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53阅读:
字号:小|大
[学习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能找出文中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他们的精妙之处。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过程]
导入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许多打动人心的作品,其中小说《骆驼祥子》还曾经被改编成电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济南的冬天》,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妙所在。
二、欣赏朗读
1.听朗读录音,并在听的过程中将不会读的字的拼音写上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语音、语气、语调、语速。
三、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温晴)
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阳光下的山
山光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水色 澄清
四、研读赏析
作者在描写山光水色的时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十分优美。例如在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时,他这样写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山的色,和“粉色”相照应;同时也赋予它一种娇羞的美。
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例子在文章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试着写下你的点评。
学生思考,然后发言。教师适当串讲。
五、美文仿写
请同学们回忆家乡的冬天,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家乡冬日之美、冬日之趣,表达出你对家乡的热爱。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教师手记: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
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
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12.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2)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3)安适:安静而舒适。(4)肌肤:肌肉皮肤。(5)出奇:特别、不寻常。
(6)秀气:清秀、小巧玲珑。(7)水藻(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8)绿萍:植物名,又叫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也可作水田的肥料,并可供药用。
(9)贮蓄(zhù):存放、积存。(10)澄清(chéng):本课指清亮,透明。
(11)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12)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13)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14)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色的国画。(15)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絮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2.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描写的不同景物,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写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3.探究质疑:第一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1)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4.探究质疑: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5.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并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很小而已。如果改为“没有风”则不符合情况。可见作者用词十分准确。
四、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
2.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写的,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要有感情地朗读。
2.探究质疑:文章第1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2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3.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5.探究质疑:第3自然段,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6.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用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写出动人的雪态。
8.探究质疑:第4自然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9.探究质疑:第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0.探究质疑: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1.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抒胸臆。如开头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深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户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描绘了眼前的景物,还通过想像写景,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
12.探究质疑: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从语言上看,作者不愧为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田克君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朴素笔墨写景抒情,并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写景,选用恰当比喻,朗读并背诵。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
二、简介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
Jǐ děi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 济南得着落
宽敞贮蓄澄清暖和髻水藻
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响亮(很明亮)。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
秀气(美丽而柔弱。)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分析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
——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5、怎样描写人们的感受。
——不仅描绘笑容,而且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6、朗读分析第3段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
——作者按空间顺序描绘,用了系列比喻、拟人,把各处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地写出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7、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山景?
——顶着“白花”的“看护妇”比喻雪光,“带水纹的花衣”比喻雪色,“山的肌肤”“镶银边”比喻雪态,“露出粉色”“害羞”拟人手法写出雪态。从上到下,如工笔画,描写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特别的娇柔秀气。“顶、镶、穿、露”动词准确生动。
8、朗读,注意用较轻声和喜爱欣赏的语调读。
五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济南城山的特点
二、分析
1 朗读分析第4段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
——写出小山素淡雅致的特点,有如一幅小水墨画。“卧”写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2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可讲讲济南多地下热泉的特点)
——第一是暖,不但不结冰,不还冒着热气;二是绿,用绿萍、经水藻、柳影的绿烘托出水的绿,写出水的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三是活,十分清亮通透蓝汪汪,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3 作者感情?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4 小结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写出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准确而恰到好处,予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既有简笔写意画,又有细腻的工笔画。
4)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唤起读者体验,仿如身临其境
三、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 北平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温情
引出 “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 (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 (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处处围绕“温晴”来写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并细细揣摩、品味。
3、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绘的山、水、阳光、白雪等景物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形神兼备,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抓住特征,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学习这篇文章将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着重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写法。
五、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还比较低,但前边刚刚学习了《春》这篇文章,学生对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描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节课中,将对学生做进一步引导,加深他们对于情景交融写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从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绿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风,细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热的,蝉鸣蛙噪,电闪雷鸣……秋天是萧瑟的,衰草连天,落叶飘零……不知不觉,冬天已悄然来临,那我们这里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各抒已见,用最恰当的词汇来描绘冬天的景象。
(二) 识作者(投影)
(三) 检查预习
1、几个同学读生字,教师正音。
2、把课下根据对生字的理解编写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同学们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当。
(四)范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播放音乐并呈现画面)
(五)整体感悟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选取了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你觉得作者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蕴含着一份怎样的情怀?
(六)精彩呈现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诗情画意,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学生点评。
(七)合作探究
与《春》进行比较阅读,谈异同点。
(八)经验积累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叹:济南的冬天真美,真温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写得如此细腻感人?学完之后你有哪些学习心得?请记录下来,全班交流。
(九)自由畅谈
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为什么?
