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01阅读:
字号:小|大
总 课 题 文明的对话 总课时 课时
课 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主备人 王有东 课型 文本研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3依据学术论文的特点,提炼本文的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教学重点 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一、 导入:
1文化现象。
2“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中的文化内涵。
走向世界—开放的胸襟
现代—与时俱进
中国人—有传统的社会人
二、检查预习
媲(pì)美 昙(tán)花一现 惰(duò)性
攻讦(jié) 班驳(bó)陆离 钳(qián)制
咀嚼(jǔjué) 刮垢(gòu)磨光 蜕(tuì)除
有史可稽(jī)
三、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指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1什么是传统文化?(第4段)
明确: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第5段)
明确:时代性—传统文化的产生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民族性—文化传统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3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第7段)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明辩”“确认”“接受或拒绝”“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什么是文化传统?(第8—9段)
明确:“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的“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5简要说说文化传统的形成。(第10段)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就有他们共同的心理状态。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6文化传统具有怎样的特点?(第11—12段)
明确: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文化传统是变化的。
7文化传统是否一成不变?(第13段)
明确: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8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第14—15段)
明确:传统文化为先人的丰富遗产,所以它是财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四、辨析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同。
2传统文化:
①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②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③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的态度。
3文化传统
①就是民族精神。
②是一种惰性的力量。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4财富和包袱
①为先人的丰富遗产。
②惰性、保守、钳制思想、束缚行动。
③了解两种属性,正确对待。
四、作业
1提炼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2再读课文,想一想学术论文的特点是怎样的。
附:学术论文的特点
辨证性
从表述关系上看,本文是关系性议论文。这种议论文,要分辨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只是词的组合次序的差异,作者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先分别解说,即先介绍“传统文化”,再介绍文化“文化传统”;然后综合解说,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一起解说,富有辨证性。
严密性
为了揭示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了对比、界定:“传统文化”中“文化”是中心词,落脚在“文化”;“文化传统”中“传统”是中心词,落脚在“传统”,这是从“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关系看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相对应,这是从时间和空间方面看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则“不具备有形的实体”,这是从内涵上说的。这样,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阐述的清晰而又科学。
可读性
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就是在保持学术严肃性的前提下讲究文采和通俗表达。
用“蜜蜂”和“蜂蜜”的差别来比喻“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 用词相同,语序不同,则词语内涵不同的概念说得通俗易懂。又如“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就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和整句与散句的组合。
总 课 题 文明的对话 总课时 课时
课 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主备人 王有东 课型 文本研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3依据学术论文的特点,提炼本文的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教学重点 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一、 导入:
1文化现象。
2“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中的文化内涵。
走向世界—开放的胸襟
现代—与时俱进
中国人—有传统的社会人
二、检查预习
媲(pì)美 昙(tán)花一现 惰(duò)性
攻讦(jié) 班驳(bó)陆离 钳(qián)制
咀嚼(jǔjué) 刮垢(gòu)磨光 蜕(tuì)除
有史可稽(jī)
三、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指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1什么是传统文化?(第4段)
明确: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第5段)
明确:时代性—传统文化的产生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民族性—文化传统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3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第7段)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明辩”“确认”“接受或拒绝”“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什么是文化传统?(第8—9段)
明确:“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的“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5简要说说文化传统的形成。(第10段)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就有他们共同的心理状态。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6文化传统具有怎样的特点?(第11—12段)
明确: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文化传统是变化的。
7文化传统是否一成不变?(第13段)
明确: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8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第14—15段)
明确:传统文化为先人的丰富遗产,所以它是财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四、辨析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同。
2传统文化:
①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②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③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的态度。
3文化传统
①就是民族精神。
②是一种惰性的力量。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4财富和包袱
①为先人的丰富遗产。
②惰性、保守、钳制思想、束缚行动。
③了解两种属性,正确对待。
四、作业
1提炼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2再读课文,想一想学术论文的特点是怎样的。
附:学术论文的特点
辨证性
从表述关系上看,本文是关系性议论文。这种议论文,要分辨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只是词的组合次序的差异,作者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先分别解说,即先介绍“传统文化”,再介绍文化“文化传统”;然后综合解说,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一起解说,富有辨证性。
严密性
为了揭示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了对比、界定:“传统文化”中“文化”是中心词,落脚在“文化”;“文化传统”中“传统”是中心词,落脚在“传统”,这是从“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关系看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相对应,这是从时间和空间方面看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则“不具备有形的实体”,这是从内涵上说的。这样,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阐述的清晰而又科学。
可读性
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就是在保持学术严肃性的前提下讲究文采和通俗表达。
用“蜜蜂”和“蜂蜜”的差别来比喻“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 用词相同,语序不同,则词语内涵不同的概念说得通俗易懂。又如“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就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和整句与散句的组合。
