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李白诗歌的崇高与壮美——《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57阅读:
字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之中庸之道向来被奉为人生处世的哲学,而反映在审美欣赏中,则往往表现为对和谐美、宁静美、秀雅美的推崇和向往。这些诸如 “风和日丽”、“斜风细雨” 的美,从美感上看,给人一种轻松、愉悦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但是,在这种审美感受之外,也不能忽视另外一种美——崇高与壮美。
崇高和壮美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刚健、雄伟的特征,它是一种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美。大唐盛世以其独特的时势造就了李白这样一位天才的诗人,再加上他豁达的个人品格和气质,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豪迈飘逸之性在他身上体现得尤为鲜明。正如其友任华所说:“古来文章有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
如果说“大”是美的崇高形态,那么体现在李白的诗歌中,则是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的意象的追求。你看他写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在李白的笔下,天姥山气势逼人,不仅遮断天空,直插云霄,甚至高过五岳,“一览众山小”。这样说还不够,通过和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相比,天姥山甚至以其雄伟之姿压倒了天台山,岿然屹立。几个动词“横”、“拔”等连续使用,更使天姥山的形象跃然纸上。接着作者进入梦境,在奇花的迷恋之下,又不由为所见的壮阔景观所激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此处描写尤为大气磅礴: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大雨将至,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字里行间裹挟着巨大的力量,具有一种奇伟的美。不仅在这首诗中,在《将进酒》中他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同样可谓是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纵观李白的诗歌,他对那些雄奇、壮观的事物,比如崇山峻岭,长江大河,似乎特别青睐,他着意创造了一种崇高和壮美的审美佳境。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李白的诗歌确实带有一种雄壮之气。      


李白诗歌的崇高和壮美还体现在诗文的思想性上,体现在诗人对自我人格的珍视上。李白一生孤芳自赏,保持铮铮傲骨。在结尾部分他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读来似乎有种消极的味道在里面。类似的诗句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很多,诸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也许这正如他在道教信仰里寻找解脱一样,在这种表面的消极解脱之外,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几多感慨,几多惆怅,唯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诗歌结尾处,诗人深深感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此等不合流俗的豪言壮语唯有李白道来才有如此气魄。而不同流合污,同时又使他感到痛苦,所以对于一生想走仕途的李白来说,又多少带了一点悲壮的味道。
当然,李白的作品中还包含了很多具清静意蕴的诗篇,但是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在他的诗中所体现的这些崇高和壮美的审美品格,以及在他的人格中所蕴涵的这种纯美的东西,现代人读来,仍然为之感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