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13阅读:
字号:小|大
教 学 设 计
课题:《散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 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
进行赏析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让互敬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亲相爱
横批: 和谐一家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线的分歧 走小路(母亲)
分歧的解决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课题:《散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 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
进行赏析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让互敬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亲相爱
横批: 和谐一家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线的分歧 走小路(母亲)
分歧的解决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