总 课 题 文明的对话 总课时 课时
课 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主备人 王有东 课型 文本研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3依据学术论文的特点,提炼本文的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教学重点 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一、 导入:
1文化现象。
2“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中的文化内涵。
走向世界—开放的胸襟
现代—与时俱进
中国人—有传统的社会人
二、检查预习
媲(pì)美 昙(tán)花一现 惰(duò)性
攻讦(jié) 班驳(bó)陆离 钳(qián)制
咀嚼(jǔjué) 刮垢(gòu)磨光 蜕(tuì)除
有史可稽(jī)
三、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指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1什么是传统文化?(第4段)
明确: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第5段)
明确:时代性—传统文化的产生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民族性—文化传统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3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第7段)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明辩”“确认”“接受或拒绝”“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什么是文化传统?(第8—9段)
明确:“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的“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5简要说说文化传统的形成。(第10段)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就有他们共同的心理状态。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6文化传统具有怎样的特点?(第11—12段)
明确: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文化传统是变化的。
7文化传统是否一成不变?(第13段)
明确: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8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第14—15段)
明确:传统文化为先人的丰富遗产,所以它是财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四、辨析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同。
2传统文化:
①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②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③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的态度。
3文化传统
①就是民族精神。
②是一种惰性的力量。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4财富和包袱
①为先人的丰富遗产。
②惰性、保守、钳制思想、束缚行动。
③了解两种属性,正确对待。
四、作业
1提炼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2再读课文,想一想学术论文的特点是怎样的。
附:学术论文的特点
辨证性
从表述关系上看,本文是关系性议论文。这种议论文,要分辨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只是词的组合次序的差异,作者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先分别解说,即先介绍“传统文化”,再介绍文化“文化传统”;然后综合解说,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一起解说,富有辨证性。
严密性
为了揭示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了对比、界定:“传统文化”中“文化”是中心词,落脚在“文化”;“文化传统”中“传统”是中心词,落脚在“传统”,这是从“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关系看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相对应,这是从时间和空间方面看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则“不具备有形的实体”,这是从内涵上说的。这样,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阐述的清晰而又科学。
可读性
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就是在保持学术严肃性的前提下讲究文采和通俗表达。
用“蜜蜂”和“蜂蜜”的差别来比喻“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 用词相同,语序不同,则词语内涵不同的概念说得通俗易懂。又如“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就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和整句与散句的组合。
课 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主备人 王有东 课型 文本研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3依据学术论文的特点,提炼本文的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教学重点 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一、 导入:
1文化现象。
2“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中的文化内涵。
走向世界—开放的胸襟
现代—与时俱进
中国人—有传统的社会人
二、检查预习
媲(pì)美 昙(tán)花一现 惰(duò)性
攻讦(jié) 班驳(bó)陆离 钳(qián)制
咀嚼(jǔjué) 刮垢(gòu)磨光 蜕(tuì)除
有史可稽(jī)
三、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指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1什么是传统文化?(第4段)
明确: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第5段)
明确:时代性—传统文化的产生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民族性—文化传统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3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第7段)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明辩”“确认”“接受或拒绝”“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什么是文化传统?(第8—9段)
明确:“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的“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5简要说说文化传统的形成。(第10段)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就有他们共同的心理状态。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6文化传统具有怎样的特点?(第11—12段)
明确: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文化传统是变化的。
7文化传统是否一成不变?(第13段)
明确: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8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第14—15段)
明确:传统文化为先人的丰富遗产,所以它是财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四、辨析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同。
2传统文化:
①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②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③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的态度。
3文化传统
①就是民族精神。
②是一种惰性的力量。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4财富和包袱
①为先人的丰富遗产。
②惰性、保守、钳制思想、束缚行动。
③了解两种属性,正确对待。
四、作业
1提炼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2再读课文,想一想学术论文的特点是怎样的。
附:学术论文的特点
辨证性
从表述关系上看,本文是关系性议论文。这种议论文,要分辨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只是词的组合次序的差异,作者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先分别解说,即先介绍“传统文化”,再介绍文化“文化传统”;然后综合解说,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一起解说,富有辨证性。
严密性
为了揭示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了对比、界定:“传统文化”中“文化”是中心词,落脚在“文化”;“文化传统”中“传统”是中心词,落脚在“传统”,这是从“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关系看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相对应,这是从时间和空间方面看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则“不具备有形的实体”,这是从内涵上说的。这样,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阐述的清晰而又科学。
可读性
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就是在保持学术严肃性的前提下讲究文采和通俗表达。
用“蜜蜂”和“蜂蜜”的差别来比喻“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 用词相同,语序不同,则词语内涵不同的概念说得通俗易懂。又如“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就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和整句与散句的组合。
