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导航(原创)(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18阅读:
字号:小|大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的传统文化之一,有不少诗词一直到今天依然是家喻户晓,广为传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缺少了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中国人的,更何况,古典诗词的鉴赏在高考中是必考题目,难度虽然不太大,有些同学失分较多。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几个:一是文言功底差,看不懂诗词;二不懂得“诗家语”的特点;三没有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在高考备考中只有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完成题目。那么,在实际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以为,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尤其是文言文中的如词类的活用、断句等基础知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把文言文的底子垫厚实了,就能读懂古典诗词从而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如何断句呢?根据相对的独立短语意义来划分,应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才是。又如“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老”“肥”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词句的含义。 再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中的“联拳”是连绵词,不可分开解释,是屈曲着身子的意思。
2、语序异于一般性散文。由于于表达的需要和平仄压韵等节奏韵律的需要,这也是需要重视的。古典诗词的句子结构往往很特殊,形成所谓的与一般文体不同的“诗家语”比如:杜甫的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梧桐栖老凤凰枝。’就是典型的‘语序颠倒’的句子。其中‘香稻/鹦鹉’ 和‘梧桐/凤凰’应对调才是,因香稻不会啄且是被啄的,梧桐也不会栖而是被栖的。 许诨的《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按散文的语序应该是“夕鸟下秦苑绿芜”,“秋蝉鸣汉宫黄叶”。只要比较一下就知道,他那样结构句子除了是为达到音韵的和谐和押韵的需要外,更是为了营造一种意境。所以,语序的变换,有时也不能单纯理解为适应声律的要求。它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这些地方,如果按照散文的语法来要求,那是无法正确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的。
3、古诗词一字千金,意蕴丰富。同学们习惯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表意的词和相对文言文来说思想感情表达不够密集的散句进行听说读写,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大家很不习惯古典诗词的惜墨如金一字千均的特点,所以,针对古典诗词的这一特点,,要想读懂古诗词,得稍稍改变以下你原来的阅读习惯——“抠”字眼,这种方法对于准确把握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
4、善于联想和想象。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比如,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两句,本来 苏轼起先用的是“舞”和“映”,后又改成“摇”和“隐”。但苏小妹却改成了“扶”和“ 失” 。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借助我们的想象和联想,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贾岛《题李凝幽居》中有“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两句,非得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其意境,才能理解、鉴赏到位。
5、了解并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我们还应该了解,古诗词赏析所说的表达技巧,一是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 、反复等修辞技巧,二是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 、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 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
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而要进入情境之中,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要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基本常识。拿到题目要多读几遍,读懂内容再做题,其次,尽量多用术语,多写些。
(完)
万树相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