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快要出发的时候,围在旅馆门口的人已经相当多了。他们都在划十字,并向我做交叉两指的手势。我好不容易拉住一个同行的乘客,向他打听这种手势到底是什么意思。开始他不愿意回答,但当他得知我是英国人之后,他解释说这代表一种用来抵御“魔眼”的护身符。
这听起来真让人不太舒服,我只不过是到一个陌生地方去见一个陌生人而已。而这些人看上去都那么善良,而且不住地流露出对我深深的担忧和无限的怜悯,我不禁被这种情绪所打动。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离开旅店前最后一眼所见到的景象:一群衣着各异的人站在旅店的院子里,他们簇拥在拱门周围,不停地划着十字,他们的背后是院中央郁郁葱葱的盆栽植物,盆里种着枝叶浓密的夹竹桃和橘树。
宽宽的麻缰绳从马身上一直连到整个车篷前部,他们管这种缰绳叫“戈特扎”,车夫挥动手中粗大的鞭子,一阵劈啪声响过,四匹并排的小马驹跑动起来,我们出发了。
当我欣赏沿途美丽景致的时候,很快便淡忘了那些吓人的说法,心中也不再忧虑。不过要是我懂得同行的旅客们所说的语言的话,可就不那么容易忘掉了。
我们前面的山坡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随处可见陡峭的山岩。参天大树和农舍互相掩映,白色的山墙通向路的尽头。山坡上到处果实累累——苹果、杨梅、梨和樱桃,树下的绿草如茵,点缀着落花瓣瓣。
人们把这个丘陵地带称作“米特尔地带”,驿道就在其间穿梭,它时而隐没在起伏的草地里,时而被松树的盘根错节截断,而到处恣意生长的松林好似燃烧跳跃着的火苗。
山路虽然崎岖,但是马车却飞速狂奔。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跑得这样快,反正很明显的是,我们的车夫一分一秒都不想耽误,想尽快抵达博尔戈普朗德。
有人告诉我,这条路在夏天走起来很顺,但到了冬天飘雪的季节,路况就变得很糟糕。这条路在这一点上是和喀尔巴阡其他的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传统,霍斯帕达尔斯人不愿去修缮它,免得会给土耳其人以为他们准备从这条路把国外的援兵带进来,这样的话反而会加速战争的爆发。其实现在这场仗也已经像是箭在弦上了。
在米特尔地带起伏的山坡上,覆盖着广袤的森林,陡峭的山崖层峦叠嶂,这就是喀尔巴阡山脉了。这些山崖矗立在我们左右,午后的阳光照射其上,映照出各种奇异绚烂的光彩。山峰的阴影泛着青紫的幽光,草地和岩石交相辉映着绿色和褐色,突兀的岩石和嶙峋的峭壁无尽绵延,直至消失在远处,而远方的雪峰高耸入云。
山上随处可见巨大的豁口,太阳开始西沉,我们时不时地透过这些豁口看到远处的瀑布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白光。我们绕着山脚蜿蜒而行,一座山顶覆盖着积雪的高山突然横亘在我们眼前。
这时一位乘客碰了碰我的手臂。“看!圣山!”他虔诚地划起十字。
我们在无尽的长路之中继续前行,夕阳西斜,夜幕悄然降临。雪峰仍然反射着落日的余晖,山体泛着细腻清冷的粉红色光芒。
一路上,我们随处可见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他们都穿着独特的服装,但我注意到他们当中正流行“大脖子病”。途经的道路两旁矗立着许多十字架,当我们经过的时候,同行的所有人都立刻开始划起十字。沿途还可以随处见到跪在神龛前虔诚祈祷的农夫或农妇。甚至我们从他们身边驶过时,他们都不回头看上一眼。看来他们已经全身心投入,对外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
我还看到很多新鲜的东西:比如砌在树上的干草垛,还有美丽的白桦树林,在嫩绿色树叶的映衬下,白色的树干闪烁着银子般的光芒。
我们还时不时地碰到一辆大篷马车,这是普通农民使用的四轮马车,长长的蛇形车骨很适合这里崎岖不平的路面。马车上坐着一大群准备回家的农民。捷克人穿白色的羊皮衣,斯洛伐克人穿彩色的羊皮衣。斯洛伐克人还随身带着长矛——长长的矛杆经过精心打磨,一端镶着斧头。
夜幕已然降临,天气变得很冷。灌木丛、橡树、山毛榉树和松树的阴影逐渐模糊成漆黑的一团。当我们通过关口向上攀行的时候,即使是穿行在山梁之间的幽谷,那些杉木也是黑乎乎的一片,和白雪相互映衬。
有时候马车要穿过一片松树林,凝重的黑暗从头顶直压下来,落在枝叶的间隙,形成一团团灰蒙蒙暗影,营造出一种阴沉诡异的气氛。这种气氛又让我回想起我在傍晚时分有过的
那种恐怖感。当时,在奇特的落日烘托下,喀尔巴阡山脉上空的云层像幽灵般不停在山谷间来回缭绕。
有时候,山势变得十分陡峭,尽管车夫想加快行驶,但马还是跑不快。我本打算下车跟着马车自己走,就像在老家那样,但是车夫不答应。
“不,不,”他说,“你不能在这里步行,这儿的狗太凶猛了。”然后他又补充说:“在睡觉之前还有得你受的!”
他是用一种很明显的玩笑口吻对我说的,说完他还朝大伙看看,好像是要从其他人脸上找到会意的笑容。一路上我们只停下来过一次,那是因为他要给马车点灯。
天色暗下来以后,乘客们的情绪开始变得有些激动,他们一个个不断地催促车夫加快速度。车夫用粗大的马鞭毫不留情地抽打着马匹,并且狂暴地吆喝、驱赶它们,让它们竭尽全力地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