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湖心亭看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02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写作方法及语言风格。
3.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诵读课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2. 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
教学难点  课文在叙事、写景中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杭州西湖的诗文及对联,多媒体出示教师搜集到的诗文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诗人笔下的春天的西湖,那么冬天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欣赏《湖心亭看雪》。(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湖雪景)
二、 小组竞赛
1.诵读比赛,分男女生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读出文章句内停顿,读好文章关键词语,读好句末虚词,读好重要段落,体会语气,把握语速。
1. 解词比赛


采用卡片,抽签形式进行比赛,共同完成词语解析和文章语句的解读。
2. 精彩竟背
分男女生组进行个背、分背、点背、续背。
三、 合作探究
分为整体探究和局部探究
1.   标题探究
师:从标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地点——湖心亭
事——看景 景物——雪
2.  内容探究  (多媒体出示问题,课堂展开讨论)
(1)作者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去往湖心亭,这一举动有何意味?
讨论,明确:
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雪景给诗人情感以寄托、以解放、以宣泄:它静幽,胜过官场的喧嚣;它清静,胜过官场的污浊;它旷远博大,胜过官场的局促压抑;它个性自由,胜过官场的人性束缚。所以作者才选择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俱绝的环境里,选择在子夜初更时分,驾小舟去往湖心亭,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情趣。
(2)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何是“一痕”、“一点”又“一芥”?
讨论,明确: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表现了他独特的感受,高度抽象地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3)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
讨论明确:不矛盾。突出了作者独有的孤高冷寂之感,虽有人同行,却无人同心,反衬出作者的孤独与寂寞。
(4)舟子用“痴”子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
讨论明确:指一般“俗人”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四、 品读文章
在反复朗读中进行品析、品味、品评。
一读品词语。学生以“我认为¬¬¬¬¬¬¬¬¬¬¬¬¬¬_________词用得好,写出了_________”为话题发言。例:我认为“天与云、与山、与水”这个“与”字用得好,生动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的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二读品美点。学生以“我认为_________句美,写出了__________”为话题发言。例:我认为“雾凇沆砀”一句美,写出了湖上雪光水气弥漫的景象。
三读品情感。学生以“我从文中__________处,理解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为话题发言。例:我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处,理解了作者的孤寂的心情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五、 创新活动
1. 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副对联。教师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学生如对出佳句,予以展示,进行鼓励。
赏雪景寄情山水
(品诗人感悟意境)
  独驾小舟赏雪景
(偶逢知己饮亭中)
  赏雪景深夜驾小舟
(逢知音亭中饮大白)
2.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则板书
3. 尝试用白描手法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段散文。
六、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段赏析本文的文字。

















《湖心亭看雪》教后反思

本文虽不过160余字,却创造出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是描写西湖雪景的绝唱。本节课的“活动板块型”框架,打破了以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沉闷。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互动研讨中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协作意识。
但教学从来都是遗憾的艺术。上完本课之后,我总感到本节课还有些缺憾。比如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时,对学生所提出来的开放性极强的问题未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出现一些“远离文本过度发挥”的局面。从而影响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导致学生对有些问题的解决过于仓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设计多种应急方案,恰如其分地把握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灵活驾驭课堂,让“生成”的课堂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

 

程丽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