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短文的写作(人教版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54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练习环节,使学生掌握鉴赏短文的写作要求与要领。
2、明确鉴赏短文写作的基本模式与规范。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难点:
即“教学目的与要求”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3、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 一 教 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考试大纲》对“赏析短文”写作的要求(见多媒体课件第2屏)
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湖南省补充规定:
“文章赏析”不是简答,也不同于小作文,它是对考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重点应该落在赏析上。
具体而言,文章赏析时赏析要细。所谓“赏析要细”,就是指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使其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从而架设好材料和观点间的桥梁。
短文赏析,最重要的是鉴赏和分析。举出“例子”后,还必须作解说,作分析,作评论,揭示其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而不能只是简单复述一番,引用几句就完事。“以据代议”是写赏析文章的大忌。
二、高考评分标准 (见多媒体课件第3-4屏)
短文赏析评分标准(参照2006年高考湖南卷第21题评分细则制定):(多媒体)
关于评分的等级
原则上分三个等次(5分一等),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类判分。具体操作时,先从题意、内容入手,分出等第,然后根据结构、语言,在所在等的得分区间内上下浮动。
一等(14—11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或通顺。
二等(10—6分):基本符合题意,有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能顺。
三等(5—0分):偏离题意,不合内容要求;结构混乱,不成文章;语言不通。
三、“赏析短文”的写作技巧
1、读懂文本,确定赏析点 (见多媒体课件第5屏)
文学评论和读后感虽然都同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重在“评”,从具体事件阐发出普遍意义的道理,是对作品做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则重在“感”,写自己读后的主观感受和受到的教育,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见多媒体课件第5屏)
阅读文本时,一般采用“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见多媒体课件第5屏)其中“总体”,就是从头到尾通读,得出初步印象;“部分”,是对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进行揣摩参悟,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思路、结构、主旨做出自己的判断。
赏析正确与否,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然后在此基础上审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鉴赏要求,确定赏析点。这个“赏析点”必须是原文学作品中的关键、要害、实质而不是枝节或者表面的东西,而且对这个“赏析点”的表述要明确、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并要在文章中用一句话把它明确地固定下来。赏析一般哪些方面入手?——赏析一般要求从作品主题、文学形象、文章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见多媒体课件第6屏)
在明确了赏析点后,还有一个切入角度的问题,角度宜小、巧、新。因为只要求写300字的短评,所以首先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也就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述”和“评”相结合。(见多媒体课件第7屏)
2、构思谋篇,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见多媒体课件第8屏)
行文前心中一定要有数,应该注意短评的结构要小巧完整而严谨,因此,要选择一个恰当的结构模式。其基本结构不妨如此:(见多媒体课件第8屏)提出观点—简要陈述理由,并结合复述、摘录内容分析议论—结合文章小结。(见多媒体课件第9屏)
具体说来,先用一句话总提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考生的思想观点,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考生要说什么,留下一个好印象;然后分说,分论点最好有2—3个,这样文章才显得不单薄;最后重申观点。
3、行文表达,要开门见山、紧扣文本。(见多媒体课件第10屏)
“赏析短文”容量有限,但又要有丰富的内容,不能是几根筋的列举,因此,行文时,要直击“赏析点”,围绕“赏析点”进行评说,而不必顾及其它。在具体评论中,一定不要脱离语言环境,要从文本出发,对文章所体现的相关信息要适度引用、概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无的放矢。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切忌片面。评论时,要处理好“评”与“叙”的关系,“叙”是基础,“评”是目的,其方式可以是先评后叙或者先叙后评,也可以是边叙边评。(见多媒体课件第10屏)
写赏析短文的常见毛病有:①以述代评;②以感代评;③评语空洞;④观点含混;⑤褒贬失当等。这些毛病,都要力求克服。
4、写作语言,要简捷明快、恰当运用鉴赏术语(见多媒体课件第11屏)
鉴赏术语是进行文学鉴赏的必要材料。适当运用鉴赏术语不仅有助于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鉴赏内容,还是文字鉴赏素养的重要标志。使用得当,一方面将有助于提高鉴赏品位,另一方面将博得阅卷教师的良好印象,从而提高本题的得分。当然,鉴赏术语不能乱用、滥用,否则将弄巧成拙。(见多媒体课件第11屏)
现将文学鉴赏常用术语列举如下:
⑴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见多媒体课件第12屏)
①叙述种类: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②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2屏)
