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 -> 正文

转化问题学生 班主任该如何给力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8:02阅读:
字号:|

  转化问题学生,班主任该如何给力

  一、案例

  “王老师,我是Z,我不舒服,胸闷,请上午的假,谢谢。”手机传来信息提示音,看到这些内容,看到这个熟悉的号码,我不禁蹙起眉头。近期小Z已经以同样的理由向我请假若干次,而事情的实际情况是:小Z的逃学旷课行为又开始了。

  小Z原是我班一名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学生,虽然性格较为内向腼腆,但属于上进心强、学习勤奋刻苦的类型。正是由于她的进取心,她的成绩从入学以来一直位于班级的中上等,还曾获得过奖学金和一些荣誉称号。但也正是因为她的性格问题,情况从三年级上学期发生了转变。彼时纯真质朴的小Z此时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着装打扮明显得成人化,而且经常以各种借口请假,严重的时候甚至旷宿。

  面对小Z的转变,作为班主任的我心急如焚。对于这个学生,我真是费尽了心思,曾经多次找她谈心,也曾经把她的家长请到学校就她的教育管理进行沟通,但都收效甚微。和她谈心的时候,她的态度倒是很诚恳,我说什么她就点头应答,却不会主动透露自己的任何问题。一旦不跟她进行面谈,她就会发来短信以各种理由请假。若是我不批准,她就会发短信长篇大论地抱怨我不信任她,甚至用极端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轻生的念头。在把她父母请到学校的那次,她父亲给她打电话,她不接;给她发短信,她不回。最后是我给她发短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才勉强给我回了条短信,表示不想回学校,不想见父母和老师。

  这样一个原本算得上优秀的学生怎么会发生如此转变的呢?通过跟她父母的沟通,我进一步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因为要照顾这个家,要抚养她和弟弟,虽然跟她生活在一起,但整日在外奔波辛苦赚钱,根本谈不上和她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从学生方面得到的信息是,她性格内向,在学校很少和其他同学说话,更谈不上能有几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上网,她的一个同学介绍她认识了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现在已经工作了,她常常逃学和他一起出去玩。父母知道这件事情后,对她大发雷霆,可她却觉得只有那个男孩子才关心她,周围其他的人都不可信任。对她来说,做什么事情都不如跟那个男孩子一起玩开心,甚至连自己的前途也不放在心上。更糟糕的是,父母和老师越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她,她越是逆反,甚至旷课。

  二、现象分析

  现在有些学生情感太过脆弱,表现太过自私。敏感,自尊心强,仅仅是因为一些情感情绪问题,就会发生各种各样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这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心理、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偏离常态。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学生称之为“问题学生”。与那些同年龄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心理状态的不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滑坡都将严重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具体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方面

  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其实也是受害者。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这话其实不无道理。父母的文化背景、教育方式、家庭结构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该德育案例中,一方面,家长需要赚钱为小Z的成长、受教育等各个方面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情感缺口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学校方面

  高师学生无谓课业负担过重,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突然被以能力为首要目标的教育取代后,使得一些学生迷失了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辅导与指引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由于受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没有办法做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育教学管理。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一对一的导师制和成长伙伴制,但面对学生多老师少的局面,很多时候老师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像该德育案例中的小Z这样一些在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已经深受其害,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将他们带离困境,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社会方面

  问题学生的出现不是单纯地由家庭和学校造成的。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存在,对于这些防御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孩子们来说都是潜在的危险。一些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教育与监督,更有可能走向穷途末路。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毕竟由于留守儿童人数众多,短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德育案例中的小Z就是因为缺少关爱,过早地步入复杂的社会而不能够明辨是非,从而成为问题学生。

  三、理论策略

  对于该德育案例中诸如小Z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要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各种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一)心理学基础

  根据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班主任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强化。当然,这里的强化既包括正强化又包括负强化。根据强化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环境控制。对于外界环境的认知与操作,对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了解环境,就能预测行为;只要控制环境,就能控制行为。

  在该德育案例中,我通过各种途径对小Z的行为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全面的思考分析,并联合小Z的父母共同商讨教育管理方案,希望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来改变小Z目前的状况。要想让小Z迷途知返,首先要让她感受到家庭环境的改变,父母关爱态度的改变是首要的。其次,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也必不可少,作为班主任,我坚持不断地与她谈心交流,用自己的耐心感动她、影响她,鼓励她打开心扉多与其他的同龄人交流而不是将自己禁锢在狭小的个人世界中。通过对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改变,进而促使小Z的行为发生转变。

  (二)社会学基础

  根据社会学中冲突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已发生的冲突。我认为,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冲突”,不仅指班级中团体间的冲突,而且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冲突。

  在该德育案例中,虽然我与小Z没有发生正面冲突,但就是这种所谓的“风平浪静”才更令人担忧。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教育劝说如果没有触动小Z的内心,就无法解决问题。这种表面的平静背后隐藏的是更为凶险的心理上的冲突,僵化的对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导致问题的恶化。因此,如何将这种无声的冲突转变为行动上的感化,如何打开小Z的心结是转化她的关键。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