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17阅读:
字号:|
 一、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歌中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1)豪放洒脱的形象,(2)忧国忧民的形象,(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4)爱惜人才的形象,(5)儿女情长的形象,(6)傲岸坚强、高洁脱俗的形象.
(二)景物形象。即诗中描绘的景物。古代诗歌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主观感情,景物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歌的形象里包孕和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往往代表相对固定的意义并能传达情感,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有:黄叶(落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叹),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红豆(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菊(隐逸 高洁 脱俗),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莲(高洁,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梅子(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猿猴(哀伤 凄厉 ), 鸿鹄(:理想 追求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 (瘦)马(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燕子(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青鸟(信使),吴钩(泛指宝刀、利剑),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美女),南冠(指囚犯)。


             二,评价诗词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而言,大体可概括为:(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 思亲念友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 (5)依依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一)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1、 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其内容特点是:(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绘。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以物象为题;常常是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分析重点抓住景物特征;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常常是:
(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战争诗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5、行旅诗和闺怨诗
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6、送别诗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二)怎样具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1)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2)借助背景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借助题目、作者、注释可以大体上把握诗歌的背景情况。
(3) 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 
(4)关照诗中的景物描写,注意作品选择了什么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把握作者总体情感倾向。
(5)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6)准确把握诗中的能体现情感倾向的词语,例如:悲、愁、泪、苦、客、喜、乐、思、厌、忧、狂等。
三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构思技巧,修辞手法。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拖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
   (2)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 、对比、反衬、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用以增加氛围突出感情。烘托、衬托衬:烘托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对比、反衬:对比反衬的目的是突出一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托物言志、象征: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用典: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3)创作方法:赋、比、兴。
赋:也叫铺陈,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地加以描绘或叙述。比:就是运用比喻,以此物比彼物。兴:即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结合等。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5)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层层深入,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6)构思技巧: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卒章显志(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7)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 比兴、拟人、夸张、排比、反复、比喻、移用、对偶、通感等的。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四  鉴赏诗歌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一)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诗词的风格大体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      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  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二)语言方面: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平淡自然(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 ,委婉含蓄,沉郁顿挫,浑厚豪迈。
五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的问答模式
( 一)、 分析诗歌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注意: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二) 、  分析表现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表现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 三 )  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等 
  3、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      春  怨     金日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 四 ) 、 分析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解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 五 )  分析关键词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六)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 
  2、解答分析:回答这种题,必须熟悉和了解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如: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蝉 以蝉表品行高洁。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琴瑟 ⑴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⑵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象类别(景、物、人);
  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词主旨分析作者写这一形象的原因;
  第四步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4、答题示例: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提问:作者笔下的“竹”具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品格?
  回答: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的生存着。诗人在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中,隐寓自身不媚权贵、不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