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结合上好《生活与劳动》课
《生活与劳动》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人们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非常紧密。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通过《生活与劳动》这门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传授劳动技术,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和健康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简述自己几年来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一些有效做法。
一、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
我认为《生活与劳动》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实质上包含着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从整体教学中看,德育占有着重要地位。《生活与劳动》它有智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训练和美的熏陶等。例:在教《剪五角星》一课时,我不仅向学生传授工艺技术,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红色象征什么?5颗五角星象征什么?国旗代表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尊重国旗?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5颗五角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4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心向共产党,我们要尊重国旗,热爱祖国。
二、课内外结合,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能力总是和实际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实际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又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在实际活动中得到发展、增强和提高。所以,要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转为能力就必须把学习同实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努力寻找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加以运用。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新教材《加工工艺》内容和“手工”课内容有所不同,老教材的内容是单一的,没有连贯性,而新教材有它的连贯性。
以前上“手工”劳动课,学生对自己做的作品不屑一顾,大多数学生只求老师评个成绩就算了,根本谈不上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下课后大部分把它仍进纸篓里去。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工艺”技能应用到课外。例:学生学了“纸链”“灯笼”“纸花”等内容后,我就让学生讨论:能不能让自己做的作品发挥作用?接着我就结合“六一”节,把学生做的“纸链”“纸花”等连起来,挂在教室里,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兴趣一 下子浓起来。这时我就利用“兴趣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指导学生用绉纸做“牵牛花”“葡萄架…‘桔树枝”等,在学校的长廊内布置,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市教委领导夏秀蓉带队的市检查团到我们学校来考察,看到学生做的这些作品都赞不绝口。
三、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生活与劳动》不能仅限于纯劳动,而应该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养成劳动的习惯。课堂教学有其时空上的局限性,而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能力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综合的、自然的、灵活的实际活动。我们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老师,?而家长在家里配合学校当孩子的老师。?新教材《拣菜》《洗茶杯》《钉钮扣》《折衣服》等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只限于操作程序的教学,即传授一些方法,具体的实践都要在家里进行。所以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我就利用开家长会的时候,首先向家长讲清这学期的教学内容,然后要求家长配合教师,打好学生在家操作的分数,及时反馈学生在家操作的信息,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能自觉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的反响也比较好。他们表示:只要《生活与劳动》课老师需要,我们一定尽力配合做好工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