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岁前风俗小记(人教版九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58阅读:
字号:|
 
    
  在我国,一般腊月过半,人们就开始张罗着过年了。新年前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是春节的序曲。北京有一首民谣描述的就是岁前的风俗活动:“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日,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出来热一热。”滋将主要的岁前风俗介绍如下:
   祭灶    旧时,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奉玉皇大帝之命,负责管理百姓的灶火,是家家户户的保护神。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就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于是,到了黄昏时分,家家都要举行“送灶”仪式,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全家平安。鲁迅曾经写过一首“送灶”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用饴糖甜嘴和杀黄羊祭祀是流传最广的“送灶”风俗。
    扫尘   就是年终的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举行过祭灶后,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门闾庭院,掸佛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具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用大红纸写的吉祥偶句。春联是从桃符演变而来的,公元964年的除夕,后蜀国王孟昶(chǎng)写下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明代以后,春联普及到民间,一直沿穿至今。
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也起源于“门神”。随着木版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从门神到财神,进而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最出名的年画产地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结合起来的新的年画品种;以后又发展成为我们今天常见的挂历。
贴“福”字   每逢春节来临,人们总喜欢在门楣上、箱柜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故意把“福”字倒贴,讨人家说句“福到了”的吉利话。宋代就出现了这种习俗,表达了人们“春满人间福满门”的心愿。刘海是传统文化的“福神”,过去人们还将“刘海戏蟾”剪纸、绘画请回家中,求财祈福。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