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台阶》教学方案(苏教版九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27阅读:
字号:|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概况,认读生字生词。
2.感知课文大意,分析故事情节。
3、划分课文段落,梳理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模块一:明确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
老师出镜同学们,大家好!台阶,是司空见惯的极普通的小建筑。同学们不管在哪里,都免不了要和台阶打交道。可是,有谁曾留意过我们脚下的台阶吗?谁能想到为了台阶,会耗费掉一个人一生的精力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李祥森写的小说《台阶》,一起去看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里的关于台阶的故事吧。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


PPT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概况,认读生字生词。
2.感知课文大意,分析故事情节。
3、划分课文段落,梳理文章思路。
   模块二:了解作者,认读生字  
教学板块2:了解作者
PPT2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当代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浙江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授少校军衔。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他是策划之一。
       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 。

教学板块3:认读生字
PPT3下面,请大家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看书,边用汉语拼音为你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注音,没来得及记的听完录音后利用课文注释或工具书自主解决,不懂的地方,也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录音听完后,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介绍小说所描写的故事。
听读课文(约20分钟)
1.为文中的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通过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时间约2分钟)
PPT4刚才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有自己的收获吧,尤其是一些富有地域色彩的词语。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凹( āo)               凼(dàng )           硌 (  gè  ) 
涎( xián )水          揩( kāi  )          嘎 (  gā  )
筹( chóu )划          黏( nián  )         撬  ( qiào )
尴尬 ( ɡān ’gà  )    过瘾(  yǐn )        唿( hū )嗒 
熬 (  áo )住          憋( biē )住       门槛(  kǎn   ) 
微不足道: 微小而不值一提   
大庭广众: 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像“尴尬”、“过瘾”、“涎水”、“憋住”等这些词语字型比较复杂,也容易读错,同学们一定要用心记住。另外,文中有一些方言词语,比如:凼、硌 、唿嗒等同学们比较生疏,可以结合课文页下的注释加以记忆和理解。文中还有一些常见的成语如: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同学们也要一并掌握。
模块三:疏通文意
教学板块4:整体感知 
PPT5 刚才听读录音时,老师要求大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介绍小说所描写的故事,也就是说,老师要大家把这篇小说的“内容提要”讲出来。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问题扼要介绍课文内容。
走向台阶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介绍小说所描写的故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时间约3分钟)
PPT6讲故事的“内容提要”,要抓住主要情节,也就是要抓住事情的起因发展和最后的结果简要叙述。在《台阶》中,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缁,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父亲找了个三级台阶嫌太低      ——        动因
父亲准备造九级台阶的新屋      ——        过程
父亲造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      ——        过程
我们搬进新屋父亲却老了        ——        结果
教学板块5: 回顾“台阶”
     PPT7刚才我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深入课文,先来看看“我”家原来的台阶是什么样的情况。请大家——
    回顾“台阶”
    阅读1~8段,思考:
    1、“我”家原来的台阶是怎么来的?
    2、“我”家对原来的台阶感情怎样?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读书答问,约3分钟)
PPT8大家说得很好,“我”家原来的台阶是父亲凭力气挣来的。“我”家的台阶原是我幼时玩耍和父亲休憩的场所,但父亲却嫌低。
    父亲化力气挣来
    生活、玩耍、休息
   “我们家的台阶低”
教学板块6: 走近“台阶”
     PPT9。父亲为什么觉得自家的台阶低,羡慕人家的高台阶有没有赶快造呢?最后造成没有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去认真研读课文,从中深入探究,细心品味吧。
    走近“台阶”
    阅读9~16段,思考: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而“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时间约3分钟) 
PPT10在“我”的家乡,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尽管“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但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他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谈何容易。他硬是凭自己一身力气,苦干了大半辈子,  一年四季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三百六十天天天安排得非常紧凑。一块砖,一片瓦,一角票;几十年如一日地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终于具备了造九级台阶条件。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捡砖、捡瓦、存角票、种田、砍柴
教学板块7:走上“台阶”
PPT11新台阶造好后,给“我”家带来了什么变化呢?请继续阅读课文,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尽量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语回答
走上“台阶”
阅读17~31段,思考:
1、与老台阶比,新台阶有什么特点?
2、新台阶给“我”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并思考,时间约3分钟)
PPT12同学们说得很好,新台阶虽然外观上与老台阶不能同日而语,但他并
没有给人带来任何精神上的愉悦。父亲用时间、精力、健康换来的台阶并没有换来他所期望的地位。这里的深刻含义,我们下节课还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气派、高大、光洁
台阶高了地位没有提高
                   模块四:梳理思路
教学板块8:划分段落
PPT13同学们,刚才我们熟悉了情节,知道了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再从“怎么写的”的角度,来梳理一下文章的思路。先请同学们为全文划分一下段落并简要概括段意。
划分段落
为全文划分段落并简要概括段意。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分段,时间约3分钟)

