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孟子王道的现实意义(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07阅读:
字号:|
 孟子“王道”的现实意义
——再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真个是)尽心尽力了呀!河内发生了灾荒,就将那里的老百姓移往河东,将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内。河东发生了灾荒时,我也是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君主办理政事,没有一个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人民并没有减少,我的人民也并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文】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拿战争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地敲响,短兵已经相接,(打了败仗的)就抛下盔甲,拖着武器,狼狈逃窜。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只逃五十步就停下来,(后者)拿自己的只逃五十来步这一点去讥笑逃跑上百步的人(怕死),(您觉得)怎么样呢?”
【原文】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逃跑上百步罢了,可这也是逃跑呀。”
【原文】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密)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指望您国家的人民比邻国增多啦。(治理国家的人)只要不去妨碍农民耕种收割的时间,那粮食就吃不了;不拿过于细密的渔网到池塘中去捞鱼,那鱼类水产便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生人、安葬死者不会感到有什么不足用。老百姓养生葬死没有什么不足用,这便是王道的起点。
【原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棉袄了;鸡和猪狗一类家畜不要耽误它们繁殖饲养的时间,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了;一家一户所种的百亩田地能适时得到耕作,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又)认真地搞好学校教育,反复地阐明孝顺父母、尊敬长者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肩挑背负出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上的人穿着丝帛吃着肉食,老百姓不缺衣少食,这样还不能实现王道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原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一类家畜吃着人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路上出现了饿死的人赈济饥民;老百姓死了,却说‘(致他们于死的)不是我,是凶年饥岁’,这和拿刀子杀人,却说‘杀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是能够不归罪于凶年饥岁,这样,天下的老百姓便会到您这儿来了。”
 
【简评】战国中期,社会剧烈动荡,战争频仍,统治者为满足私欲而残酷地压榨百姓。孟子对这种现象极为憎恶。他指责当时的现实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他主张统一天下,但坚决反对不仁义的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仁政”主张,而仁政的实质就是“保民而王”,即爱护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孟子认为,为王者首先必须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使他们“养生丧死无憾”。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目的?孟子指出,应该做到“不违农时”、“数(cù密)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做到这一点,孟子认为还只不过是“王道之始”。真正的“王道”,还应该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一些,即“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衣食住行、生养死葬等物质的问题解决了,还必须进行礼仪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引导老百姓一心向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在这里明确地告诉人们,要达到“王道”,首先必须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生养死葬”等基本的物质生活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而要使老百姓真正“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还必须认认真真地搞好教育,引导老百姓一心向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是,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异常沉重的: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暴殄天物、奢侈浪费……
地区差异、行业暴利……
“襄汾尾矿库溃坝”、“三鹿”……
不择手段、为富不仁......
各级各类教育的急功近利……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所有这些,无不警示着有良知的人们: “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哪!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