天,下课或午间休息,教室里响指声不停,很烦人。我想宣布一个禁令,这是很容易的,但效果不一定好。为此,我决定通过参与来解决。

  第二天中午当班里又响起“叭叭”的声音时,我走进教室。同学们静了下来。我说:“怎么不打了?玩吧,我们还可以来比一比。你们中间谁玩得最好呢?”“王××!”“王××?不行,他肯定比不过我。”王××是带头玩这把戏的一个男生,聪明、好强但调皮,如果不让他玩,就会另出花样。说他比不过,不服气了:“老师,如果比不过你,我就不玩这个了。”“好,是你说的。班长、团支书,你们俩做裁判。”等他“叭叭”地响一些以后,我左右开弓“哔哔嗒嗒叭叭哒哒”放了一堆,问王××:“怎么样?服气吗?”“佩服!佩服!您老才是真正的高手。”“没有什么高手低手的。这种小把戏,偶尔玩玩也无关要紧,但老是吵个不停就很无聊、很烦人了。”

  学生们听出我的弦外之音。“响指”风潮就这样平静刮过去了。

  从这次“响指比赛”来看,以什么为“逞强”的内容,以及对“强项”展示内容的处理,都是根据教育的需要而定,以能够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为宜。

  四、有为而作,适可而止——“逞强”行为的频率要合宜适度

  “逞强”是班主任树立威信的行为艺术。但它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方式或手段。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教育行为,它应以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才能为基础,为教育的需要有选择地运用。和其他教育行为一样,班主任的“逞强”也须适中与合宜。唯有如此,班主任才有可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其展现的“强项”才有可能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运用不当,行为过度,与教育场景不合,就可能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

  前年春节,亲戚聚会,我听到正在读初二的侄子和初一的甥女兴高采烈谈他们的中学生活。两个孩子都谈到了“讨厌”的班主任。

  侄子说,他们的班主任教书口才很好,教学水平也有,但太喜欢吹牛。自从他儿子考上重点大学后,他儿子如何如何努力读书,他如何如何教他儿子,就成了他们班一学期来班会课的重要话题,几乎每星期的班会课都有这方面的内容。起先几次,同学们听了都很佩服。现在,大家都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办“家教培训指导班”做广告,吹牛皮。

  甥女说,一个朋友告诉她,自己 的那个班主任很搞笑,很爱表演。第一次班会课上,她唱了一段《十八相送》,赢得了全班阵阵掌声。可是,整个学期班会课,她每次都要唱一段越剧,听得大家都厌烦了,私底下叫她“老百花”。

  两个孩子的谈话对我触动很大。但类似上面两位班主任的情况我是见过的。班主任夸夸其谈,自我陶醉,过度“逞强”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处于学校管理工作最前沿的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相比,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需要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娴熟地把握和运用各种班主任工作技能和手段。“逞强”是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而运用的班主任工作行为艺术,是班主任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卓越的管理才能的外显。它要求班主任对自己充满自信,敢于呈现自身的才华和能力。如果教师的“逞强”只是为了卖弄,则可能反被学生嘲弄。因此,恰当地运用“逞强”艺术,能让学生信服你,甚至崇拜你,使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