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典故“王孙”一瞥(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03阅读:
字号:小|大
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的结尾处,高洁的诗人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孙”一词,课本和一些工具书都认为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唯其如此,才能和该诗的诗情画意和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形成浑然的一体。
考察一下“王孙”这一典故源头: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汉 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经历过仕途沉浮的诗人恰与赋中“王孙”的体会恰好相反,故而反其意而用此典。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再考察其他使用“王孙”的诗歌,我们会发现:“王孙”不仅仅被用来作者自比,后也往往同时借指游子。
如:
1、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归不归?”,作为问话,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此处用“王孙”之典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
2、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勾画一个凄迷的送别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古原旷世,令人惆怅,富于诗意呵。“王孙”泛指行者。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结尾意味深长,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相连,意境浑成一体。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3、湘上阴云锁梦魂, 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 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诗人很有才气,然而,仕途困顿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虽有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游宦他乡,羁旅湘江,更加无人看重,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所以说,“旅游谁肯重王孙”应是湘江苍茫秋雨诱使作者抒发出的其慷慨不平之气的写照。当然,这里也是诗人以王孙自比,在反诘之中见出诗人处境的狭窄,在整个抒情的第三联中占有重要分量。
至此,常令同学们烦恼的“王孙”一语就易于理解了。
考察一下“王孙”这一典故源头: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汉 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经历过仕途沉浮的诗人恰与赋中“王孙”的体会恰好相反,故而反其意而用此典。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再考察其他使用“王孙”的诗歌,我们会发现:“王孙”不仅仅被用来作者自比,后也往往同时借指游子。
如:
1、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归不归?”,作为问话,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此处用“王孙”之典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
2、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勾画一个凄迷的送别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古原旷世,令人惆怅,富于诗意呵。“王孙”泛指行者。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结尾意味深长,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相连,意境浑成一体。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3、湘上阴云锁梦魂, 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 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诗人很有才气,然而,仕途困顿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虽有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游宦他乡,羁旅湘江,更加无人看重,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所以说,“旅游谁肯重王孙”应是湘江苍茫秋雨诱使作者抒发出的其慷慨不平之气的写照。当然,这里也是诗人以王孙自比,在反诘之中见出诗人处境的狭窄,在整个抒情的第三联中占有重要分量。
至此,常令同学们烦恼的“王孙”一语就易于理解了。
巨东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