③描写技法类: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绘形绘声绘色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3屏)
④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4屏)
⑵表现方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典、讽喻等。
⑶行文构思: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匠心独运,浑然天成,结构严谨,思维严密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5屏)
⑷修辞方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复等。
⑸语言特色: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浓墨重彩,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6屏)
⑹主题、意境、感情方面:主题(中心)突出,深化主题(中心),主旨深远,意蕴丰富,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意在言外,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细腻,感情真挚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7屏)
第 二 教 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赏析短文”写作分类举例
1、赏析主题思想及表现 (见多媒体课件第18屏)
主题思想通常是隐藏在作品的语言当中的,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标题语言,概括性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揭示主题的中心句,升华主题的结尾句,标示文章脉络的过渡句。要特别重视情节、人物、细节的描写。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除了把握作品的内容之外,还要善于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来揣测作者的情感。(见多媒体课件第18屏)
赏析文章主题思想的表现,是指在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表现的方式、方法,如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结构的安排等进行赏析。(见多媒体课件第19屏)
主题思想的表现方法有:(见多媒体课件第20屏)
⑴作者现身:作者打断叙事过程,主动站出来,直接表达个人见解。
⑵情节昭示:即通过情节的发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倾向性。
⑶人物语言:即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来宣扬自己的思想观点、倾诉自己的思想情感。
⑷细节暗示:即在对事物的具体记叙和描写中,透露作者的思想倾向性。
⑸此外还有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结构的安排等。
例文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
——试析《落花满枝》的主题思想
谢大光的散文《落花枝头》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唱出了对“落花”的礼赞,文章通过对“春花红褪的初夏”,“热烈”而又飘落的“石榴花”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落花”的品格。(文章的总提,亮出自己赏析的观点)(见多媒体课件第21屏)
“落花”这一意象,千百年来,人们总用它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面对落花,人们总有几分感伤,因而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叹,已成为人们习惯性的咏意。而作者却能反思立意,异中求新,赋予落花以昂扬向上的格调,(请注意加点的鉴赏术语的使用)唱了一曲落花的颂歌。(简单论述,鉴赏短文的过渡)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它为花蕊挡风遮雨;它不留恋枝头的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通过作者的这种提炼挖掘,平平常常的落花现象,具有了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阐述作品的思想)(见多媒体课件第22屏)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在那“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作者又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已经过去,在新的时代,人们再也不会认为“落红”是令人“伤感的,哀婉”的东西,而是充满一种“昂扬向上的格调”。这样,作者把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使文章更加深刻动人。(末段论作品主题思想的升华,亦是鉴赏短文的总结。请同学们注意鉴赏术语的使用和对原文本的引用及审美价值的分析。)(见多媒体课件第23屏)
2、赏析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技巧”)(见多媒体课件第24屏)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的运用等。
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收到了什么艺术效果。赏析的核心是分析作品给予人的审美享受及其美学价值产生的原因。对表达技巧的赏析,不同的文体鉴赏的角度有所不同。(见多媒体课件第24屏)
⑴赏析记叙文的表达技巧的角度。(见多媒体课件第25屏)
①材料的取舍、详略方面。
②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是何中顺序,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③在运用表达方式方面有什么特色。
④运用的修辞手法几修辞效果能否突出主题。
⑤在运用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方面有何特色。
⑵赏析散文的表达技巧的角度(见多媒体课件第26屏)
除与记叙文基本相似外,还有以下几方面是赏析中应该注意的:
文眼、线索、联想、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⑶赏析小说的表达技巧的角度
①小说的情节设计方面
