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09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教学设想
教学重难点:
①鉴赏诗歌。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法学法: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工具:Powerpoin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学生活动】以前我们学过他的《鸟鸣涧》、《使至塞上》、《送无二使安西》,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背诵。
【讲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二、解题:
1、近体诗略说
2、王维与《山居秋暝》
生回答,师补充,出示课件。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公元737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他又喜绘画,擅作远景 ,又擅画人物、丛竹。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三、诵读感悟
(1)、教师范背
(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明确:浣(huàn),洗 歇(xië),衰败
(3)指名读,生体会语气语调(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4)、齐读,感知诗歌情趣。
四、品味鉴赏
1、欣赏画中之美
(1)、析题
明确: 暝:日暮,傍晚。 居:停留,住宿。
诗题中四个词,分别点出了地点、事件、季节、时间,可以理解为: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写景如画,一静一动,是否都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为什么?
明确:不是。前者呈现于视觉,后者诉之于听觉。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的词序还可作怎样的调整?
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下渔舟。”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明确:一是为了押韵的需要;二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藏和露,诗句中的诗趣与诗情)
(5)、“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结合本诗,你认为哪些诗句可以入画,为什么?
明确:全诗构成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定的气氛。颔联可入画:雨后青山,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像连自己的心也被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着。颈联也可入画:忽听竹林里笑语一片,呵,原来是那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了,只见河塘里莲叶纷动,清莹晶亮的水珠滚下来,晚归的渔舟荡出来,好一幅情趣盎然、魅力无穷的山村生活画面。
2、教师引导,咀嚼画外之意。
(1)教师略说王维与“佛”。
(2)学生再次咀嚼诗歌中的重点词、句,体味其深层意蕴。
思考、品味:
①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确:是。颔联侧重于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于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看起来,此地洋溢着一片热闹,然而,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②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调动积累,学生言之成理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
③、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配乐朗读,进一步品味诗情。
五、课堂练习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爱。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明确:D项与作者诗的意境和表现的心情愿望矛盾。
2、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明确:B(A反衬出环境的静。B突出环境的幽静。C描写夏日之景的的深邃广阔而又
色彩缤纷。D显示出一种恬静美。)
六、作业(2题选1题)
1、根据全诗或部分诗句的意境绘一幅图。
2、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王维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他除了写诗之外,最适合的职业是从事旅游业。请你为他的旅游公司策划一份企业创意书,要求:
结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余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附: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
诗中画 画外意
山、雨 秋、晚
自然美 远离尘俗
明月 清泉
超然淡远
竹喧 莲动 ¬¬——生活美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歌诗怎样产生的呢?
(在古典乐曲《月光曲》优美典雅的音乐声中,老师叙述故事:)那是一个秋凉时节,一天傍晚,大雨刚刚过去,山谷显得格外寂静,夜晚不知不觉来临了,秋天雨后的天气真是清新爽人啊。诗人漫步山中,抬头望到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再低头一看,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溪水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光,多美啊!这时候,静静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洗衣姑娘从河边回到村口;小河上的莲叶在水中轻轻摇动,那是晚归的渔舟顺流而下。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美好,诗人情不自禁说: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啦!看着想着,触景生情,于是吟诵出这样一首诗,诗名就叫《山居秋暝》(教师有感情背诵诗句,音乐声止,表演结束)
1、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教学设想
教学重难点:
①鉴赏诗歌。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法学法: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工具:Powerpoin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学生活动】以前我们学过他的《鸟鸣涧》、《使至塞上》、《送无二使安西》,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背诵。
【讲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二、解题:
1、近体诗略说
2、王维与《山居秋暝》
生回答,师补充,出示课件。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公元737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他又喜绘画,擅作远景 ,又擅画人物、丛竹。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三、诵读感悟
(1)、教师范背
(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明确:浣(huàn),洗 歇(xië),衰败
(3)指名读,生体会语气语调(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4)、齐读,感知诗歌情趣。
四、品味鉴赏
1、欣赏画中之美
(1)、析题
明确: 暝:日暮,傍晚。 居:停留,住宿。
诗题中四个词,分别点出了地点、事件、季节、时间,可以理解为: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写景如画,一静一动,是否都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为什么?
明确:不是。前者呈现于视觉,后者诉之于听觉。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的词序还可作怎样的调整?
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下渔舟。”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明确:一是为了押韵的需要;二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藏和露,诗句中的诗趣与诗情)
(5)、“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结合本诗,你认为哪些诗句可以入画,为什么?
明确:全诗构成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定的气氛。颔联可入画:雨后青山,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像连自己的心也被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着。颈联也可入画:忽听竹林里笑语一片,呵,原来是那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了,只见河塘里莲叶纷动,清莹晶亮的水珠滚下来,晚归的渔舟荡出来,好一幅情趣盎然、魅力无穷的山村生活画面。
2、教师引导,咀嚼画外之意。
(1)教师略说王维与“佛”。
(2)学生再次咀嚼诗歌中的重点词、句,体味其深层意蕴。
思考、品味:
①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确:是。颔联侧重于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于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看起来,此地洋溢着一片热闹,然而,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②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调动积累,学生言之成理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
③、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配乐朗读,进一步品味诗情。
五、课堂练习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爱。
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明确:D项与作者诗的意境和表现的心情愿望矛盾。
2、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明确:B(A反衬出环境的静。B突出环境的幽静。C描写夏日之景的的深邃广阔而又
色彩缤纷。D显示出一种恬静美。)
六、作业(2题选1题)
1、根据全诗或部分诗句的意境绘一幅图。
2、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王维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他除了写诗之外,最适合的职业是从事旅游业。请你为他的旅游公司策划一份企业创意书,要求:
结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余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附: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
诗中画 画外意
山、雨 秋、晚
自然美 远离尘俗
明月 清泉
超然淡远
竹喧 莲动 ¬¬——生活美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歌诗怎样产生的呢?
(在古典乐曲《月光曲》优美典雅的音乐声中,老师叙述故事:)那是一个秋凉时节,一天傍晚,大雨刚刚过去,山谷显得格外寂静,夜晚不知不觉来临了,秋天雨后的天气真是清新爽人啊。诗人漫步山中,抬头望到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再低头一看,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溪水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光,多美啊!这时候,静静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洗衣姑娘从河边回到村口;小河上的莲叶在水中轻轻摇动,那是晚归的渔舟顺流而下。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美好,诗人情不自禁说: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啦!看着想着,触景生情,于是吟诵出这样一首诗,诗名就叫《山居秋暝》(教师有感情背诵诗句,音乐声止,表演结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