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有感于“教完了吗”(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39阅读:
字号:|
 
    进入新课改后的又一个寒假,我的语文同行们相见,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课文教完了吗?”回答大多是:“没完。”这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反映出的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是否从理念上进入新课改的问题。
一个“教”字反映出一个教学理念。新课标下的语文不是让老师教的,是让学生学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在老师的辅导、指导、引导下,学生自主性学习。如果你还是像过去那样一课一课的教,那就别问了,教学理念没 有转变过来,肯定教不完。
    人教版旧教材,高中三年6本书(读本除外),平均每学期教一本,我们确实教完了。人教版新教材,高中三年必修5本书(读本除外),选修15本书(读本除外),即使最少选修5门课,也有5本书,这样必修加选修少说也有10本书。如果我们还用过去教6本书的速度和教法去教10本书,那怎么会教完呢。
语文老师为什么要教呢,又能教给学生些什么呢?高中生经过基础教育9年的学习,该掌握的常用汉字应该都掌握了,即使课本上还有生字词,他们手中有的是现代化的工具书,动手查一查记忆会更深刻。反过来想,我们过去数十年含辛茹苦地教了,但结果是什么呢?学生毕业后说,语文成绩不是语文老师教的,语文能力是在读写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语文素养是在长期大量的阅读中形成的。我们也曾看到,高考过后学生把我们心目中整理得最精典的语文资料撕碎了雪花般的撒在校园里。如此等等只能让我们反思,语文课还能教吗?


    新课标下的语文是让学生学的,是让学生自己一字一句去读,去咀嚼,去感悟的。我常常回想我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初高中阶段的每一篇课文我的老师肯定都给我讲过了,讲得肯定认真,肯定精彩,因为我的语文老师都是当时的名师,可惜如今我确实想不起来具体哪篇课文老师是怎么讲的。除过那时背过的诗文外,留在我心中的只有老师的音容笑貌,老师的为人处世,还有就是课文中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刘胡兰、王二小,井冈山上的竹子、抗日烽火里的白杨树……说真的,语文方面我记忆最深的,记得最牢的还是我在课外以及藏在桌子兜里读过的课外书:《林海雪原》《英雄儿女》《金光大道》《铁道游击队》《苦菜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可以说那时能拿到手的书我都读了,至今我不仅记着书中的人物形象,甚至连那些特别典型的细节都能说得出来。如果说我还有点文学素养的话,我认为那都是从这些让我痴迷的课外阅读中得来的,而我的写作能力,一面来自于老师对我的作文的表扬鼓励,一面来自于我工作后几乎没有辍过笔的写作,包括近年来在网络上的写作。这应该说就是形成我语文能力的全部了。那么今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虽然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我也很迷茫,但我知道不能一味的站在讲台上教,不能把所有的语文课时都用来讲,毕竟学生是主体,要让他们自己去学。各人的本领要靠每个人自己去练,大概行行业业都如此吧,语文怎么能光听老师的讲呢?
    我在人教版的春季教材征订单上看了一下,高中语文教材目前已经出版的共有37本书(37本书上面介绍学生读的名著还有数十本),除过5门必修课本外,其余都是选修,其涵盖面远比我当年能拿到手的那几本小说要宽泛得多。面对这样书中有书的语文教材,一个“教”字怎生了得!何况我们也担当不起这个高高在上的“教”字,因为,37本书所涉及的门类和知识面不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精通、都熟悉的,既然连自己都不精通、不熟悉那谈何教?充其量就是与学生一同研习罢了,这不正合了“教学相长”之说吗。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太傅,太傅是个大官,也是个虚职,因为他常常是以陪伴太子读书的角色出现在太子身边的。太傅对太子是导其行,正其言,助其成龙。太傅的教学态度是小心谨慎的诱导,尽职尽责的引导,没有几个太傅敢大言不惭的教,而我们讲台下坐的不正是被今人称作“小皇上”的独生子女吗?既然如此,我们不能官为太傅就权且作个伴读吧。我们伴的不是一个人,是讲台下各具个性的四五十个人,而个性化成长正是当今教育的追求。有爱独自钻研的,我就让他默默的读书;有爱三五合伙的,我就让他们结伴阅读,合作学习;有爱舞文弄墨的,我就鼓励他写诗作文。等各自学完一篇课文、一类课文、或者一个单元后,我们坐下来,用它几个课时交流体会,畅谈收获,发表见解,亦或朗读自己的习作,而我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也拿出自己的体会、观点亦或作品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求同存异,我们把观点、感悟、习作整理成集,或者挂到网页上,任人评说。这样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学习,怎么会“教”不完课文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我就是这样带着学生欣赏的,我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也许你会担心,那么厚一本书,几十篇古诗文,学生能拿下来吗?别说学生,面对那些以前从没接触过的老古文章,若不上网查找资料,我不敢说我能篇篇吃透。教师和学生虽然拥有同一个互联网,但我们大多数教师的上网水平不过是经过短期培训,发了个合格证罢了,学生却是从初中到高中系统地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的,在网上驰骋,学生比老师更加游刃有余。所以,只要我们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他们在网上学习的能力比我们强得多。这一点在课堂汇报交流中能清楚的表现出来。当然,学生彼此之间在学习语文上下的功夫和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较好的筛选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表达不够准确,不很流畅;有的学生只是下载网上的分析和观点,成为自己的资料。但静下心来想,即使是后者,也动手了,也有资料性的收获,总比昔日趴在课桌上,云里雾里听我滔滔不绝的狂讲一节课更有收获吧,更何况经过不同层次的交流,大家相互之间会有很大的补益,这就是我在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教学。
    进入新课改一年半时间了,我不敢说我在课堂教学上有什么成绩,但我的语文学习网站上常常更新着我班学生的作文,覆盖全国的大型作文网站《小山书屋》上有我班学生的作文专集,省级刊物《学生新报》上发表过我班学生的五六篇习作,州级、省级演讲台上有我的学生的身影,全国性书法大赛上有我班学生的墨迹,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班学生获得过不同层次的奖励。我认为这应该是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体现,但我不认为公众媒体上发表了的就是最好的文字,因为我分明看见学生个人网上空间里的文字写得个性、率真,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读起来很动人,我同样觉得这就是他们的语文能力,如今大大小小的网络作家不就是这样从网上成长起来的吗?所以,我提倡学生上网开博,建立自己图文并茂、声色留香的个性化空间。当然,我也是个有十多年网龄的老网虫子了,我有自己的注册网站、博客、论坛。我觉得语文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表演真把戏——和学生同读同写,同享舞文弄墨之甘苦,时常用自己的文字作品为学生树立笔耕的榜样。
    我斗胆告诉我的同行,我就这样把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按时教完了。也许有人担心,2012年的高考怎么办,我也担心,但我看见高考改革的步子迈得很紧,且越来越注重读写能力的考察。我相信,云南既然进入了新课程,就能拿出与新课程相匹配的高考形式来。(牛东院 (Q359746581)

 

牛东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