②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③小说环境的营造方面
④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修辞效果能否突出主题方面
⑤在运用表现手法方面
例文二: 融情于景
——简析《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①作者笔下的荷塘景色,具有优雅、朦胧、幽静的特点景中含情,月下荷塘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渴求宁静的心思。(起始段写作要点:一扣题,二总起)(见多媒体课件第27屏)
②作者踏着幽僻的小煤屑路,独自受用荷香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的“不宁静”。漫步荷塘,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这里淡雅、安逸的境界,正是作者追求的刹那间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但作者不能真正超然,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不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淡淡的喜悦之后又生淡淡的哀愁。(主体段写作要点:缘题赏析,分层次赏析。)(见多媒体课件第28屏)
③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物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颇不宁静”的脉脉情思。(收束段写作要点:概括赏析要点,点题)(见多媒体课件第29屏)
例文三: 鲜明的比喻
——《荷塘月色》第四段修辞手法简析
①《荷塘月色》的第四段大量运用了比喻手法,描摹景色形象生动,表达感情细腻入微。(起始段)(见多媒体课件第30屏)
②首先,多角度描写荷塘的静景。(段首总提)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描写出水荷叶舒展形态;“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一连串比喻(博喻),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描写荷香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飘荡不定的感觉。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转化为听觉形象(通感),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联想,可谓贴切生动,又富有创意。(主体段)(见多媒体课件第31屏)
③接着,描写荷塘的动景。(段首总提)微风吹过,叶子与花颤动着,“像闪电般”迅捷,“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这一动态描写与上文的静景相应和,表现了荷塘的生机与活力。(主体段)
④鲜明的比喻,既形象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传达了作者对荷塘的喜爱之情。(收束段)(见多媒体课件第32屏)
例文四: 烘云托月,写景衬人
——《垂钓》的艺术手法赏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明理的文章,作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描写,烘云托月,有力地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总括,扣主题)
本文的景物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一、七段,文章充分地运用了对比: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是“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海鸥“不敢远翔”;猎犬“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却逃回”……作者通过这些对比,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分析审美效果)。(分析1,注意了对文本的引用)(见多媒体课件第36屏)
文章营造这种恶劣的环境,是为了衬托两位垂钓者的形象。周围的一切面对这恶劣的环境都在“缩却逃回”,但两位垂钓者却敢于面对大海。尤其“瘦老人却纹丝不动”,“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当大海“更加狰狞昏暗”时,他“瘦小的身影”——“倔强的身躯”“还在与大海对峙”。可见,环境愈是恶劣,垂钓者的形象愈突出。(分析2,注意了对文本的引用)
文章就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从而为阐发哲理作了有力的铺垫。(总括,回应主题)(见多媒体课件第37屏)
3、赏析构思技巧
构思,是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构思技巧赏析主要是从作品立意、选材、体裁、意境、结构安排等方面去鉴赏。其中结构安排上重点是注意前后照应、设置悬念、烘托铺垫、起承转合、曲折波澜等方面。(见多媒体课件第38屏)
例文五: 水到渠成,阐发哲理
——谈谈《垂钓》的巧妙构思
本文构思上的巧妙之处在于充分运用对比手法,揭示生活中的对立面,水到渠成直奔主题阐发哲理。(总括,紧扣鉴赏点)(见多媒体课件第39屏)
文中的对比之处到处可见。作者没有描写春和景明优美环境下万物的和谐,却写了“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的环境下的不和谐;描写恶劣环境下万物的屈服与垂钓者——“人类代表”的抗衡;胖老人活泼、随和、容易满足的性格和对物质的追求,又与瘦老人执着倔强的性格和对精神的追求形成对比……这样,大自然的统一与对立,天下生灵对自然的服从与抗衡,人与人之间的认同与批判……作者就选取了“不和谐”的一面为阐发哲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随后,作者又巧妙地利用“妻子”和“我”的对话,由“胖”与“瘦”,“物质”与“精神”,“喜剧美”与“悲剧美”这些对立方面逐步引向深入:“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谁也离不开谁”。(分析)
就这样,文章在对比之下,水到渠成地将深刻的哲理非常形象地阐发出来。(总结,回应鉴赏点)(见多媒体课件第40屏)
例文六: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简析《落花满枝》的行文思路
谢大光的散文《落花枝头》行文思路的最大特点是富于变化,给读者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全文的总提)
