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论文 -> 劳技 -> 正文

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

作者:大地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5-12-1 19:27:53阅读:
字号:|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同时他提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江总书记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精辟论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深圳特区建立以来,我们坚持从特区的实际出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

生活在新旧体制转型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中的青少年,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们有的对社会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真实的了解;他们好胜要强,不甘落后,但有的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进取的毅力;他们重视学业、考试高分,但有的忽视能力和个性的充分张扬;他们不愁吃穿、生活优裕,但有的缺少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他们立志高远、渴求进取,但有的并未真正树立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并未真正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青少年学生的上述不足,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家长望子成龙、溺爱有加的不恰当的教育,但更重要的还是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改进。21世纪所需要的是素质全面的现代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落实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坚持教育政策的整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即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坚持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即教育不能单靠课堂书本教学,还要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到劳动中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促进“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世界。江泽民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物质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总之,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礼会,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经济多么发达,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劳动技术素质,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作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抓好“三个落实”,实行“五个结合”,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只有采取切实的措施,才能落到实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抓好“三个落实”,实行“五个结合”。

“三个落实”是:

1、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目标任务落实 80年代末,我们结合深圳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提出了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明确了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目标和任务的“九个一”,即培养一种习惯(劳动习惯)、一种能力(动手能力)、一种感情(热爱劳动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一定技能(劳动基本技能)、一种精神(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责任(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责任)、一种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一种认识(国情、市情的了解认识)、一种观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将这“九个一”具体分解到各学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动技能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层次化、序列化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分年级分阶段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我市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特色。

2、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课程计划落实我们严格规定全市所有中小学必须按国家有关要求,全面开课。特别强调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地位。小学劳动课安排每周不少于2节课(活动课)?,中学不少于3节课(科技活动课),中学生每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2周,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年参加社会实践不少于1周。包括重点学校的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也不例外,任何学校都不能以升学考试为理由削减劳动课的时间。为保证这一课程计划落实,我们将劳技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和督导评估范围之中,保证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不虚不空。

3、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落实

近年来,?我们在特区内外共建立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基地400多个,这些某地从层次上分,有市、区、校级基地;从内容上分,有学农基地、现代工业、第三产业基地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军训)基地、科学艺术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改革开放成就教育基地等;从地域上分,有市内基地和市外某地(如井冈山、延安、湖南浏阳、贵州、粤北山区等20余个)。

我市依托市育新学校(工读学校)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的综合德育基地,融学工、学农、军训、法制和国防教育于一体,设施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全市大中小学生轮流到基地接受为期一个星期以上的教育,短短3年多时间,就接纳了2万多名大中小学学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国家教委领导视察该基地后称赞这是目前全国办得最好的德育基地之一。

在抓好“三个落实”的同时,我们注意搞好“五个结合”: 1、?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与实施德育工程结合。我市十分重视青少年德育工作,市委、市政府将学校德育工作列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我们强调德育计划中必须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德育工程,通过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和深化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渠道,促使德育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许多学生正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学会了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和关心特区与祖国的前途,改掉了不良行为习惯,学校的学风和校风也因此逐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罗湖区笋岗中学等一批薄弱学校,从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入手,坚持以德育人和以劳动、社会实践育人,创造出各自的办学特色,改变了薄弱学校的面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九个一”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到校外基地,到火热的社会中去,而且要充分利用校内课堂教学来落实,特别是劳动技能教育,其规范性的操作训练,对教学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校内功能室进行训练,再辅以生产实践训练。我市积极完善劳技课教学设施,先后投入巨资兴建劳动技术功能教室600多间,?为了提高劳技课课堂教学质量,各校利用社会力量进行教学,如滨河中学长期聘请中农科中心的农业科学专家到课堂执教。

3、分散与集中结合

针对各中小学师资和设备条件等方面不够平衡的情况,我市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推进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在课程计划和教学要求方面我们统一 安排,各学校或分散授课,或学校与学校之间联合开课,或以市、区劳动教育中心为依托定期组织集中劳动,特区内的中小学还跨地区联合内地学校,开展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如我市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到老区、山区参观访问,参加劳动,接受教育。这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新模式,既优化了教育资源,又增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开放性,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4、普教与职教、成教相结合