总 课 题 文明的对话 总课时 课时
课 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主备人 王有东 课型 文本研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3依据学术论文的特点,提炼本文的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教学重点 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一、 导入:
1文化现象。
2“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中的文化内涵。
走向世界—开放的胸襟
现代—与时俱进
中国人—有传统的社会人
二、检查预习
媲(pì)美 昙(tán)花一现 惰(duò)性
攻讦(jié) 班驳(bó)陆离 钳(qián)制
咀嚼(jǔjué) 刮垢(gòu)磨光 蜕(tuì)除
有史可稽(jī)
三、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指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1什么是传统文化?(第4段)
明确: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第5段)
明确:时代性—传统文化的产生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民族性—文化传统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3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第7段)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明辩”“确认”“接受或拒绝”“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什么是文化传统?(第8—9段)
明确:“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的“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5简要说说文化传统的形成。(第10段)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就有他们共同的心理状态。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6文化传统具有怎样的特点?(第11—12段)
明确: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文化传统是变化的。
7文化传统是否一成不变?(第13段)
明确: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8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第14—15段)
明确:传统文化为先人的丰富遗产,所以它是财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四、辨析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同。
2传统文化:
①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②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③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的态度。
3文化传统
①就是民族精神。
②是一种惰性的力量。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4财富和包袱
①为先人的丰富遗产。
②惰性、保守、钳制思想、束缚行动。
③了解两种属性,正确对待。
四、作业
1提炼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2再读课文,想一想学术论文的特点是怎样的。
附:学术论文的特点
辨证性
从表述关系上看,本文是关系性议论文。这种议论文,要分辨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只是词的组合次序的差异,作者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先分别解说,即先介绍“传统文化”,再介绍文化“文化传统”;然后综合解说,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一起解说,富有辨证性。
严密性
为了揭示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了对比、界定:“传统文化”中“文化”是中心词,落脚在“文化”;“文化传统”中“传统”是中心词,落脚在“传统”,这是从“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关系看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相对应,这是从时间和空间方面看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则“不具备有形的实体”,这是从内涵上说的。这样,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阐述的清晰而又科学。
可读性
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就是在保持学术严肃性的前提下讲究文采和通俗表达。
用“蜜蜂”和“蜂蜜”的差别来比喻“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 用词相同,语序不同,则词语内涵不同的概念说得通俗易懂。又如“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就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和整句与散句的组合。
总 课 题 文明的对话 总课时 课时
课 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主备人 王有东 课型 文本研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3依据学术论文的特点,提炼本文的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教学重点 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一、 导入:
1文化现象。
2“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中的文化内涵。
走向世界—开放的胸襟
现代—与时俱进
中国人—有传统的社会人
二、检查预习
媲(pì)美 昙(tán)花一现 惰(duò)性
攻讦(jié) 班驳(bó)陆离 钳(qián)制
咀嚼(jǔjué) 刮垢(gòu)磨光 蜕(tuì)除
有史可稽(jī)
三、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指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1什么是传统文化?(第4段)
明确: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第5段)
明确:时代性—传统文化的产生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民族性—文化传统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3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第7段)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明辩”“确认”“接受或拒绝”“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什么是文化传统?(第8—9段)
明确:“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的“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5简要说说文化传统的形成。(第10段)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就有他们共同的心理状态。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6文化传统具有怎样的特点?(第11—12段)
明确: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文化传统是变化的。
7文化传统是否一成不变?(第13段)
明确: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8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第14—15段)
明确:传统文化为先人的丰富遗产,所以它是财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四、辨析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同。
2传统文化:
①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②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
③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的态度。
3文化传统
①就是民族精神。
②是一种惰性的力量。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接触中交流,在交流中变化。
4财富和包袱
①为先人的丰富遗产。
②惰性、保守、钳制思想、束缚行动。
③了解两种属性,正确对待。
四、作业
1提炼关键词,写出内容提要。
2再读课文,想一想学术论文的特点是怎样的。
附:学术论文的特点
辨证性
从表述关系上看,本文是关系性议论文。这种议论文,要分辨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只是词的组合次序的差异,作者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先分别解说,即先介绍“传统文化”,再介绍文化“文化传统”;然后综合解说,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一起解说,富有辨证性。
严密性
为了揭示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了对比、界定:“传统文化”中“文化”是中心词,落脚在“文化”;“文化传统”中“传统”是中心词,落脚在“传统”,这是从“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关系看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外国文化相对应,这是从时间和空间方面看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则“不具备有形的实体”,这是从内涵上说的。这样,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阐述的清晰而又科学。
可读性
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就是在保持学术严肃性的前提下讲究文采和通俗表达。
用“蜜蜂”和“蜂蜜”的差别来比喻“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 用词相同,语序不同,则词语内涵不同的概念说得通俗易懂。又如“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就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和整句与散句的组合。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