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不同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特点
作者:网络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5-12-1 19:28:10阅读:
字号:小|大
根据已有的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认识过程,又是在课内外和家庭等不同场合 综合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体各方面素质动态发展的启蒙过程。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学习途径的多重性, 使得不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小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中学法的特点
从学习程序看,小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知—一理解—一巩固—一应用过渡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程 序的不同环节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感知过程中学法的特点。感知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进入理解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小学 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准备性实验法了解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以便建立起所学 知识的鲜明正确的表象和观念。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 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 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 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 加。如帮助教师制作教具、收集标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 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 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此外,与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相符合的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对提高小学生感知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过程中学法的特点。理解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学生在理 解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实现对言语、事物类属性 质、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的理解,以便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以思维方法为核心是理解学习过 程中学法的基本特点。理解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 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例如,儿童吃了苹果,留下了印象。现得 到苹果,就产生了对它的直接理解:苹果是香甜的、好吃的。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 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例如,儿童从学会四则运算到弄清加减、乘除互 逆运算关系 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到了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 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 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 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有研究资料表明:小学儿童理解寓言和比喻词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三级水平。第一级 :只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或词的表面含义;第二级:能理解寓言和比喻词所描述的具体事件;第三级:能摆脱 故事的具体情节,脱离直观的形象,揭示出寓言或比喻词的深刻含义。一般说来,低年级儿童绝大多数属于第 一级水平,中年级儿童二级水平略多于三级水平的人数;高年级儿童二、三级水平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三是 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所谓“牵着牛鼻子过 河。”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一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材料。
巩固过程中学法的特点。巩固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也是由接受知识进入运用知识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在巩固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及时巩固学到的知识,形 成相应的技能技 巧。因此,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 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 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的、技能以巧上的准备。不过,小学巩固学习 的复习要及时,练习的方式要生动活泼,富于文化,且不宜过于复杂。
运用过程中学法的特点。运用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四阶段,也是单位学习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 在运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综合、类化和具体化等思维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技巧 解决教学实践、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运用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
1、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
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二重否定律的掌握,是小学儿童运用运算法则能力的一个转 折点或飞跃期。如果以儿童运用法则的范围与正确率为指示,那么小学阶段掌握运算法则也可分为三级水平: 一是在数字问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二是在简单文字习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三是在代数式和几何演算中运用运算法则。
2、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
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 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 多步分散列式,再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因此,在正确的教学影响下,小学三、四年级儿童可以初步地掌 握这几种思维方向。
3、由被动运用向动运用转变
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 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二、小学生不同学习场合中学法的特点
从学习场合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课堂—一课外、校外—一家庭自然延伸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 场合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分别是:
& nbsp; 课堂学习中学法的特点。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是由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决定的。由 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大、中学校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在 课堂学习的场合中,教师教的方法决定了学生学的方法。因此,学法的多样性是小学生课堂学习方法的特点之 一。尽管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同一堂课或同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全班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相同的。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法具有集体性和规范性。什么时候采用何种学习方法,什么时 候变换学习方法,某种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要求,都有统一的规范。此外,全班学生在学习方法的 使用上具有互补性。小学生在课堂集体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学习方法方式的运用达到完 善的程度。
