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学案(教师用)(粤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44阅读:
字号:小|大
学习要求
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学知识: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
课文阅读分析:
认识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是叙事与议论并重,从整体上把握前半议论与后半记叙之间的分工和内在联系;
理解课文前半部分议论是针对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批驳,识别批驳中所用论据的类别,说明批驳中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分别概括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简要分析文中三个正面人物的相互映衬作用,找出文中通过反面人我来衬托正面人物的地方。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
题解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背景
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 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 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一、选择题
1、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
A)着重补叙。 B)着重刻画人物。 C)叙事与议论并重。 D)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2.描写南霁云的细节有( )
A)记忆超人 B)拔刀断指 C)抽矢射贺兰 D)怒则须髯张
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要人物是( )
A.张巡,张籍,雷万春 B.李翰,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衬 B.心理刻画 C.表情描写 D.侧面烘托
5、在《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 ( )
A、对偶和对比 B、对偶和反衬 C、排比和对比 D、比喻和暗示
6、《张中亟传后叙》中张巡、许远坚守的孤城是( )。
A.徐州 B.泅州 C.唯阳
1、C 2、B 3、C 4、D 5、A 6、C
二、解词题
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5.士卒仅万人
6.颜色不乱
7.必以其言为信
8.弃城而逆遁
9.其讲之精也。
10.巡因一见问姓名。
ll.以此诟远。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15.不能通知二父志。
1.尤:责备 2.若:似乎 3创:伤.残:弱 4 以:因为
5.仅:近 6.颜色:神气、面容 7.信:真 8逆:预先 9讲:考虑
10.因:凭惜 11垢:诽谤 12.恨:遗憾 13.柄:权柄 14.延:请
15.通知:理解
三、翻译题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nbsp;
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答案:
1.人到即将死亡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一定有一个地方先得病。
2.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期而知道死的时间了。
3.在这时放弃城池而求活命者。不能用一二来计算;拥有强大的军队而坐观成败的四周都是。
4.他们坚守着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率领着干百名越战越少的士兵.抗击着日益增多的百万军队。
四、简答题
1、“后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韩愈为什么要写《张中丞传后叙》?
2、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1、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叫后叙。因为作者认为《张巡传》对张巡等的记叙有所缺漏,所以写“后叙”对张巡,许远等人的事迹作出补充(或“为弥补《张巡传》的缺漏”)
2、(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学知识: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
课文阅读分析:
认识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是叙事与议论并重,从整体上把握前半议论与后半记叙之间的分工和内在联系;
理解课文前半部分议论是针对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批驳,识别批驳中所用论据的类别,说明批驳中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分别概括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简要分析文中三个正面人物的相互映衬作用,找出文中通过反面人我来衬托正面人物的地方。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
题解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背景
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 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 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
一、选择题
1、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
A)着重补叙。 B)着重刻画人物。 C)叙事与议论并重。 D)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2.描写南霁云的细节有( )
A)记忆超人 B)拔刀断指 C)抽矢射贺兰 D)怒则须髯张
3.《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主要正要人物是( )
A.张巡,张籍,雷万春 B.李翰,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许远,雷万春,南霁云
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衬 B.心理刻画 C.表情描写 D.侧面烘托
5、在《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 ( )
A、对偶和对比 B、对偶和反衬 C、排比和对比 D、比喻和暗示
6、《张中亟传后叙》中张巡、许远坚守的孤城是( )。
A.徐州 B.泅州 C.唯阳
1、C 2、B 3、C 4、D 5、A 6、C
二、解词题
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5.士卒仅万人
6.颜色不乱
7.必以其言为信
8.弃城而逆遁
9.其讲之精也。
10.巡因一见问姓名。
ll.以此诟远。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15.不能通知二父志。
1.尤:责备 2.若:似乎 3创:伤.残:弱 4 以:因为
5.仅:近 6.颜色:神气、面容 7.信:真 8逆:预先 9讲:考虑
10.因:凭惜 11垢:诽谤 12.恨:遗憾 13.柄:权柄 14.延:请
15.通知:理解
三、翻译题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nbsp;
3.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答案:
1.人到即将死亡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一定有一个地方先得病。
2.人相互作为食物即将吃完.即使愚蠢的人也能计算日期而知道死的时间了。
3.在这时放弃城池而求活命者。不能用一二来计算;拥有强大的军队而坐观成败的四周都是。
4.他们坚守着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率领着干百名越战越少的士兵.抗击着日益增多的百万军队。
四、简答题
1、“后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韩愈为什么要写《张中丞传后叙》?
2、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1、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叫后叙。因为作者认为《张巡传》对张巡等的记叙有所缺漏,所以写“后叙”对张巡,许远等人的事迹作出补充(或“为弥补《张巡传》的缺漏”)
2、(1)两个细节:拔刀断指,射塔明志。(2)嫉恶如仇,忠贞刚烈。(3)一是对比反衬:用贺兰的卑劣行径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侧面烘托: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的壮烈举动。
冯倩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