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人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9阅读:
字号:小|大
《项脊轩志》教案
湖北松滋一中 卢红英
教学目的:
1 体会作者借物怀人的浓郁情感
2 鉴赏课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音容笑貌的手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出于真情的写作,才能打动人心,饱含真情的作品,才能世代流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代古文家归有光的至情散文《项脊轩志》
二 请学生依次朗读课文,订正字音。并请全班思考文章的情感线索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原话。
学生回答: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既是文章的结构线索,也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三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作者“可喜”的内容,并鉴赏一下你最喜欢的文句。
学生鉴赏:(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作者在清寒的环境中依然勤读不懈,在简陋的条件下,或高声吟咏或静坐冥思。而小鸟的悠然则表现了环境的宁静,衬托出作者自得其乐的读书生活。表现作者安贫乐道,远离世俗的高洁情操。
(2)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瑰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影参差,错落有致。微风拂过,树影摇曳,暗香浮动。“珊珊可爱”之景流露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深喜爱和眷恋之情。
四 学生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可喜的生活和环境。
五 老师范读2——4段,学生思考在这部分中作者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这几件事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
学生找出这部分中的三件事:诸父异爨,慈母早逝,祖母故去。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找出在这三件事中表达作者悲情的句子。
鉴赏:(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
写出了封建大家庭家道中落后的颓败、衰弱和混乱不堪的情状。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已,已而,然后。凡,总共。再,两次。由篱到墙的变化实质上是叔伯隔阂程度由浅到深的外在表现,“矣”字流露出对家道中落的深深悲慨、怨恨和无奈。
在这件事中,作者把自己的悲慨之情融注在客观的叙述中。在第二件事中,作者表示悲情的句子是:语未毕,予泣,妪亦泣。“泣”,是有泪无声,作者的情感含蓄而又节制,表达了一个自幼丧母的儿子对母亲的思恋。第三件事中表达悲情的语句是: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长号”,是放声大哭,作者的情感喷涌而出,不可遏制。
请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思考,祖母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为什么令作者“长号不自禁”呢?
明确:祖母的一句话,看似平常却蕴藏着极深的期望,而作者却仕途坎坷,考试连连失利。想到祖母的希望,想到自己命运多舛,于是情不能自已。
六、请学生思考讨论,文章在写母亲和祖母是,只是选取了一些平凡小事,生活场景,但音容笑貌宛若亲见,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些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采用了细节描写。
学生鉴赏:
(1)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
(2)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过”,拜访,到。祖母的话亲切又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
(3)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阖”,用手轻轻掩上,表现了祖母惟恐打扰孙子读书的心理,后面的自言自语,则表现了祖母发自内心的期望。
(4)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表现了祖母的殷殷期望。
七、请大家齐读后两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写了“吾妻来归”和“吾妻死”两件事。
强调:“归”女子出嫁。请大家鉴赏:“时”和“或”有何妙用?
“时”,经常;“或”,有时。表现了夫妻关系的亲密。有问有答,有教有学。虽只是简单的一句交待,但我们仿佛从字里行间听到了从项脊轩中传出的欢声笑语,看到了夫妻的相敬相爱。
但好景不长,妻子的死给作者留下了极大的愁苦和哀思,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吾妻死,室坏不修。”这一句淡淡的交代,就把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思恋和哀痛宣泄而出。
八、文章的结尾余韵徐歇,悠悠不尽,诗意无穷。请大家鉴赏。
睹物思人,物在人亡。枇杷树在不断生长,作者的思恋也在不断加深。可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小结:点滴藏海,枝叶关情;清墨点染,即成佳作。
湖北松滋一中 卢红英
教学目的:
1 体会作者借物怀人的浓郁情感
2 鉴赏课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音容笑貌的手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出于真情的写作,才能打动人心,饱含真情的作品,才能世代流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代古文家归有光的至情散文《项脊轩志》
二 请学生依次朗读课文,订正字音。并请全班思考文章的情感线索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原话。
学生回答: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既是文章的结构线索,也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三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作者“可喜”的内容,并鉴赏一下你最喜欢的文句。
学生鉴赏:(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作者在清寒的环境中依然勤读不懈,在简陋的条件下,或高声吟咏或静坐冥思。而小鸟的悠然则表现了环境的宁静,衬托出作者自得其乐的读书生活。表现作者安贫乐道,远离世俗的高洁情操。
(2)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瑰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影参差,错落有致。微风拂过,树影摇曳,暗香浮动。“珊珊可爱”之景流露出了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深喜爱和眷恋之情。
四 学生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可喜的生活和环境。
五 老师范读2——4段,学生思考在这部分中作者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这几件事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
学生找出这部分中的三件事:诸父异爨,慈母早逝,祖母故去。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找出在这三件事中表达作者悲情的句子。
鉴赏:(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
写出了封建大家庭家道中落后的颓败、衰弱和混乱不堪的情状。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已,已而,然后。凡,总共。再,两次。由篱到墙的变化实质上是叔伯隔阂程度由浅到深的外在表现,“矣”字流露出对家道中落的深深悲慨、怨恨和无奈。
在这件事中,作者把自己的悲慨之情融注在客观的叙述中。在第二件事中,作者表示悲情的句子是:语未毕,予泣,妪亦泣。“泣”,是有泪无声,作者的情感含蓄而又节制,表达了一个自幼丧母的儿子对母亲的思恋。第三件事中表达悲情的语句是: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长号”,是放声大哭,作者的情感喷涌而出,不可遏制。
请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思考,祖母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为什么令作者“长号不自禁”呢?
明确:祖母的一句话,看似平常却蕴藏着极深的期望,而作者却仕途坎坷,考试连连失利。想到祖母的希望,想到自己命运多舛,于是情不能自已。
六、请学生思考讨论,文章在写母亲和祖母是,只是选取了一些平凡小事,生活场景,但音容笑貌宛若亲见,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些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采用了细节描写。
学生鉴赏:
(1)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
(2)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过”,拜访,到。祖母的话亲切又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
(3)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阖”,用手轻轻掩上,表现了祖母惟恐打扰孙子读书的心理,后面的自言自语,则表现了祖母发自内心的期望。
(4)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表现了祖母的殷殷期望。
七、请大家齐读后两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写了“吾妻来归”和“吾妻死”两件事。
强调:“归”女子出嫁。请大家鉴赏:“时”和“或”有何妙用?
“时”,经常;“或”,有时。表现了夫妻关系的亲密。有问有答,有教有学。虽只是简单的一句交待,但我们仿佛从字里行间听到了从项脊轩中传出的欢声笑语,看到了夫妻的相敬相爱。
但好景不长,妻子的死给作者留下了极大的愁苦和哀思,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吾妻死,室坏不修。”这一句淡淡的交代,就把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思恋和哀痛宣泄而出。
八、文章的结尾余韵徐歇,悠悠不尽,诗意无穷。请大家鉴赏。
睹物思人,物在人亡。枇杷树在不断生长,作者的思恋也在不断加深。可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小结:点滴藏海,枝叶关情;清墨点染,即成佳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