文章一开篇,作者用非常优美的笔调,(请注意术语的使用)描绘了“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请注意对文本内容的引述)的夏花,雨后之花是富有生气的,然后发出疑问:“已是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请注意审美价值的分析)。(该段为分析文本思路的第一层、第一转)(见多媒体课件第41屏)
接着由想起杨万里的诗句引出石榴花;再由近观而写花果;然后又十分自然地引出本文描摹的对象——落花,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为下文写落花与繁花硕果的关系做好了铺垫。(请注意加点的术语)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赋予落花以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请注意审美价值的分析)。(该段为分析文本思路的第二层、第二转)(见多媒体课件第42屏)
然后,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结尾一段赞美落花,直抒胸臆。既从结构上照应全文,又进一步突出主题,(请注意加点的术语)强调今天的繁花硕果,是因为有昨天的落英缤纷。(该段为分析文本思路的第三层、第三转)
总之,文章行文思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阅读时能给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该段为全文的总结,回应标题和开头)(见多媒体课件第43屏)
4、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
⑴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基础。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见多媒体课件第44屏)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见多媒体课件第45屏)
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
⑵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角度(见多媒体课件第46屏)
①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②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③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语言风格举隅:(见多媒体课件第47屏)
A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B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C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D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E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F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④从语体的角度鉴赏(见多媒体课件第48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⑤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例文七: 精当的用词
——《荷塘月色》第六段语言特色简析
①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淡雅,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文章的第六段,在叠音词和动词的使用上尤见功力。(见多媒体课件第33屏)
②首先是叠音词的使用精当。“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修饰荷塘四周的树,描摹出了荷塘四面的树的风姿绰约, 又重重叠叠;“重重”将荷塘围住,写出了树丛的环绕的形态,又有层次感;“阴阴”的树色,写出了树丛的繁盛葱茏,月光下的依稀朦胧;“隐隐约约”修饰远山,写出了远山的朦胧素淡。这样写不但形象而且富有音乐感,有利于表达对荷塘的喜爱。(用词之妙:什么方法,怎样描写,有何作用)(见多媒体课件第34屏)
③同时,这一段在动词使用上也很精巧。“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中的“漏”字,侧面表现的树丛的浓密,也写出了月下荷塘的幽美意境,如用“照”就显生硬,也不符合作者的心境与所描写的意境;把灯光比喻为“渴睡人的眼”,这“渴”字十分精确,“渴睡人”的眼睛一睁一闭的情态,契合灯光漏下荷塘的忽明忽暗,月下荷塘的淡雅朦胧,若改为“瞌睡人的眼”,境界全无了。(用词之妙:妙在何处,比照之中见高下)(见多媒体课件第35屏)
例文八: 清丽典雅韵味长
——谈谈《落花满枝》的语言特点
清丽典雅(注意术语的使用)是谢大光的散文《落花枝头》的语言风格。(鉴赏短文的总提,归纳文本的语言特点)
风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清丽,即清新美丽。它指文章的意蕴、语言清新,体现在作品中新鲜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清新的感觉。美丽指所写对象和所用语汇富有美感。典雅主要体现在所用的语汇是典雅的,它包括书面语汇的运用和古诗文的引用。(简单解析何为清丽典雅,为下文的鉴赏做铺垫。请同学们注意加点的术语的使用)(见多媒体课件第49屏)
具体来说,本文的清新典雅的语言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鉴赏短文分述的总提)
首先,文章的用词准确并注重其感情色彩,(请注意术语的使用)如写石榴花,用蓓蕾婷立、含苞待放、微露金蕊,喷红流彩、随风摇曳(请注意对文本内容的引述)等词语,歌颂、赞美石榴花。其次,文章的句式灵活多变,突出语句、语气的表达效果,增强了全文的艺术感染力。(请注意对审美价值的分析)作者在本文中,将长短句交错运用,使语言活泼,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使文章读起来有明快的节奏感。(请注意术语的使用和对审美价值的分析)在文中还引用诗句来抒发感情,又插入反问句加强语气。如“‘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注意对文本内容的引述)一类句子的运用,突出语气的语意及艺术感染力,(请注意对审美价值的分析)进一步表明主题。再次,作者灵活运用了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文中,作者灵活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该段分条鉴赏)(见多媒体课件第50屏)
5、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
⑴关于文学作品的形象(见多媒体课件第51屏)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等。高考考查文学形象的赏析,一般选用散文、微型小说。
