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文学类作品阅读备考之我见》(粤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05阅读:
字号:|
唐歌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学作品阅读无疑是高考的重头戏,一般是22分,占总分将近15%。分数比重大,难度也自然大。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文阅读中,文本解读的多解性、情感体验的多样性、思想阐释的多维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文学作品阅读成了整张语文试卷中较多的板块之一。不仅如此,在特定情况下,加上考生临场的紧张心理,对文本本身的惧怕,更加大了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的难度。
针对以上情况,在备战高考的最后冲刺中,教师要采用多种鼓励和激励方式,指导学生从文本结构、思想内容等角度细致分析,再依照规律,细心揣摩,现代文阅读的高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1.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读书不仅是为了考试,而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补天然之不足”,阅读文学作品更能给我们精神带来很大美的享受,使人充实,使人机智,使人聪慧。要是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对文学作品就不会再产生惧怕心理,并且还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2.了解高考中文学作品阅读材料的特点。文学作品阅读材料从选材的风格上说,偏重于淡雅、清新、朴实、厚重,能引人深思;从写作年代来说,大部分是当代作家的作品,时代气息浓郁,时代感强烈,较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语言规范,构思新颖,结构严谨,手法多样。在这期间,要注意按照自己的探求文章阅读的一般规律,培养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形成规范答题意识,逐渐改变那种理解了原文却不知如何答题以致得不到理想分数的情况。顺利过了“文学作品”这一关,高考语文就取得了一半的胜利


3.信息筛选与信息整合。高考现代文多为主观表述题,不仅考查对重要词句的理解,而且要考查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上下文,乃到全文中搜寻筛选信息很重要。而且整合信息更为重要。所谓文中的重要信息,在文学作品是指最能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主要检测考生能否准确把握题干,明确重要信息的表达目的。筛选信息是获取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有的题目要提取的信息比较简明,涉及的范围较小,可采用直接摘取的办法,把文中重要的语句摘取出来。有的题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干扰信息比较多,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强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学会动用已知方法,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整合归纳表述。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任何作品都有其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文学作品也不例外。高考通过考查对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归纳与概括,可以直接考查考生整体阅读的抽象能力。归纳内容要点侧重检测考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与把握、加工与转化。概括中心思想侧重检测考生能否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通过理解内容的相互关系来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任何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都是要通过具体内容来表达,所以,“归纳”是“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概括”是“归纳”的目的和升华。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要求考生能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3)、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考生能品味文章语言运用的特色,分析其表达作用。鉴赏语言时应通过默读、替换、比较等多种方法咀嚼出特定语言的具体特殊的表达效果,不能泛泛而谈。
4.了解文学作品阅读的常见题型。高考文学作品中常会出现的题目:“……的作用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请分析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表达技巧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分析作品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具体来说,主要有:
(1)、人称类。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针结某一人称的名题,首先要确认人称(我: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你:便于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明确答题的方向,然后根据文章中的人称和内容组织答案。
(2)、修辞手类。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针对修辞手法的命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明确所用修辞手法,并根据要求回答它的作用。一般而言,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
(3)、结构构类。针对段落作用的命题,首先要明确段落的所在的位置,然后明确段落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组织答案。一般来讲,回答此类问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不同段落的作用如下:
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悬念,埋下伏笔。
过渡段: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联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结尾段: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记。
(4)、表达方式类。即描写(白描、细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议论(叙后议论、夹叙夹议、比喻论证)、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5)、表现手法类。①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象征: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③扬抑:突出重点,强调语境,抒发情感;行文跌宕,曲折含蓄,引人入胜。④对比: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⑤衬托: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形象鲜明,主次分明。⑥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总之,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表达技巧只要能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答题时不要脱离所在段落和全文的主旨,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鉴赏评价,就能顺利通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关。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