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版高二 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3:55阅读:
字号:小|大
摘要: 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 们才意识到语文绝不只 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因而身在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师要传承语文的魅力,享受语文带来的无穷韵味,致力于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语文教学;考试;生活;课改;美。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只有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诗意的享受语文学习,提高生活的品位。
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 们才意识到语文绝不只 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广袤美丽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是浩瀚南海中的碧涛银沙;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岁月的 痕;语文是“锁”进日记、深藏心里的小秘密,语文是母亲手中递来的温热的奶茶;语文是体坛赛场上矫健的身姿……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单方面的“口耳相传”,枯燥的说教,这些方式也早就随着时代的变革在悄然转变。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灵魂缔造者——教师,也应该用诗意的课堂去点燃孩子的激情,尤其是语文教师。因为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然而放眼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是如此的不尽人意,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端消磨掉了教师们的诗意,为了应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各级各类考试,我们的语文课堂毫无诗意可言。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无异于干旱的季节没有绿意的枯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去浇灌我们生命的绿意呢?我们语文教师无疑要承担莫大的责任。
面对高中新课程标准出台,在语文的美不断流失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从而还语文以本来面目,要让语文“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语文有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
语文学习学什么?
语文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但当语文教学把语文的美肢解得越来越细的时候,无异于把美神维纳斯剖解得支离破碎,维纳斯不美了,语文还有美吗?失去了美,语文就失去了灵魂,也就失去了她诱人的魅力。
许多有识之士对当前语文教学"美"的不断失落倍感惋惜和忧虑。曾几何时,我们对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已经越来越淡漠,对美的感悟也逐渐失去了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化"美"为"丑"的忍耐,对"功利语文"的痛苦选择,美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成绩和升学。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敢问语文教学路在何方?”
当我们的教学被考试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当课堂沉闷到师生都感到窒息的时候,语文美妙的韵律已经沉沉睡去……。一首歌唱道:"……我已不再想你,我失落了和你牵手的冲动……",以此来阐释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可谓恰如其分。
我们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材,我们的各种媒体时时刻刻都在向学生传输着共同的信息:考试!考试!考试!先看我们的课堂,当我们齐声诵读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悟着它的气魄与美丽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忘掉插上一句:这是千古名句,历来是考试的重点。一盆冷水从头上浇下,语文的美也随着流水渗入脚下的尘土。再看我们语文学术界,我们奉为瑰宝的语文教学理论,大多也都是随着考试的转轮,审察着或浅或深的车辙,然后告诉我们:考什么,不考什么,怎么考;学什么,不学什么,怎么学。当我们摇头摆脑赏析着"黛玉葬花"凄美情境,引导学生感悟人性的情与理的时候,下面突然冒出一句话:考试会考这个吗?……
我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大得我们透不过气来,大得我们无暇也不敢去想:当我们领着学生畅游在五彩缤纷的语文海洋,尽情享受荡人心魄的流动曲线,倾心触摸着热烈欢跳的至美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应付考试?如果真的如此,那只能说明我们的"考试"还很不完善;如果事实并非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
语文教学需要解放的感觉,需要弹奏出她那流动着美的韵律……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合奏出的和谐美妙的乐曲,"教"是灯塔,"学"是摇动舵浆划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引线,"学"是创造,"教"是开启创造心扉的向导……
语文教学是活化思维的韵律学识,智慧,解放,——张扬了个性,抒写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美丽。
语文教学又是审美的韵律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发现"祥林嫂之死"背后的传统沉淀与人性悲情,阿Q身上流淌的哲学思辩,以及透视宋江传统的君臣意念而触摸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值得思考的一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他又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可是,我们语文的学习空间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远离时代、社会、家庭、学校等这些补充和强化课堂习得的"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也越来越疏离语文的本质特性,语文成为"强化训练",成为"适应性训练",成为干瘪枯燥僵化的闭门造车。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生活的滋润,美的语文更需要生活注入鲜活的血液;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语文课堂蹦跳出的欢快的小河……
语文课堂犹如充满张力、可以无限膨胀的宇宙,而生活就是语文课堂膨胀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去压缩她的空间,而是最大限度地去开拓她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她的效益最大化,才能把她的美挥洒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把语文当作美来教学的时候,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学习语文的时候,语文的灿烂明天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1、《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
2、《素质教育论坛》 2010年第2期
3、《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第8期
4、《高中语文教学考试报(高中版)》 2010年第7、8、9期
5、
5、《超越雅俗》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关键词:语文;语文教学;考试;生活;课改;美。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只有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诗意的享受语文学习,提高生活的品位。
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 们才意识到语文绝不只 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广袤美丽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是浩瀚南海中的碧涛银沙;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岁月的 痕;语文是“锁”进日记、深藏心里的小秘密,语文是母亲手中递来的温热的奶茶;语文是体坛赛场上矫健的身姿……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单方面的“口耳相传”,枯燥的说教,这些方式也早就随着时代的变革在悄然转变。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灵魂缔造者——教师,也应该用诗意的课堂去点燃孩子的激情,尤其是语文教师。因为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然而放眼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是如此的不尽人意,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端消磨掉了教师们的诗意,为了应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各级各类考试,我们的语文课堂毫无诗意可言。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无异于干旱的季节没有绿意的枯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去浇灌我们生命的绿意呢?我们语文教师无疑要承担莫大的责任。
面对高中新课程标准出台,在语文的美不断流失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从而还语文以本来面目,要让语文“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语文有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
语文学习学什么?