散文中的形象重要指具体形象的场面或情境,而小说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
①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B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③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见多媒体课件第52屏)
①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人物的精神风貌;
③人物的思想特征; ④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等。
三、课堂写作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感动是一种养分
何蔚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见多媒体课件第53屏)
譬如看见一只飞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的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见多媒体课件第54屏)
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也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失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和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见多媒体课件第55屏)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见多媒体课件第56屏)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阵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见多媒体课件第57屏)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见多媒体课件第58屏)
(1)一事一物总关情
——解读《感动是一种养分》的“感动”
(2)洗尽铅华出真彩
——简析《感动是一种养分》的语言表达(见多媒体课件第59屏)
2、写作点拨:
①解读“感动”,可以对文章“感动”的机缘进行分析,可以对文章“感动”的对象进行解说,可以对文章“感动”的内质进行探讨等等,这样的文章可能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一事一物总关情”暗示了“感动”的方向。
②“洗尽铅华出真彩”概括了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去掉了语言的过分修饰,洗掉了语言的引经据典,冲掉了语言的文化味,全篇自然成文,也不乏精彩,长短句的结合、整散语句的协调、排比排段的气势、词语的移用等等都是本文语言表达的取材之处,可以细细研究。
3、佳作展示:
一事一物总关情
——解读《感动是一种养分》的“感动”
品析全文,体验作者感动着的感动,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作者感动于生命的内涵。譬如坠落的果实,摔碎的露珠以及蚂蚁抬蜜蜂的悲壮场景。世界万物都在生命的海洋中沉浮,生的过程是短暂的。然而有些事物的生便是一种永恒,当目睹一些微小的却能洒脱地、敢于迎接死亡的情景,作者感动之情油然而生。(见多媒体课件第60屏)
其次,作者的感动是对生活的热爱。的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鲜花的娇艳,鸟儿的自在,万事万物都用自己的满腔情怀谱写生命之歌。作者感动与他们的豪情,感动于那份敢于承接、敢于绽放的精神。感动于生活中洋溢着的美好。(见多媒体课件第61屏)
最后,作者感动于自己的顿悟。由于外界事物的展示与内心深处的碰撞,作者从以往的生活中体验了更多的精彩。借着这份感动,洗涤心灵,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感动?
总之,该文的笔触是细腻的,它昭示了一份亘古的感动。(见多媒体课件第62屏)
4、佳作点评:
短文的确是学生感动于文章的产物,她把文章中的细碎事物进行了归类整合,提炼出了“生命的内涵”“生活的热爱”“自己的顿悟”三个“感动”的因子,融入自己的理解,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结构严谨,观点鲜明,文风清新,不愧为一篇佳作。
四、学生做课外练习
1、通过讲授、练习环节,使学生掌握鉴赏短文的写作要求与要领。
2、明确鉴赏短文写作的基本模式与规范。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难点:
即“教学目的与要求”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3、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 一 教 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考试大纲》对“赏析短文”写作的要求(见多媒体课件第2屏)
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湖南省补充规定:
“文章赏析”不是简答,也不同于小作文,它是对考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重点应该落在赏析上。
具体而言,文章赏析时赏析要细。所谓“赏析要细”,就是指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使其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从而架设好材料和观点间的桥梁。
短文赏析,最重要的是鉴赏和分析。举出“例子”后,还必须作解说,作分析,作评论,揭示其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而不能只是简单复述一番,引用几句就完事。“以据代议”是写赏析文章的大忌。
二、高考评分标准 (见多媒体课件第3-4屏)
短文赏析评分标准(参照2006年高考湖南卷第21题评分细则制定):(多媒体)
关于评分的等级
原则上分三个等次(5分一等),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类判分。具体操作时,先从题意、内容入手,分出等第,然后根据结构、语言,在所在等的得分区间内上下浮动。
一等(14—11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或通顺。
二等(10—6分):基本符合题意,有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能顺。
三等(5—0分):偏离题意,不合内容要求;结构混乱,不成文章;语言不通。
三、“赏析短文”的写作技巧
1、读懂文本,确定赏析点 (见多媒体课件第5屏)