PPT14现在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一部分(1~8) 写旧台阶的来历及生活情景(苦中有乐) 
第二部分(9~16)写为准备造新台阶所付出的艰辛(苦中有望)
第三部分(17~23)写新台阶的建造过程(苦中带乐)
第四部分(24~31)写新屋造好后的情景(乐中带涩)
请同学们注意,段落的划分标准并不是惟一的,例如,第8段,有过渡作用,
可上可下;17~31段,也可以合为一段。这些都没关系。老师的也仅供同学们参考。
PPT15为文章分清了段落,文章思路也就能清晰了。这篇小说,围绕台阶,也就是以台阶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展开情节就是父亲一生的浓缩。
梳理思路
台阶———— 线索
过去——现在
旧——新      时间顺序
低——高
   教师出镜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台阶》教学方案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节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2、深入探讨主题,感悟典型意义。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
教师出镜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的情节,知道了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还梳理了思路,知道了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是“怎么写的”。这节课,我们要继续从“怎么写”的角度,来研讨小说是怎么塑造人物形象;还要从“为什么要这样写”的角度,来探究这篇人物的典型意义和小说的主题。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
PPT1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2、深入探究主题,感悟典型意义。

模块二:人物形象
教学板块2:凝望父亲
   PPT2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回顾“台阶”、走近“台阶”、走上“台阶”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全面认识了“台阶”。现在,让我们走下“台阶”,由屋及人,来近距离地凝望台阶的建设者——父亲。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摄影记者,走进了小说中父亲所在的村庄,要拍一组父亲形象的照片,你准备选取文中父亲的哪些镜头呢?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选拍一组照片。请模仿示例,先为你选拍的照片命名,然后加以简要的说明。
凝望父亲
摄取文中描写父亲的镜头,为你拍摄的照片命名,并加以简要的细节说明。
示例:背石图(父亲把三百来斤重石板一口气背回了三趟,没觉得累,只为山路磨破麻筋草鞋而感痛惜)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交流。时间约4分钟)
PPT3同学们可能选择了这样一些镜头:
    洗脚图(父亲一年才洗一次脚,要用板刷刷,洗好后的水成了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拣砖图(父亲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
攒钱图(父亲很认真地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踩泥图(父亲天没亮就在新屋门口踏黏性很强的黄泥)        
此外,还有挑水闪腰图、闲坐台阶图……
这样的场景,在文章中比比皆是,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教学板块3:熟悉父亲
PPT4这些细节,让我们对父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小说的作者用他的敏感和才情捕捉了那么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是平凡的,但却能让人深受感动。因为这些细节深刻表现父亲的人物性格。接下来,请同学对这些画面加以分析。
熟悉父亲
运用批注法,分析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示例:
【原文】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
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赏析】一个“按”字,把父亲年老力衰但又要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父亲要强的性格。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思考,交流。时间约5分钟)
 PPT5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敏捷,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也非常的恰当。每一处细节的作用都分析得很在理。下面,老师选择几幅画面的分析与大家交流一下。
【原文】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
上像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赏析】写出了父亲为造新屋深秋时节天没亮就起床,背景的天,灰蒙蒙的,
还没亮。“浮”在雾里“踏”黄泥,打地基,“飘”细雨,“挑”小水珠,“滚”
满黄豆大的露珠。这几个贴切生动的动词,把一个倍尝生活艰辛的老父亲,一个
非常要强的朴实的庄稼汉,一个有志气要自立于受人尊敬行列的老父亲的形象栩
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现父亲非常勤劳的特点。
PPT6
【原文】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
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赏析】环境的热闹和父亲的局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台阶造好了,父亲却
不习惯,这里表现了父亲谦卑的性格特点,他的形象是千万农民形象的代表。
PPT7

