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 -> 正文

谈谈班主任的“惩罚”艺术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8:02阅读:
字号:|

  谈谈班主任的“惩罚”艺术

  在提倡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支持鼓励表扬教育学生的呼声很高,学生生活在老师精心维系的蜜罐中,而教师则是战战兢兢,视“罚”字为红牌警告,提都不敢提。这种“只放糖不放盐”的教育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吗?我认为,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处罚,这固然不错,但绝不是不要批评处罚。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只有甜言蜜语,而没有警世箴言,他们就容易迷失方向。班主任注意讲究处罚的艺术,相信效果一定更好。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的一个笑容,一句鼓励的话,一次诚恳的交谈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仔细想想,真正能感悟到老师爱的学生,绝对是少数。很多时候你对他的宽容反而助长了他的放纵行为,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而且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五十多人的班级。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

  我结合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谈谈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惩罚要讲究方法

  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惩罚一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在“罚”的过程中培育人,能使学生的某些方面在“罚”中取得进步。“罚”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通过“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印象,锻炼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罚他补交作业,对于不跑早操的学生罚他补跑早操,对于损坏公共财物的学生罚他经济赔偿,这些都是必要的校园惩罚。在惩罚前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为何要惩罚他,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被罚得心服口服。一旦学生改正了错误,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在全体学生面前找回威信。这对接受惩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大有益处,能使之受益终身。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评选式惩罚。利用学生的自尊好强心态,发挥集体教育优势,定期举行班级评选活动。评选的对象与内容:(1)学习最认真的人和最不认真的人。(2)课堂注意力最集中的人和最不集中的人。(3)完成任务最积极最准时的人和做事最消极最拖拉的人。(4)进步最快的人和最需要进步的人。这种惩罚对比鲜明,反差巨大,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刺激,心灵中的十字架。为避免成为后一类人,学生们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克己守纪,勤奋好学,无形中就提高了班级教育管理水平。

  二、惩罚要讲究尺度

  惩罚要掌握分寸,合理公正。要采用间隔惩罚,绝不能滥用处罚。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对错误的认识态度决定给予必要的惩罚。要分为重犯和轻犯,无意和故意等,区别对待,切不可简单化,“一刀切”。要防止教师的“成见”与“偏爱”的情感因素在处罚中作祟,造成处罚的失衡、失准、失当、失败。泛滥无度的连续惩罚是一种灾难。它能迅速引发受惩者的心理疲惫和消极适应,导致无动于衷、漠然视之的心理防卫,从而造成惩罚的失败。其次,过多的惩罚势必引起高度的焦虑水平,击垮一个人自尊、自爱的心理保护屏障,导致自轻自贱、自暴自弃的精神坍塌。

  三、惩罚中要有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根本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行为准则。惩罚同样不能偏离这一基准。因为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辨恶向善,并通过自己的行为矫正去避免惩罚,而不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惩罚。所以,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教师对于学生切不可歧视、厌恶、嫌弃、粗暴,而要热情、诚恳、冷静、细致,否则惩罚教育就可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另外,惩罚要和说服教育相结合。单纯地进行正面教育和单纯地进行惩罚教育同样是错误的,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惩罚一定要伴以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的性质、危害、根源,认清为什么受到惩罚的道理,并提出改进的办法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认同教师的惩罚手段,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学家陶行知有一个“为违纪学生发糖的故事”:有一天陶校长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将他制止,并让他在办公室等候。陶校长回到办公室见那男生已经在等候,于是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又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校长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动手打人。”陶校长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错了,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到此结束。”面对违反纪律的学生,陶行知“反其道而行之”,历数了他在整个过程中的数个闪光点,充分尊重了学生。没有批评和斥责,也没有让学生写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却产生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我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总会想起这“四块糖”的故事,对学生的惩罚也会慎之又慎,因为惩罚本身不是目的。

  班主任工作,需要我们把她当作一个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事业,我们要走入学生的生活中,走入学生的心灵,多了解他们,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朋友,知道学生想什么,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重视正面教育的同时,不忽视惩罚教育的作用。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掌握好罚的艺术,罚之有方,罚之有度,罚之有情,那么使用一些充满麻辣味的爱的惩罚又何妨?把正面说服教育和惩罚管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二者并重,双管齐下。把班级管理抓出实效,再上新的台阶。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