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抓关键句的方法阅读文章(粤教版高三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3阅读:
字号:小|大
摘要: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在丰富人们视野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一些传统的认知模式,书本与我们生活日行渐远。在对高一年级某班学生关于阅读的调查中显示,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阅读习惯的流失,使语文课堂教学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高一阶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更是养成终身阅读的起始。在阅读习惯养成之前,困扰学生原因之一就是对文本意思的理解。如何促使学生走进作者,明白作者的情感价值在载体上呈现流程,以此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分析能力,方法众多,本文以教材为载体,结合必修4课本中两篇文章,浅析通过抓文章关键句分析文章的这一技巧,缓解学生理解中的畏难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关键句子 解析文本
正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设法缩短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产生阅读与对话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寻找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形成自己对作品创造性的阐释,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表达自我意识,读者的阅读立足于文本,这不容置疑。作为学生主要阅读资料是教材,对教材学习多为精读,在精读学习中,第一步往往是树立文本结构意识。对文章中关键语句“尤为注意”,对结构梳理帮助很大。
现代文中一些“关键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和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对文本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把语段或篇章的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说,分析文章句子的简单方法概括为三点:1、从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分析2、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来分析3、从句子的邻句及语言背景来分析。以语法结构分析句意,在这里不作分析。本文以粤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中的《论“雅而不高”》 和《呼唤生命的教育》两篇文章为例浅析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
化。文章中选取了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形形色色的“伪雅”现象,鲜明地指出在物质富有的环境下,应怎样搞好精神软件的建设,使之同步发展。作为一篇日报文章,语言通俗易懂那是自然,另外,整篇结构鲜明,中心突出是本篇文章的又一特点,这也符合新闻文体的特点。对于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够迅速抓住文章中关键语句,理清结构,达到明白作者阐述得思想,文章意思也就一目了然。文章开头: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个字好像扯也扯不开。低与俗,似乎也有不解之缘。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直接引出文章的阐述对象: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开篇点明论点,不拐弯抹角。高雅本义指高尚,不粗俗,如格调高雅。在这里作者要说的不是人格的高雅,也不是格调品位的高雅。文章开头的“但看生活现状”,直接点出此高雅是对日常生活中具体行为习惯而言的。围绕文章总论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其一,硬与软“两张皮”。其二,表与里“两张皮”。 “硬与软”是指物质硬件和精神软件;“表与里”是指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的修养。围绕这两点,作者列举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陋习,深入浅出指出何为真正的“高雅”,讽刺了“伪高雅”。读到这里,作者的写作初衷跃然纸上,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的这种现象。作者接着论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解决“雅而不高”的问题,就得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同时也提出:底蕴,说来轻巧,却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指出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并需要一定的时间,语重心长告诫人内在习惯要与外在物质环境有机协调。语言嬉笑怒骂,看似幽默,读了却让人有沉重之感。整篇文章层次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在分析的时候站在一定的高度,即“俯”读结构,通过抓文章中心句,理清结构思路;对文章内容细细咀嚼,如仰视美景,点滴皆收我胸。二者结合,走进作者,与之对话,既提高我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又提高我们的人格情操,我想这也是写作者的初衷。
在对《论“雅而不高”》课文语句分析中我提到对文章结构上有全局观念,通过抓关键语句,对文章结构内容有所了解。就如俯视风景,先览景之形态特色。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分析如仰名山,需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呼唤生命的教育》这篇文章作为时评文,内容通俗易懂。如果我们用上述方法解读,也能迅速理解文章大意,同时训练学生对文章信息点采集的能力。
文章开头: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轻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这与我国生命教育不够有关。这一段先阐述现象,接着提出自己的见解,直奔主题,观点鲜明。主体内容部分围绕这个论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生命价值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生命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基础性。2、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3、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凸显。4、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5、我们呼唤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三个层次: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这些句子全部来自课文,如果按照议论文的结构,可以概括如下:一、(1)摆出现象,指出生命教育的不够。(提出问题);二、(2—7)倡导生命教育的依据和现实背景(分析问题);三、(8)如何进行生命教育(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从这一点上给我们一个提示,文章内容的概括基础是对文章关键信息的采集、综合。本篇文章内容方面,作者为阐述论点,用了引证法、例证法,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论证,针对性和说服力都很强,在理解上不成问题,这里就不一一详谈了。
从这两篇文章的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文章关键信息的采集方法与以往不同,不是按部就班,读到哪里思考到哪里,而是反其道阅读:先有结构,再到内容。对于有些文章,借助抓文章关键句的方法,胸中先有结构,再分析内容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锻炼文章的快速阅读与分析。阅读能力的提高,读懂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意识,这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高振岐《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11期;
