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机械型做题模式”的些许思考 教学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23阅读:
字号:小|大
我是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在教书的同时,我也在观察学生的很多习惯养成,我注意到很多专家和老师都写过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即“为什么”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措施,即“怎么做”以及类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专家和老师已经讲解的很透彻了,我不必说了,我想说的是,在我教学过程中我观察到的农村初中学生做语文题之前的些许细节问题,即:学生在我布置作业之后,都有一个共性,首先都不是忙着看题思考,而是忙着翻课本,看笔记,从凳子里面拿出工具书等,噼里啪啦的都忙的手忙脚乱,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就绪之后,然后借助于课本、笔记和工具书等开始做作业。我把这种做题模式归纳为机械型做题模式,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下面我就就这种模式的成因、危害、改进措施等三个方面谈谈我浅薄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不吝赐教。
一、 机械型做题模式的成因
机械型做题模式的形成应该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学生一进入学堂就已经开始了,老师,家长,学生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责任的。当学生进入初中后,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上课我所讲的他们没有听懂吗,导致他们做不到题,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呀!下课之后,我叫上了每一学习小组的组长,想探个究竟。他们的话让我吃惊,“其实我也不想这样,有些题我能够独立完成,可已经养成了习惯,老师让做题,我们的潜意识告诉我们,该拿出课本了,笔记了和工具书等,可这些东西明明我们也觉得有时真的不需要,但我们忘不了。”听了他们的话,我似乎明白了,这也许就是我常思考的学生做语文题的“机械型做题模式”,关于“机械型做题模式”,我的理解就是,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以后,学生首先第一意识没有想到独立完成,结合自己这节所学的,看看自己这节到底掌握了多少,而是马上就想到拿出课本、笔记和工具书等资料,从而养成的一种做语文题的习惯。假若老师布置作业了,学生在做题时,没有这些东西放在旁边,会觉得不习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做题模式,形成了一种依赖性。
(一)、老师方面:老师新授完课本知识之后,都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做不到的借助于课本、笔记和工具书等,这个环节老师都做的很好,我无话可说,而我想说的是,那做的到的呢?有些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个环节,做的到的当然要学生先结合老师的讲解独立思考,单独完成。有些老师肯定也会说,我强调了的呀,那我想问问,纵观现阶段我们的农村学生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一个腔调,做作业之前先拿课本、笔记和工具书等,这就说明我们强调的还不够,我们的工作还需深入,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绝对不回避。
(二)、家长方面:不知我们当家长的在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完成作业),练习本总在右边,而左边呢?总是课本、笔记本和工具书等,而我们的家长都没有指出孩子的这个他们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每天关心的是孩子作业是不是做完了,做正确了,久而久之,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就与课本、笔记本和工具书等交上了朋友,一天不见想的慌,唯一抛开他们的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可是对于长时间养成的习惯他们能忘得了吗?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众多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后方形成自然的。那么假如我们坚持的是不好的习惯呢,那么,我觉得我们家长也应该承担监督不到位的责任。
(三)、学生方面: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受伤者,怪就怪他们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在此就不多说了。
二、机械型做题模式的危害
成因是个长期的过程,那么它的危害肯定也是永久的。
(一)、“机械型做题模式”一旦养成,不经意间会影响人的一生。因为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轮子的转动一样。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可怕的恰恰是这种坏习惯,让你一做作业就会想起它,成了他的奴隶,做作业如果旁边没有课本,笔记,工具书等,就会感觉缺少什么似的,甚至考试的时候也会觉得不习惯,总感觉旁边还应该有点什么。我觉得这种“习惯依赖性”的危害是很大的,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钳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二)、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现在的学生,你问他语文学的怎么样,他保准会说,一般,还可以,很少有人觉得差的,因为多多少少做题时都能答一些,从而让学生真的很难知道自己的位置,我在想,这也许是我们母语的眷顾吧!当学生养成这种“机械型做题模式”之后,更难知道自己的位置了,因为平时做题时都是借助于课本,笔记,工具书等,这种做题的习惯是很难知道自己的学习哪些是掌握了的,哪些是没有掌握的,从而在糊涂中过日子,当期末考试时,一考就吓一跳了。明明原来这些题我做的到的嘛,为什么会做错呢,感叹不已呀!难道这些学生就不想想,哪些是平时真的掌握了,哪些是平常没有掌握的。恐怕他们真的连自己也不知道吧!