【原文】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
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赏析】这双脚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这双脚是
洗不干净的。这双脚是父亲一生的缩影,从这双脚我们可以看出来,父亲平时是很辛苦的,没有时间洗脚。文章中的其他段落也描写了父亲辛劳的四季,这张照片是辛酸的。
同学们,生动的细节描写给我们留下了鲜活的印象,这些细节使父亲的形象有血有肉有灵魂,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小说紧紧围绕刻画“勤俭坚韧”的父亲形象这一个中心,选择了恰当的细节来组织材料。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够挖掘出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其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板块3:走近父亲
PPT8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再来归纳父亲的性格特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首先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又是一个淳朴的人,他不甘于低人一等,有着自己的理想,表现在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台阶低,哪怕倾尽大半辈子心血也一定要造一座有着高台阶、属于自己的新屋。父亲是一个拼命苦干、具有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精神的人,表现在他为了建造新屋的漫长而艰辛的准备过程。父亲又是一个谦卑的人,表现在新的台阶建成后,他又不好意思坐在上面。
走近父亲
要强而淳朴  谦卑而又渴望得到尊重
有理想,不怕苦,肯拼搏,坚韧不拔
教学板块4:剖析父亲
PPT9请大家思考:台阶造好后父亲在父亲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研读本文最耐人寻味的14~18段吧。
剖析父亲
1、台阶造好后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用时4分钟。)
PPT10 我们来交流一下。台阶造起来了,父亲应该很会得到满足了,因为高台阶就象征着高地位,可是事实确实如此吗?
不知所措——不能磕烟枪  不知坐哪儿
若有所失——招呼说错话  不出门不聊天 
失去生机——挑水闪腰   半晌没动
PPT11台阶造起来之后父亲并没有得到满足,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台阶是父亲的理想,同时台阶也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台阶是父亲的自尊,同时也是父亲的催老剂。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台阶是父亲的自尊;
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
PPT12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付出了青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父亲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父亲老了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辛劳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教学板块5:评价父亲
PPT13看来,造新台阶是件得不偿失的事了。那么,父亲为什么又要化上大半辈子的辛劳去造新台阶呢?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这一点我们上节课就已经讨论过了。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就是其中的深层次的原因,请结合社会现实,说说你的看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按照它们上下间相互依存关系,概括为五大类:(1)生理的需要。他认为生主要包括:吃、喝、衣、住、行等方面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保障自身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安全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并对人形成激励的。(3)感情与归属的需要。在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让位于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受一个人的生理特征、经历、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因素决定,因而,其表现形式差异很大。(4)尊重的需要。当人们感情需要得到较大程度满足后,开始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追求的是自己的社会地位,这时,人觉得活有价值,能体验到活着的用处和价值。(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指出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
    
马斯洛需要层次示意图
PPT14
评价父亲
结合生活实际,参考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探讨父亲要造新台阶的深层原因,并由此对父亲的行为作出评价。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用时5分钟。)
同学们可刚才各抒己见,说得很好。关于这个问题,老师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现在把老师的看法与大家作个交流。
    PPT15那么父亲花去半辈子的精力去建造的高台阶是哪一种需要呢?当然是尊重的需要,而这种受尊重的需要,即来自“台阶高、地位高”这种地方文化心理的影响。父亲就是这种地方心理文化鲜活的表现和悲惨的负载者,这种沉重的地域心理文化让他负重一生。它让人自我封闭,让人为之牺牲一生,父亲就是这种文化的牺牲者。
    地方心理文化具有超稳性,一旦形成,就有一种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惯性。当父亲盖完新屋后,他的“手足无措放之地”,他“尴尬地笑”,他在台阶上的不自然地移动,无不在显示着他并没有因为台阶高了,那种谦卑的心理文化就消失了。高高的台阶与伴他一生的谦卑心理文化之间的沟壑更加深了,落差更大了,黑白对比更强烈了。高台阶并没带给他幸福满足感,他反而失落了,从此很少出门,再坐在台阶上纳凉,因为高高的台阶放不下他那颗浸透了谦卑心理文化的心。
    父亲是坚韧的、有毅力的、自强的,但父亲终生没有走出这种地域文化心理的阴影,因而父亲更是这种地方心理文化的牺牲者。使他们虽然物质上站立起来了,但是精神上仍然矮小。
模块三:主题探究
教学板块6:标题探究
PPT15同学们,在归纳主题之前,先前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小说为什么要以“台阶”为题。
主题探究
1、小说为什么要以“台阶”为题?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间2分钟)
PPT16 同学们说得很好,台阶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是主题的集中体现。“台阶”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演变过程就是父亲一生的浓缩,从台阶上集中反映了父亲的各种品质。
全文的线索,主题的体现
教学板块7:主题探究
PPT17那么,这篇小说的主题,即作者通过父亲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要告诉人们哪些意思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探究。
2、合作探究,归纳小说主题。
(现场教师组织小说合作学习。时间5分钟)
这篇小说,作者不仅以崇敬的心情讴歌了父亲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好品质,而且以怜悯的心情展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从而发出了时代的呼唤:迫切要求提高生产力、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让农民的生活迈上新的台阶。十分可喜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今日的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我们依然要一如既往地关注农村发展,关心农民生活。
讴歌中国农民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
同情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艰难困苦;
批评落后的地区文化心理;
呼喊迅速改变农村面貌。 

模块四:课后学习
PPT18请大家回家以后将课堂上描写自己父亲的小段文字充实成一篇描写父亲的文章,题目自拟,与父亲交流。并请自己的父亲在文章下面写上感想。
课后作业    
与父亲认真地交流一次,
    写一篇描写父亲的文章,题目自拟。
教师师出镜好,今天的学习就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