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汇报材料 -> 正文

小学语文新课堂教学与研讨会汇报材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2:25阅读:
字号:|

2010年10月11日—12日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新课堂教学与研讨会在黔南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州各地的一千多名小学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观摩研讨活动。在这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有来自北京崇文区的王文丽、吴琳两位名师专家,还有一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三位专家分别做了一节观摩课和一场报告。(课件出示老师图片)

王文丽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一节课是《二泉映月》。吴林老师展示的是《去年的树》,支玉恒老师上的是老教材《再见了,亲人》。

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我没有能力对名师的课进行点评,也无法准确地对名师们所要带给我们的新理念一一阐述,只能将我在课堂现场的激动与感受记录下来,所谓就是我自己的思考

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几堂课,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从一些看似简单的词句中去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以读带讲。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能一一举例,这节课就以吴琳老师上的人教版四年级的课《去年的树》。来谈谈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吧。

首先我们先来读读这篇课文。

(课件展示课文)

刚才我说到了这几位老师他们在课堂中的新理念就是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从一些看似简单的词句中去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以读带讲。

对于这一点,那天北京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的吴琳老师在上完课后的讲座中对此也谈了她的看法。她说教小学生读书,不仅要读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感情了。对华丽的文字容易读出感情,而对朴实、简单的文字也要能体会其深沉的情感。让小学生们的容颜上显现出感情。还要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课件出示这句话)

她在教《去年的树》一文时引导学生阅读:“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然后问学生透过“看”字,你们知道鸟儿心里在想些什么吗?学生说了很多:“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树吗?他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树曾经说过要听我唱歌,他现在成这个样子了,还能听到吗?”“树啊,灯火熄灭以后,你会死吗?明年春天,我又到哪里为你唱歌呢?”随着学生的发言,大家沉浸在鸟儿对树的无限深情之中。老师抓住这个普通通通的字眼“看”字,读出了那么多内容。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一定可以从简单的文字里面读出丰富的内容的,所以我们教学生学语文,不光要教学生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特有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吴老师在设计鸟儿寻找大树时和树根、大门、女孩的对话时,通过以下几个填空题,利用补白,启发学生想象鸟儿又回到这里,却找不到好朋友的着急心理,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地问树根。

鸟儿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地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您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接着指导朗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角色的语言,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而感悟鸟儿的焦急、担心以及对树的一片深情,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听了吴琳老师的讲座,我深切地感受到细读文本是一堂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回想自己的教学,只有到了上教研课的时候才会静下心来细读文本,平时对文本只读了一二遍后就匆匆进教室上课了,如果课上得不尽如人意,还埋怨学生听得不好,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不是。以后我一定得化些时间细读文本,只有这慢慢的“细读”才能引领学生走向阅读的高处,只有这细细的“品味”能才让我们默默地与作者贴近。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