语文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但当语文教学把语文的美肢解得越来越细的时候,无异于把美神维纳斯剖解得支离破碎,维纳斯不美了,语文还有美吗?失去了美,语文就失去了灵魂,也就失去了她诱人的魅力。
许多有识之士对当前语文教学"美"的不断失落倍感惋惜和忧虑。曾几何时,我们对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已经越来越淡漠,对美的感悟也逐渐失去了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化"美"为"丑"的忍耐,对"功利语文"的痛苦选择,美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成绩和升学。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敢问语文教学路在何方?”
当我们的教学被考试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当课堂沉闷到师生都感到窒息的时候,语文美妙的韵律已经沉沉睡去……。一首歌唱道:"……我已不再想你,我失落了和你牵手的冲动……",以此来阐释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可谓恰如其分。
我们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材,我们的各种媒体时时刻刻都在向学生传输着共同的信息:考试!考试!考试!先看我们的课堂,当我们齐声诵读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悟着它的气魄与美丽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忘掉插上一句:这是千古名句,历来是考试的重点。一盆冷水从头上浇下,语文的美也随着流水渗入脚下的尘土。再看我们语文学术界,我们奉为瑰宝的语文教学理论,大多也都是随着考试的转轮,审察着或浅或深的车辙,然后告诉我们:考什么,不考什么,怎么考;学什么,不学什么,怎么学。当我们摇头摆脑赏析着"黛玉葬花"凄美情境,引导学生感悟人性的情与理的时候,下面突然冒出一句话:考试会考这个吗?……
我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大得我们透不过气来,大得我们无暇也不敢去想:当我们领着学生畅游在五彩缤纷的语文海洋,尽情享受荡人心魄的流动曲线,倾心触摸着热烈欢跳的至美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应付考试?如果真的如此,那只能说明我们的"考试"还很不完善;如果事实并非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
语文教学需要解放的感觉,需要弹奏出她那流动着美的韵律……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合奏出的和谐美妙的乐曲,"教"是灯塔,"学"是摇动舵浆划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引线,"学"是创造,"教"是开启创造心扉的向导……
语文教学是活化思维的韵律学识,智慧,解放,——张扬了个性,抒写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美丽。
语文教学又是审美的韵律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发现"祥林嫂之死"背后的传统沉淀与人性悲情,阿Q身上流淌的哲学思辩,以及透视宋江传统的君臣意念而触摸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值得思考的一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他又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可是,我们语文的学习空间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远离时代、社会、家庭、学校等这些补充和强化课堂习得的"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也越来越疏离语文的本质特性,语文成为"强化训练",成为"适应性训练",成为干瘪枯燥僵化的闭门造车。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生活的滋润,美的语文更需要生活注入鲜活的血液;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语文课堂蹦跳出的欢快的小河……
语文课堂犹如充满张力、可以无限膨胀的宇宙,而生活就是语文课堂膨胀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去压缩她的空间,而是最大限度地去开拓她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她的效益最大化,才能把她的美挥洒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把语文当作美来教学的时候,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学习语文的时候,语文的灿烂明天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1、《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
2、《素质教育论坛》 2010年第2期
3、《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第8期
4、《高中语文教学考试报(高中版)》 2010年第7、8、9期
5、
5、《超越雅俗》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贝贝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