课外、校外学习中学法的特点。由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有着一定的联系,且多数情况下仍然 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方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然而,课外、校 外学习的时间、地点、人数和内容不象课堂学习那样集中和统一,这就使得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相 比具有较大的灵活 性和情境性。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多地受情境所制约。特别是作为课外、校外 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具有娱乐性、游戏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小学语文课外学习方面,读的方法有课外阅读、背 育、朗读比赛等方式,写的方法有写文学日记、周记、写放胆文、剪报写评、手抄报、板报和小广播、编课本 剧等方式;说的方法有交流读书心得、参加演讲和讲故事比赛、见习小记者采访等方式;听的方法有听讲座、 听报告、听广播、听写比赛等方式。小学数学课外学习方面,讲习方法有听数学讲座、参加数学故事会、交流 阅读数学通俗书籍的体会,参观访问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式;实践的方法有布置数学环境、出版数学 墙报、制作数学用具和教具、编制“数学小词典”等方式;游艺的方法有做数学游戏、开数学游艺晚会、举行 数学文艺会演、进行数学行军等方式;竞赛的方法有速度比赛、测量比赛、智力竞赛、解题竞赛等方式。可见 小学课外学习中的学法较课堂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家庭学习中学法的特点。家庭学习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双重指导下的学习。因此,学生在家庭学习过程 中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既与学校教师的指导有关,也与学生家长的指导有关,具有双重制约性。如果学校教 师对 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没有提出明确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对学生家庭学习的结果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评价,就 不能保证小学生家庭学习的有效进行,学生的家庭学习方法也就很难有所长进;另一方面,如果家长对小学生 的家庭学习不闻不问,或是对学校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屑一顾,同样不能保证小学生家庭学习任务的成。反之, 如果家长对小学生的家庭学习干涉过多,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使学生养成过分依赖父母和成人的监督下完成 学习任务的坏习惯。例如,有些孩子在做作业时,喜欢有大人陪着,否则就不愿学习。碰到这种情况,可以让 孩子在比较安静的环境里独立地做功课。不过,家长应提醒他注意学习的姿势和作业的整洁,以及在孩子学习 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提示。家庭学习方法不同于课内外学习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小学生学习的方式 和效果,既与家庭环境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特点有关,从而使得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小学生的学习方 法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具有差别性。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水平。
三、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学习方法的特点
从时间顺序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低年级—一中年级—一高年级 逐步递增的过程。不同学习阶段 ,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低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 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 。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 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中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儿童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中 年级儿童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 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中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 小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中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在直观形象成分 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 在他们 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实践表明,小学三 、四年级的儿童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因此,中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 运用应充分考虑机械识记法和意义识记法的交叉渗透性,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性。
高年级儿童的学法特点
尽管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无意注意、机械识记和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但是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 意义识记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初步学会对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并逐步接近科学的概括。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科学习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自觉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高年级儿童学习方法和选择和运用一是要注意发展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二是要注 意学法运用的综合性和独立自主性。
上面,我们根据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实践,初步揭示出各种不同的学习 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其目的就在于为小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和指导提供科学的方法论的依据。
一、小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中学法的特点
从学习程序看,小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知—一理解—一巩固—一应用过渡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程 序的不同环节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感知过程中学法的特点。感知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进入理解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小学 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准备性实验法了解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以便建立起所学 知识的鲜明正确的表象和观念。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 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 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 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 加。如帮助教师制作教具、收集标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 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 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此外,与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相符合的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对提高小学生感知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过程中学法的特点。理解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学生在理 解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实现对言语、事物类属性 质、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的理解,以便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以思维方法为核心是理解学习过 程中学法的基本特点。理解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 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例如,儿童吃了苹果,留下了印象。现得 到苹果,就产生了对它的直接理解:苹果是香甜的、好吃的。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 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例如,儿童从学会四则运算到弄清加减、乘除互 逆运算关系 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到了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 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 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 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有研究资料表明:小学儿童理解寓言和比喻词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三级水平。第一级 :只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或词的表面含义;第二级:能理解寓言和比喻词所描述的具体事件;第三级:能摆脱 故事的具体情节,脱离直观的形象,揭示出寓言或比喻词的深刻含义。一般说来,低年级儿童绝大多数属于第 一级水平,中年级儿童二级水平略多于三级水平的人数;高年级儿童二、三级水平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三是 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所谓“牵着牛鼻子过 河。”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一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材料。
巩固过程中学法的特点。巩固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也是由接受知识进入运用知识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在巩固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及时巩固学到的知识,形 成相应的技能技 巧。因此,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 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 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的、技能以巧上的准备。不过,小学巩固学习 的复习要及时,练习的方式要生动活泼,富于文化,且不宜过于复杂。