文学评论和读后感虽然都同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重在“评”,从具体事件阐发出普遍意义的道理,是对作品做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则重在“感”,写自己读后的主观感受和受到的教育,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见多媒体课件第5屏)
阅读文本时,一般采用“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见多媒体课件第5屏)其中“总体”,就是从头到尾通读,得出初步印象;“部分”,是对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进行揣摩参悟,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思路、结构、主旨做出自己的判断。
赏析正确与否,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然后在此基础上审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鉴赏要求,确定赏析点。这个“赏析点”必须是原文学作品中的关键、要害、实质而不是枝节或者表面的东西,而且对这个“赏析点”的表述要明确、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并要在文章中用一句话把它明确地固定下来。赏析一般哪些方面入手?——赏析一般要求从作品主题、文学形象、文章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见多媒体课件第6屏)
在明确了赏析点后,还有一个切入角度的问题,角度宜小、巧、新。因为只要求写300字的短评,所以首先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也就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述”和“评”相结合。(见多媒体课件第7屏)
2、构思谋篇,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见多媒体课件第8屏)
行文前心中一定要有数,应该注意短评的结构要小巧完整而严谨,因此,要选择一个恰当的结构模式。其基本结构不妨如此:(见多媒体课件第8屏)提出观点—简要陈述理由,并结合复述、摘录内容分析议论—结合文章小结。(见多媒体课件第9屏)
具体说来,先用一句话总提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考生的思想观点,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考生要说什么,留下一个好印象;然后分说,分论点最好有2—3个,这样文章才显得不单薄;最后重申观点。
3、行文表达,要开门见山、紧扣文本。(见多媒体课件第10屏)
“赏析短文”容量有限,但又要有丰富的内容,不能是几根筋的列举,因此,行文时,要直击“赏析点”,围绕“赏析点”进行评说,而不必顾及其它。在具体评论中,一定不要脱离语言环境,要从文本出发,对文章所体现的相关信息要适度引用、概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无的放矢。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切忌片面。评论时,要处理好“评”与“叙”的关系,“叙”是基础,“评”是目的,其方式可以是先评后叙或者先叙后评,也可以是边叙边评。(见多媒体课件第10屏)
写赏析短文的常见毛病有:①以述代评;②以感代评;③评语空洞;④观点含混;⑤褒贬失当等。这些毛病,都要力求克服。
4、写作语言,要简捷明快、恰当运用鉴赏术语(见多媒体课件第11屏)
鉴赏术语是进行文学鉴赏的必要材料。适当运用鉴赏术语不仅有助于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鉴赏内容,还是文字鉴赏素养的重要标志。使用得当,一方面将有助于提高鉴赏品位,另一方面将博得阅卷教师的良好印象,从而提高本题的得分。当然,鉴赏术语不能乱用、滥用,否则将弄巧成拙。(见多媒体课件第11屏)
现将文学鉴赏常用术语列举如下:
⑴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见多媒体课件第12屏)
①叙述种类: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②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2屏)
③描写技法类: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绘形绘声绘色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3屏)
④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4屏)
⑵表现方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典、讽喻等。
⑶行文构思: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情节起伏,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匠心独运,浑然天成,结构严谨,思维严密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5屏)
⑷修辞方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复等。
⑸语言特色: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浓墨重彩,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6屏)
⑹主题、意境、感情方面:主题(中心)突出,深化主题(中心),主旨深远,意蕴丰富,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意在言外,言近旨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细腻,感情真挚等。(见多媒体课件第17屏)
第 二 教 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赏析短文”写作分类举例
1、赏析主题思想及表现 (见多媒体课件第18屏)
主题思想通常是隐藏在作品的语言当中的,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标题语言,概括性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揭示主题的中心句,升华主题的结尾句,标示文章脉络的过渡句。要特别重视情节、人物、细节的描写。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除了把握作品的内容之外,还要善于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来揣测作者的情感。(见多媒体课件第18屏)
赏析文章主题思想的表现,是指在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表现的方式、方法,如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结构的安排等进行赏析。(见多媒体课件第19屏)
