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珍珠”串成“项链”——浅议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24阅读:
字号:小|大
江苏省特级教师冯为民说过,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应该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反思,包括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反映,并以此作为检验教学得失和修正教学活动的依据。反省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和教师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语文教师不断增强教学监控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说:“反思的最有效方式是把反思落实在文字上——写教学手记。”并说:“形成文字的过程,是与自己对话,跟自己诉说和自己谈心的过程。渐渐地养成了过内心生活的习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实践,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也曾经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可见,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程红兵等名师都是通过这样的“教育反思” 写教学手记而步入教育科学研究的康庄大道的。因此,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然而,很多教师已习惯于日复一日地“重复昨天的故事”,陶醉于自认为设计尚可的课堂教学中,满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不愿去反思;也有教师认为,写反思手记是“非常神圣”“非常神秘”“非常困难的事情”,那是专家教授们的“行当”,作为普通教师,自己只要教好书就行。因而不敢去反思;还有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吾辈青年教师,有困惑、有点写作的欲望,但不知道怎么去寻找有意义的切入口来写反思;即使找到了切入口,也不会用理论,用新的教育思想来分析,更没有很多很好的教育策略来解决问题,所以不会去反思;也见过一些教师,他们博览群书,可以称得上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看问题非常深刻,语言简洁犀利,常常一针见血地点到要害,切中问题的实质,但就是不愿写而懒于去反思,于是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稍纵即逝永远的“一去不复返了”,甚是可惜!然而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全国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反思”的出镜率也越来越高,于是各校便把写教学反思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对教师进行业务检查,但由于教师进行反思的意识、时间、氛围得不到有效保障,疲于应付的教学反思的质量在真实性、深刻性及有效性上也很难让人满意。
因此,对于上述几种问题类型,我们可以这样去解决:对于不愿反思者,我们要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教学反思的价值。乐于去反思。我们要意识到教师的自身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才成长起来的,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比如同为教龄十年,有人通过日积月累的反思,每年都创造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这位教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地教了十年;也有人十年内容不变,方法依旧,我们只能说他“教”了一年而重复了九年。(因为现在版本常换,十年不变可能有点夸张,只是举个例子)。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我们还要认识到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再者,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变换更有效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有学生。对于不敢、不会反思者,我们要揭开“教学手记”的神秘面纱而善于去反思。视频讨论中有位专家说反思是一线教师的财富。是呀,一线教师天天泡在课堂上,时时有机会与学生打交道,能随时获取最鲜活、最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和经验。如果是个有心人,我们可记录原生态的教育现象,记录师生的喜怒哀乐;得意也写,遗憾也记;实录师生课堂上突然迸发出来的灵感和火花,善记学生的的独特问题及难点。明确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反思改进的方法,切磋琢磨,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便调整思路,优化再教设计。因此,现象可以写,思索可以记,三五十字也行,百八两千也可。反思就是这么简单,而非想象中的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鸿篇巨制。如果我们平时多看点理论书;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用大脑去思考,反思随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对于懒于反思者,想方设法让他们勤于反思,及时记录下自己思想中宝贵的精华,为自己的教学留下痕迹。对于反思缺乏深刻性的问题,这与教师的阅读积淀、反思方法、教学年限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觉得今天视频讨论中,好像是巢老师“换个视角看自我”的提法比较好。俗语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换个视角看自我”便会跳出“当局”,走出“庐山”,用听别人课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课,通过横向反思和纵向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以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境界。
总而言之,反思教学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教学反思存在问题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每位教师都能进行反思的可能性。做一位有心人,细心感受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及时摄入有价值的细节片段,捕捉师生顿悟的闪光点。如果把教师的每一点记录、每一次感悟、每一则反思随笔视为艰苦孕育出的宝贵“珍珠”的话,教师日复一日、经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反思,便会形成一颗颗明晃晃、亮晶晶的“珍珠”,有心的教师把这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一条条无与伦比、价值连城的美丽“项链”。想要“项链”吗?那就赶快行动写反思随笔吧!
然而,很多教师已习惯于日复一日地“重复昨天的故事”,陶醉于自认为设计尚可的课堂教学中,满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不愿去反思;也有教师认为,写反思手记是“非常神圣”“非常神秘”“非常困难的事情”,那是专家教授们的“行当”,作为普通教师,自己只要教好书就行。因而不敢去反思;还有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吾辈青年教师,有困惑、有点写作的欲望,但不知道怎么去寻找有意义的切入口来写反思;即使找到了切入口,也不会用理论,用新的教育思想来分析,更没有很多很好的教育策略来解决问题,所以不会去反思;也见过一些教师,他们博览群书,可以称得上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看问题非常深刻,语言简洁犀利,常常一针见血地点到要害,切中问题的实质,但就是不愿写而懒于去反思,于是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稍纵即逝永远的“一去不复返了”,甚是可惜!然而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全国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反思”的出镜率也越来越高,于是各校便把写教学反思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对教师进行业务检查,但由于教师进行反思的意识、时间、氛围得不到有效保障,疲于应付的教学反思的质量在真实性、深刻性及有效性上也很难让人满意。
因此,对于上述几种问题类型,我们可以这样去解决:对于不愿反思者,我们要自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教学反思的价值。乐于去反思。我们要意识到教师的自身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才成长起来的,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比如同为教龄十年,有人通过日积月累的反思,每年都创造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这位教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地教了十年;也有人十年内容不变,方法依旧,我们只能说他“教”了一年而重复了九年。(因为现在版本常换,十年不变可能有点夸张,只是举个例子)。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我们还要认识到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再者,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变换更有效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有学生。对于不敢、不会反思者,我们要揭开“教学手记”的神秘面纱而善于去反思。视频讨论中有位专家说反思是一线教师的财富。是呀,一线教师天天泡在课堂上,时时有机会与学生打交道,能随时获取最鲜活、最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和经验。如果是个有心人,我们可记录原生态的教育现象,记录师生的喜怒哀乐;得意也写,遗憾也记;实录师生课堂上突然迸发出来的灵感和火花,善记学生的的独特问题及难点。明确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反思改进的方法,切磋琢磨,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便调整思路,优化再教设计。因此,现象可以写,思索可以记,三五十字也行,百八两千也可。反思就是这么简单,而非想象中的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鸿篇巨制。如果我们平时多看点理论书;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用大脑去思考,反思随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对于懒于反思者,想方设法让他们勤于反思,及时记录下自己思想中宝贵的精华,为自己的教学留下痕迹。对于反思缺乏深刻性的问题,这与教师的阅读积淀、反思方法、教学年限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觉得今天视频讨论中,好像是巢老师“换个视角看自我”的提法比较好。俗语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换个视角看自我”便会跳出“当局”,走出“庐山”,用听别人课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课,通过横向反思和纵向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以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境界。
总而言之,反思教学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教学反思存在问题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每位教师都能进行反思的可能性。做一位有心人,细心感受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及时摄入有价值的细节片段,捕捉师生顿悟的闪光点。如果把教师的每一点记录、每一次感悟、每一则反思随笔视为艰苦孕育出的宝贵“珍珠”的话,教师日复一日、经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反思,便会形成一颗颗明晃晃、亮晶晶的“珍珠”,有心的教师把这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一条条无与伦比、价值连城的美丽“项链”。想要“项链”吗?那就赶快行动写反思随笔吧!
史先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