三、机械型做题模式的改进措施
我反对这种机械型做题模式,我崇尚智慧型做题模式,所谓我认为的智慧型做题模式,就是学生在老师新授完之后,在做作业之前,先有一个复习和消化的过程,然后再做作业,我反对学生动不动就拿课本、笔记本和工具书等出来说事。
(一)、针对机械型做题模式的问题,既然是坏习惯,我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将这种模式输出自己的头脑,不按照这种潜意识提醒的去做。
(二)、针对如何具体来去掉“机械型做题模式”,言外之意就是学生如何来操作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在老师的监督之下,老师布置作业之后,学生不要拿出课本,笔记,工具书等,首先借助于自己听老师讲之后的残存记忆做题,做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题,这些题做了之后就证明这些自己已经掌握了。我的办法是,让学生就给这类题画上O,便于好区分。
第二步,自己已经掌握的题做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自己还没有掌握的题了,再就可以结合课本,笔记,工具书等来做了,这些题就可以提醒自己,这些知识点自己还没有掌握,要注意复习,我的办法是,让学生就给这类题画上×,提醒自己这些还没有掌握,平时需要多下功夫。其实这样区分出来之后,对老师也有一个好处,知道学生的病症所在,便于好对症下药,同时也好对每个学生区别对待,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也便于老师好教学。
让学生摆脱做语文题的“机械型做题模式”,这是我的初衷。希望我的学生们要认识到做语文题时的这个微小细节,不要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是这样学习的,如果有这种想法就不好了哟,因为我觉得学生学习应该从被动学习型,向主动学习型,向思考学习型转变,不光是思考如何把题做正确,更应该寻求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我常对我的学生说,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你们认为正确的就听听,想想,你认为没有道理就一听而过,今天,我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微小细节,不知道能否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有待于你们给我以宝贵的帮助,在此先行拜谢。
一、 机械型做题模式的成因
机械型做题模式的形成应该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学生一进入学堂就已经开始了,老师,家长,学生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责任的。当学生进入初中后,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上课我所讲的他们没有听懂吗,导致他们做不到题,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呀!下课之后,我叫上了每一学习小组的组长,想探个究竟。他们的话让我吃惊,“其实我也不想这样,有些题我能够独立完成,可已经养成了习惯,老师让做题,我们的潜意识告诉我们,该拿出课本了,笔记了和工具书等,可这些东西明明我们也觉得有时真的不需要,但我们忘不了。”听了他们的话,我似乎明白了,这也许就是我常思考的学生做语文题的“机械型做题模式”,关于“机械型做题模式”,我的理解就是,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以后,学生首先第一意识没有想到独立完成,结合自己这节所学的,看看自己这节到底掌握了多少,而是马上就想到拿出课本、笔记和工具书等资料,从而养成的一种做语文题的习惯。假若老师布置作业了,学生在做题时,没有这些东西放在旁边,会觉得不习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做题模式,形成了一种依赖性。
(一)、老师方面:老师新授完课本知识之后,都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做不到的借助于课本、笔记和工具书等,这个环节老师都做的很好,我无话可说,而我想说的是,那做的到的呢?有些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个环节,做的到的当然要学生先结合老师的讲解独立思考,单独完成。有些老师肯定也会说,我强调了的呀,那我想问问,纵观现阶段我们的农村学生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一个腔调,做作业之前先拿课本、笔记和工具书等,这就说明我们强调的还不够,我们的工作还需深入,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绝对不回避。