2 尤光荣《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作文周刊.教师版》2008年第14期;
3 戴小娟《抓住关键句子,高效解读文本》,《21世纪中学生作文•教师版》2008年第11期 。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关键句子 解析文本
正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心灵对话,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设法缩短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产生阅读与对话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寻找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形成自己对作品创造性的阐释,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表达自我意识,读者的阅读立足于文本,这不容置疑。作为学生主要阅读资料是教材,对教材学习多为精读,在精读学习中,第一步往往是树立文本结构意识。对文章中关键语句“尤为注意”,对结构梳理帮助很大。
现代文中一些“关键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和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对文本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把语段或篇章的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说,分析文章句子的简单方法概括为三点:1、从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分析2、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来分析3、从句子的邻句及语言背景来分析。以语法结构分析句意,在这里不作分析。本文以粤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中的《论“雅而不高”》 和《呼唤生命的教育》两篇文章为例浅析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
化。文章中选取了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形形色色的“伪雅”现象,鲜明地指出在物质富有的环境下,应怎样搞好精神软件的建设,使之同步发展。作为一篇日报文章,语言通俗易懂那是自然,另外,整篇结构鲜明,中心突出是本篇文章的又一特点,这也符合新闻文体的特点。对于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够迅速抓住文章中关键语句,理清结构,达到明白作者阐述得思想,文章意思也就一目了然。文章开头: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个字好像扯也扯不开。低与俗,似乎也有不解之缘。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直接引出文章的阐述对象: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开篇点明论点,不拐弯抹角。高雅本义指高尚,不粗俗,如格调高雅。在这里作者要说的不是人格的高雅,也不是格调品位的高雅。文章开头的“但看生活现状”,直接点出此高雅是对日常生活中具体行为习惯而言的。围绕文章总论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其一,硬与软“两张皮”。其二,表与里“两张皮”。 “硬与软”是指物质硬件和精神软件;“表与里”是指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的修养。围绕这两点,作者列举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陋习,深入浅出指出何为真正的“高雅”,讽刺了“伪高雅”。读到这里,作者的写作初衷跃然纸上,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的这种现象。作者接着论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解决“雅而不高”的问题,就得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同时也提出:底蕴,说来轻巧,却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指出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并需要一定的时间,语重心长告诫人内在习惯要与外在物质环境有机协调。语言嬉笑怒骂,看似幽默,读了却让人有沉重之感。整篇文章层次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在分析的时候站在一定的高度,即“俯”读结构,通过抓文章中心句,理清结构思路;对文章内容细细咀嚼,如仰视美景,点滴皆收我胸。二者结合,走进作者,与之对话,既提高我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又提高我们的人格情操,我想这也是写作者的初衷。
在对《论“雅而不高”》课文语句分析中我提到对文章结构上有全局观念,通过抓关键语句,对文章结构内容有所了解。就如俯视风景,先览景之形态特色。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分析如仰名山,需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呼唤生命的教育》这篇文章作为时评文,内容通俗易懂。如果我们用上述方法解读,也能迅速理解文章大意,同时训练学生对文章信息点采集的能力。
文章开头: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轻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这与我国生命教育不够有关。这一段先阐述现象,接着提出自己的见解,直奔主题,观点鲜明。主体内容部分围绕这个论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生命价值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生命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基础性。2、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3、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凸显。4、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5、我们呼唤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三个层次: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这些句子全部来自课文,如果按照议论文的结构,可以概括如下:一、(1)摆出现象,指出生命教育的不够。(提出问题);二、(2—7)倡导生命教育的依据和现实背景(分析问题);三、(8)如何进行生命教育(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从这一点上给我们一个提示,文章内容的概括基础是对文章关键信息的采集、综合。本篇文章内容方面,作者为阐述论点,用了引证法、例证法,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论证,针对性和说服力都很强,在理解上不成问题,这里就不一一详谈了。
从这两篇文章的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文章关键信息的采集方法与以往不同,不是按部就班,读到哪里思考到哪里,而是反其道阅读:先有结构,再到内容。对于有些文章,借助抓文章关键句的方法,胸中先有结构,再分析内容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锻炼文章的快速阅读与分析。阅读能力的提高,读懂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意识,这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高振岐《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11期;
2 尤光荣《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作文周刊.教师版》2008年第14期;
3 戴小娟《抓住关键句子,高效解读文本》,《21世纪中学生作文•教师版》2008年第11期 。
钟锦华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