我市经过两次大的调整,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中等教育结构,并创办了“2+1”分段高中办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才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宽广的出路。“2+1”分段高中的学生在接受2年的普通高中教育后,根据学生的志愿,一部分继续读普中高中三年级,准备考大学,一部分则在高二后分流到职业学校和成人培训中心接受1年的职业技能训练。“2+1”分段高中模式促进了普通教育与劳动技能教育的融合,?优化了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普教、职教和成教“三教沟通”、“功能互补”,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又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得到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我们还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设施、师资优势,帮助普通中小学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特区家庭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不少中小学学生从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家长习惯于包揽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学校教育的积极效应很容易被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所抵消。为改变这种状况,指导家长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配合,如蛇口育才一小和福田百花小学等学校,在接受一年级新生时逐个考察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对家长提出“补课”的要求,从一年级起,由低到高安排包括个人卫生自理、洗涤小件物品、整理个人生活用品、清洗水果蔬菜、使用一般家用电器、简单的烧饭做菜、?花卉栽培和办《家务劳动小报》等8类教育内容,与此同时,学校也每周在专用教室开设劳动教育课程2~3节,并向学生布置劳动教育的“家庭作业”,由其家长评定成绩并签署评语,学校在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劳动课成绩。百花小学试行“10分制”计分法,劳动教育抓得有声有色。我们在全市推广了这两所学校的经验,社会反响强烈,不仅学生的劳动自觉性大大提高,家长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几年来,我们正是通过加强劳动教育这个薄弱环节,更新了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的特长在劳动教育中 得到了培养。

三、实施“三大倾斜”,建立“两个机制”,保证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顺利开展为了保证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的顺利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努力实施三大倾斜,着力建立两个机制。

“三大倾斜”是:

1、经费投入上倾斜

要探索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劳技教育模式,首先必须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功能较为齐全的劳技教育场所。我市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硬件建设。大部分中小学都建有可供劳动实习的“地理园”、“植物园”和其它劳动教育场地,全市累计投资近亿元到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上,保证了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所必须的物质条件。这些基地、专用教室和设备发挥了较好的育人功能和教育效益。

2、师资和教材建设方面倾斜

深圳每年都要调进一大批教师,我们充分考虑劳动教育与实习指导的需要,在招调教师时注意考察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并安排一定的劳技课教师调入指标,普通中学每个年级配备一名劳技专任教师,由财政拔款。校长和教师在职培训也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强化他们的劳动教育观念。目前,全中专任劳动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已达550多人。?与此同时,我们加强劳技课教材建设,在使用省编劳动课教材的同时,还从深圳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力量编写了几十种劳动(技术)教育教材,丰富了特区的教材建设。

3、教育科研方向倾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教育向教育科研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如何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劳动和社会实践内容?新一代的青少年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与过去时代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更为复杂,如何增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如何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不断充实劳技教育内容?等等。我们经常召开劳技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方面的研讨会,在全市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分配方面给予倾斜,建立了市、区、校三级科研网络。除了研究开设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传统劳动课程,还及时研究并增设新的劳技课,让学生领会现代化的生产观念,初步掌握一 些新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两个机制”是:

1、构建政策导向机制

我们在90年代初期,选择办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滨河中学为实验点,承担中央教科所下达的“特区教育与劳动结合试验”课题任务,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和步骤,由学校校长亲自抓,并邀请教育专家、工程师、农艺师及社区负责人共同指导,经过一个阶段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及时召开了中小学劳技教育现场会,学习、推广滨河中学等一批学校加强劳技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并以此为契机,从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入手,强调要做到“三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典型实例和舆论宣传,由一“点”影响一线,由一“线”影响一片,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都能够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加强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二是政策扶持和约束到位:市、区教育局根据国家教委有关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配备劳技课专任教师,落实相应的专项经费,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等等,促使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任务得到具体落实。三是课程安排到位:严格要求全市中小学全面开课,特别是德育、美育和劳动技术、社会实践课程,必须一律开齐开足。

2、构建监控评价机制

多年来我们对中小学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行“全程监控、量化评估”,市、区两级教育督导部门在对中小学进行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时,强调素质教育的综合指标,充分考虑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在评估中的权重。对重点中小学更不例外,改变过去那种“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的评价方法,督促重点中小学办成本质教育的示范学校。为了促使学校由硬件上的攀比,转向比管理,比质量,比效益,以调动所有学校特别足薄弱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办好每一所学校,市领导决定,对学校进行办学效益评估,改革教育经费分配办法,重点投向进步快、效益好的学校。这是我市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步骤。在办学效益评估方案中,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列为一大项,此举必将促使中小学更加重视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