(二)、家长方面:不知我们当家长的在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完成作业),练习本总在右边,而左边呢?总是课本、笔记本和工具书等,而我们的家长都没有指出孩子的这个他们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每天关心的是孩子作业是不是做完了,做正确了,久而久之,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就与课本、笔记本和工具书等交上了朋友,一天不见想的慌,唯一抛开他们的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可是对于长时间养成的习惯他们能忘得了吗?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众多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后方形成自然的。那么假如我们坚持的是不好的习惯呢,那么,我觉得我们家长也应该承担监督不到位的责任。
(三)、学生方面: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受伤者,怪就怪他们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在此就不多说了。
二、机械型做题模式的危害
成因是个长期的过程,那么它的危害肯定也是永久的。
(一)、“机械型做题模式”一旦养成,不经意间会影响人的一生。因为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轮子的转动一样。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可怕的恰恰是这种坏习惯,让你一做作业就会想起它,成了他的奴隶,做作业如果旁边没有课本,笔记,工具书等,就会感觉缺少什么似的,甚至考试的时候也会觉得不习惯,总感觉旁边还应该有点什么。我觉得这种“习惯依赖性”的危害是很大的,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钳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二)、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现在的学生,你问他语文学的怎么样,他保准会说,一般,还可以,很少有人觉得差的,因为多多少少做题时都能答一些,从而让学生真的很难知道自己的位置,我在想,这也许是我们母语的眷顾吧!当学生养成这种“机械型做题模式”之后,更难知道自己的位置了,因为平时做题时都是借助于课本,笔记,工具书等,这种做题的习惯是很难知道自己的学习哪些是掌握了的,哪些是没有掌握的,从而在糊涂中过日子,当期末考试时,一考就吓一跳了。明明原来这些题我做的到的嘛,为什么会做错呢,感叹不已呀!难道这些学生就不想想,哪些是平时真的掌握了,哪些是平常没有掌握的。恐怕他们真的连自己也不知道吧!
三、机械型做题模式的改进措施
我反对这种机械型做题模式,我崇尚智慧型做题模式,所谓我认为的智慧型做题模式,就是学生在老师新授完之后,在做作业之前,先有一个复习和消化的过程,然后再做作业,我反对学生动不动就拿课本、笔记本和工具书等出来说事。
(一)、针对机械型做题模式的问题,既然是坏习惯,我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将这种模式输出自己的头脑,不按照这种潜意识提醒的去做。
(二)、针对如何具体来去掉“机械型做题模式”,言外之意就是学生如何来操作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在老师的监督之下,老师布置作业之后,学生不要拿出课本,笔记,工具书等,首先借助于自己听老师讲之后的残存记忆做题,做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题,这些题做了之后就证明这些自己已经掌握了。我的办法是,让学生就给这类题画上O,便于好区分。
第二步,自己已经掌握的题做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自己还没有掌握的题了,再就可以结合课本,笔记,工具书等来做了,这些题就可以提醒自己,这些知识点自己还没有掌握,要注意复习,我的办法是,让学生就给这类题画上×,提醒自己这些还没有掌握,平时需要多下功夫。其实这样区分出来之后,对老师也有一个好处,知道学生的病症所在,便于好对症下药,同时也好对每个学生区别对待,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也便于老师好教学。
让学生摆脱做语文题的“机械型做题模式”,这是我的初衷。希望我的学生们要认识到做语文题时的这个微小细节,不要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是这样学习的,如果有这种想法就不好了哟,因为我觉得学生学习应该从被动学习型,向主动学习型,向思考学习型转变,不光是思考如何把题做正确,更应该寻求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我常对我的学生说,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你们认为正确的就听听,想想,你认为没有道理就一听而过,今天,我针对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微小细节,不知道能否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有待于你们给我以宝贵的帮助,在此先行拜谢。
阳杰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