运用过程中学法的特点。运用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四阶段,也是单位学习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 在运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综合、类化和具体化等思维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技巧 解决教学实践、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运用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
1、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
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二重否定律的掌握,是小学儿童运用运算法则能力的一个转 折点或飞跃期。如果以儿童运用法则的范围与正确率为指示,那么小学阶段掌握运算法则也可分为三级水平: 一是在数字问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二是在简单文字习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三是在代数式和几何演算中运用运算法则。
2、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
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 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 多步分散列式,再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因此,在正确的教学影响下,小学三、四年级儿童可以初步地掌 握这几种思维方向。
3、由被动运用向动运用转变
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 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二、小学生不同学习场合中学法的特点
从学习场合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课堂—一课外、校外—一家庭自然延伸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 场合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分别是:
& nbsp; 课堂学习中学法的特点。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是由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决定的。由 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大、中学校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在 课堂学习的场合中,教师教的方法决定了学生学的方法。因此,学法的多样性是小学生课堂学习方法的特点之 一。尽管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同一堂课或同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全班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相同的。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法具有集体性和规范性。什么时候采用何种学习方法,什么时 候变换学习方法,某种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要求,都有统一的规范。此外,全班学生在学习方法的 使用上具有互补性。小学生在课堂集体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学习方法方式的运用达到完 善的程度。
课外、校外学习中学法的特点。由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有着一定的联系,且多数情况下仍然 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方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然而,课外、校 外学习的时间、地点、人数和内容不象课堂学习那样集中和统一,这就使得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相 比具有较大的灵活 性和情境性。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多地受情境所制约。特别是作为课外、校外 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具有娱乐性、游戏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小学语文课外学习方面,读的方法有课外阅读、背 育、朗读比赛等方式,写的方法有写文学日记、周记、写放胆文、剪报写评、手抄报、板报和小广播、编课本 剧等方式;说的方法有交流读书心得、参加演讲和讲故事比赛、见习小记者采访等方式;听的方法有听讲座、 听报告、听广播、听写比赛等方式。小学数学课外学习方面,讲习方法有听数学讲座、参加数学故事会、交流 阅读数学通俗书籍的体会,参观访问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式;实践的方法有布置数学环境、出版数学 墙报、制作数学用具和教具、编制“数学小词典”等方式;游艺的方法有做数学游戏、开数学游艺晚会、举行 数学文艺会演、进行数学行军等方式;竞赛的方法有速度比赛、测量比赛、智力竞赛、解题竞赛等方式。可见 小学课外学习中的学法较课堂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家庭学习中学法的特点。家庭学习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双重指导下的学习。因此,学生在家庭学习过程 中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既与学校教师的指导有关,也与学生家长的指导有关,具有双重制约性。如果学校教 师对 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没有提出明确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对学生家庭学习的结果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评价,就 不能保证小学生家庭学习的有效进行,学生的家庭学习方法也就很难有所长进;另一方面,如果家长对小学生 的家庭学习不闻不问,或是对学校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屑一顾,同样不能保证小学生家庭学习任务的成。反之, 如果家长对小学生的家庭学习干涉过多,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使学生养成过分依赖父母和成人的监督下完成 学习任务的坏习惯。例如,有些孩子在做作业时,喜欢有大人陪着,否则就不愿学习。碰到这种情况,可以让 孩子在比较安静的环境里独立地做功课。不过,家长应提醒他注意学习的姿势和作业的整洁,以及在孩子学习 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提示。家庭学习方法不同于课内外学习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小学生学习的方式 和效果,既与家庭环境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特点有关,从而使得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小学生的学习方 法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具有差别性。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水平。
三、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学习方法的特点
从时间顺序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低年级—一中年级—一高年级 逐步递增的过程。不同学习阶段 ,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低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 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 。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操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 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中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儿童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中 年级儿童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 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中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 小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中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在直观形象成分 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 在他们 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实践表明,小学三 、四年级的儿童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因此,中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 运用应充分考虑机械识记法和意义识记法的交叉渗透性,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性。
高年级儿童的学法特点
尽管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无意注意、机械识记和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但是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 意义识记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初步学会对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并逐步接近科学的概括。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科学习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自觉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高年级儿童学习方法和选择和运用一是要注意发展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二是要注 意学法运用的综合性和独立自主性。
上面,我们根据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实践,初步揭示出各种不同的学习 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其目的就在于为小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和指导提供科学的方法论的依据。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