(十)展示才华
仔细观察我们这里的冬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写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阳光
薄雪 情景交融 抓住特征
温晴
小山 比喻拟人 生动贴切
绿水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能找出文中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他们的精妙之处。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过程]
导入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许多打动人心的作品,其中小说《骆驼祥子》还曾经被改编成电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济南的冬天》,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妙所在。
二、欣赏朗读
1.听朗读录音,并在听的过程中将不会读的字的拼音写上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语音、语气、语调、语速。
三、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温晴)
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阳光下的山
山光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水色 澄清
四、研读赏析
作者在描写山光水色的时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十分优美。例如在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时,他这样写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山的色,和“粉色”相照应;同时也赋予它一种娇羞的美。
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例子在文章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试着写下你的点评。
学生思考,然后发言。教师适当串讲。
五、美文仿写
请同学们回忆家乡的冬天,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家乡冬日之美、冬日之趣,表达出你对家乡的热爱。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教师手记: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
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
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12.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2)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3)安适:安静而舒适。(4)肌肤:肌肉皮肤。(5)出奇:特别、不寻常。
(6)秀气:清秀、小巧玲珑。(7)水藻(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8)绿萍:植物名,又叫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也可作水田的肥料,并可供药用。
(9)贮蓄(zhù):存放、积存。(10)澄清(chéng):本课指清亮,透明。
(11)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12)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13)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14)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色的国画。(15)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絮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2.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描写的不同景物,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写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3.探究质疑:第一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1)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4.探究质疑: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5.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并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很小而已。如果改为“没有风”则不符合情况。可见作者用词十分准确。
四、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
2.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写的,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要有感情地朗读。
2.探究质疑:文章第1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2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3.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5.探究质疑:第3自然段,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6.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用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写出动人的雪态。
8.探究质疑:第4自然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9.探究质疑:第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0.探究质疑: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1.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抒胸臆。如开头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深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户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描绘了眼前的景物,还通过想像写景,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
12.探究质疑: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从语言上看,作者不愧为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田克君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朴素笔墨写景抒情,并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征写景,选用恰当比喻,朗读并背诵。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
二、简介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
Jǐ děi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 济南得着落
宽敞贮蓄澄清暖和髻水藻
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响亮(很明亮)。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
秀气(美丽而柔弱。)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分析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
——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5、怎样描写人们的感受。
——不仅描绘笑容,而且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6、朗读分析第3段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
——作者按空间顺序描绘,用了系列比喻、拟人,把各处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地写出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7、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山景?
——顶着“白花”的“看护妇”比喻雪光,“带水纹的花衣”比喻雪色,“山的肌肤”“镶银边”比喻雪态,“露出粉色”“害羞”拟人手法写出雪态。从上到下,如工笔画,描写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特别的娇柔秀气。“顶、镶、穿、露”动词准确生动。
8、朗读,注意用较轻声和喜爱欣赏的语调读。
五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济南城山的特点
二、分析
1 朗读分析第4段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
——写出小山素淡雅致的特点,有如一幅小水墨画。“卧”写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2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可讲讲济南多地下热泉的特点)
——第一是暖,不但不结冰,不还冒着热气;二是绿,用绿萍、经水藻、柳影的绿烘托出水的绿,写出水的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三是活,十分清亮通透蓝汪汪,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3 作者感情?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4 小结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写出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准确而恰到好处,予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既有简笔写意画,又有细腻的工笔画。
4)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唤起读者体验,仿如身临其境
三、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 北平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温情
引出 “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 (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 (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处处围绕“温晴”来写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并细细揣摩、品味。
3、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绘的山、水、阳光、白雪等景物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形神兼备,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抓住特征,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学习这篇文章将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着重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写法。
五、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还比较低,但前边刚刚学习了《春》这篇文章,学生对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描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节课中,将对学生做进一步引导,加深他们对于情景交融写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从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绿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风,细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热的,蝉鸣蛙噪,电闪雷鸣……秋天是萧瑟的,衰草连天,落叶飘零……不知不觉,冬天已悄然来临,那我们这里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各抒已见,用最恰当的词汇来描绘冬天的景象。
(二) 识作者(投影)
(三) 检查预习
1、几个同学读生字,教师正音。
2、把课下根据对生字的理解编写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同学们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当。
(四)范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播放音乐并呈现画面)
(五)整体感悟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选取了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你觉得作者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蕴含着一份怎样的情怀?
(六)精彩呈现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诗情画意,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学生点评。
(七)合作探究
与《春》进行比较阅读,谈异同点。
(八)经验积累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叹:济南的冬天真美,真温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写得如此细腻感人?学完之后你有哪些学习心得?请记录下来,全班交流。
(九)自由畅谈
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为什么?
(十)展示才华
仔细观察我们这里的冬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写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阳光
薄雪 情景交融 抓住特征
温晴
小山 比喻拟人 生动贴切
绿水
张佳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