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古代诗歌鉴赏优秀教案五[第四课时](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17阅读:
字号:|
 
课时要点:二鉴赏作品的语言之典例例析
[08典型考题]
1、炼字技巧
例4:"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木兰花》吉林四川卷)
例5:"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菩萨蛮》浙江卷)
解题思路:例4与例5均属于对炼字技巧的考查,解答此类试题的思路为:分析这个词或这个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情感,运用了什么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
例4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5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例6:"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次北固山下》湖北卷)


例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蝶恋花》辽宁卷) 
解题思路:例6与例7属于开放性的比较分析题,解题思路为: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这个词所写之景及其特点(包括时令、色彩、感觉、抒情特点、音节特点、表现人物情感等),再分析所达到的效果,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例6  ①"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例7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诗句的妙处
例8:"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江城子》甘肃青海卷)
例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听邻家吹笙》湖南卷)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鉴赏具体诗句试题先要结合全诗分析诗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再分析它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例8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句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例9  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主要指的是语言转换带来的意象的统一,如“春花烟雨江南”渲染的是春到江南,繁花如锦的美丽场面。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写相聚之乐,下句写别后相思之深,几种平常不过的事物,集于作者笔下,语言跳跃很大,但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诗是语言的艺术,要读懂一首诗,必须先理解诗的语言的含义。诗眼乃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性词语,足以让鉴赏者茅塞顿开。分析诗歌的语言的凝练性时,要抓住诗眼,展示意境,感受情趣,领悟主旨。
【例题剖析】
1、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选出括号内依次填上最佳的一组词是
溪涨清风(  )面,月(  )繁星满天。数只船(   )浦口,(  )声笛起山前。
A、拂    落    横    一      B、袭    稀    傍     几
C、拂    圆    傍    声      D、袭    稀    横     一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去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试分析运用上面加点的“拥”字和“飞”字的作用。
答:“拥”字写出军容之盛,和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飞”写出义军回击敌人的力度和战斗的惨烈。两词生动形象,饱满有力。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看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分析:本题能找出“咽”与“危”是诗眼并不难,难的是“为什麽”和“结合全诗鉴赏”。
王维的诗,不只是“诗中有画”,而且往往“诗中有道”。特别是在他晚年,沉湎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诗中的“道”,即禅理、禅趣尤浓。这首诗描写深山古寺环境景色:古木、云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深苍松林上的凄冷日色,还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萧瑟暗淡、幽冷阒寂,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实见实闻的景物,也是他那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诗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
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比较早地并且成功地将通感运用于诗歌创作的。
本题学生应重点答出三个要点,一是绘写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此所谓意境;二是此二字可以说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是诗文更为生动,三是此二字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
这道题从炼字角度出发,难度适中,又可以包孕意境、文字以及诗言志三个角度考察学生,是一道可以列为经典的考题。只是考试院给的答案有些简单,可能是考虑试题难度吧。
4、下面这首宋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称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的语言,要从词句入手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结句以黄花喻人瘦,精当无比。前人也有以花比人瘦的诗句,但都不及李清照写得新颖贴切。黄花就是菊花,瓣呈长形,下垂貌,色泽以黄为基调,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传其神,以其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参考答案](1)造语含蓄,意蕴丰富。诗人借气氛的渲染、贴切的比喻构成西风瘦菊,佳节冷落,对花兴叹的艺术画面,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尽含其中。(2)比喻新奇传神。以黄色的菊花比相思的诗人,兼用菊花品节高洁之意,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课下作业:学考联通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