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50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月夜图片、多媒体
预习要求:
1、 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查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投影月夜图作为背景,播放钢琴曲《春江花月夜》。(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音乐很美,景色也很美,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踏着这融融的月色,一起来赏析苏轼的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夜图 幻灯片1
二、整体感知。
1、 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幻灯片2,学生齐读目标,教师再作强调。)
2、 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主要由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重点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然后由老师点评、补充。)
——投影幻灯片3(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3、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4、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6、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
7、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投影幻灯片4)
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户 窗户
⑵欣然起行 高兴地
⑶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⑸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⑺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⑻盖竹柏影也 原来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罢了
b、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一样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研读及赏析。
1、 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幻灯片6)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2、 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 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谈谈。(提问点评后投影幻灯片7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部分。)
月光如水 皎洁 空灵
4、 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幻灯片8
(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文中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6、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提问明确后投影幻灯片9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7、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幻灯片10)
明确1、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四、小结。(幻灯片1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
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
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
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
生的难能可贵。
五、拓展延伸。
作者在描绘“承天寺”月夜下的景色时,写得十分出色。相信在你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月夜美景。试采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月夜下你们认为最迷人的那一刹那。(要求学生用5分钟左右进展开讨论,然后在书面上起草,10分钟以后,老师推荐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在班上宣读,进行美文共赏。老师可作适当的点评。)
六、布置作业。
1、 把拓展延伸的练习“月夜下那最美丽的一刹那”重新修改并续写完毕。
2、 背诵并默写《记承天寺夜游》。
3、收集有关写月的著名诗句及篇章,并作好摘录。
附:板书设计
绘景: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抒情: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潇洒、达观
自我排遣的达观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月夜图片、多媒体
预习要求:
1、 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查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投影月夜图作为背景,播放钢琴曲《春江花月夜》。(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音乐很美,景色也很美,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踏着这融融的月色,一起来赏析苏轼的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夜图 幻灯片1
二、整体感知。
1、 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幻灯片2,学生齐读目标,教师再作强调。)
2、 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主要由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重点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然后由老师点评、补充。)
——投影幻灯片3(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3、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4、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6、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
7、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投影幻灯片4)
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户 窗户
⑵欣然起行 高兴地
⑶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⑸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⑺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⑻盖竹柏影也 原来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罢了
b、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一样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研读及赏析。
1、 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幻灯片6)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2、 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 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谈谈。(提问点评后投影幻灯片7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部分。)
月光如水 皎洁 空灵
4、 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幻灯片8
(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文中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6、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提问明确后投影幻灯片9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7、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幻灯片10)
明确1、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四、小结。(幻灯片1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
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
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
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
生的难能可贵。
五、拓展延伸。
作者在描绘“承天寺”月夜下的景色时,写得十分出色。相信在你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月夜美景。试采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月夜下你们认为最迷人的那一刹那。(要求学生用5分钟左右进展开讨论,然后在书面上起草,10分钟以后,老师推荐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在班上宣读,进行美文共赏。老师可作适当的点评。)
六、布置作业。
1、 把拓展延伸的练习“月夜下那最美丽的一刹那”重新修改并续写完毕。
2、 背诵并默写《记承天寺夜游》。
3、收集有关写月的著名诗句及篇章,并作好摘录。
附:板书设计
绘景: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抒情: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潇洒、达观
自我排遣的达观
李菊芬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