主题思想的表现方法有:(见多媒体课件第20屏)
⑴作者现身:作者打断叙事过程,主动站出来,直接表达个人见解。
⑵情节昭示:即通过情节的发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倾向性。
⑶人物语言:即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来宣扬自己的思想观点、倾诉自己的思想情感。
⑷细节暗示:即在对事物的具体记叙和描写中,透露作者的思想倾向性。
⑸此外还有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结构的安排等。
例文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
——试析《落花满枝》的主题思想
谢大光的散文《落花枝头》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唱出了对“落花”的礼赞,文章通过对“春花红褪的初夏”,“热烈”而又飘落的“石榴花”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落花”的品格。(文章的总提,亮出自己赏析的观点)(见多媒体课件第21屏)
“落花”这一意象,千百年来,人们总用它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面对落花,人们总有几分感伤,因而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叹,已成为人们习惯性的咏意。而作者却能反思立意,异中求新,赋予落花以昂扬向上的格调,(请注意加点的鉴赏术语的使用)唱了一曲落花的颂歌。(简单论述,鉴赏短文的过渡)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它为花蕊挡风遮雨;它不留恋枝头的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通过作者的这种提炼挖掘,平平常常的落花现象,具有了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阐述作品的思想)(见多媒体课件第22屏)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在那“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作者又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已经过去,在新的时代,人们再也不会认为“落红”是令人“伤感的,哀婉”的东西,而是充满一种“昂扬向上的格调”。这样,作者把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使文章更加深刻动人。(末段论作品主题思想的升华,亦是鉴赏短文的总结。请同学们注意鉴赏术语的使用和对原文本的引用及审美价值的分析。)(见多媒体课件第23屏)
2、赏析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技巧”)(见多媒体课件第24屏)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的运用等。
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收到了什么艺术效果。赏析的核心是分析作品给予人的审美享受及其美学价值产生的原因。对表达技巧的赏析,不同的文体鉴赏的角度有所不同。(见多媒体课件第24屏)
⑴赏析记叙文的表达技巧的角度。(见多媒体课件第25屏)
①材料的取舍、详略方面。
②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是何中顺序,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③在运用表达方式方面有什么特色。
④运用的修辞手法几修辞效果能否突出主题。
⑤在运用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方面有何特色。
⑵赏析散文的表达技巧的角度(见多媒体课件第26屏)
除与记叙文基本相似外,还有以下几方面是赏析中应该注意的:
文眼、线索、联想、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⑶赏析小说的表达技巧的角度
①小说的情节设计方面
②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③小说环境的营造方面
④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修辞效果能否突出主题方面
⑤在运用表现手法方面
例文二: 融情于景
——简析《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①作者笔下的荷塘景色,具有优雅、朦胧、幽静的特点景中含情,月下荷塘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渴求宁静的心思。(起始段写作要点:一扣题,二总起)(见多媒体课件第27屏)
②作者踏着幽僻的小煤屑路,独自受用荷香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的“不宁静”。漫步荷塘,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这里淡雅、安逸的境界,正是作者追求的刹那间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但作者不能真正超然,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不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淡淡的喜悦之后又生淡淡的哀愁。(主体段写作要点:缘题赏析,分层次赏析。)(见多媒体课件第28屏)
③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物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颇不宁静”的脉脉情思。(收束段写作要点:概括赏析要点,点题)(见多媒体课件第29屏)
例文三: 鲜明的比喻
——《荷塘月色》第四段修辞手法简析
①《荷塘月色》的第四段大量运用了比喻手法,描摹景色形象生动,表达感情细腻入微。(起始段)(见多媒体课件第30屏)
②首先,多角度描写荷塘的静景。(段首总提)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描写出水荷叶舒展形态;“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一连串比喻(博喻),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描写荷香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飘荡不定的感觉。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转化为听觉形象(通感),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联想,可谓贴切生动,又富有创意。(主体段)(见多媒体课件第31屏)
③接着,描写荷塘的动景。(段首总提)微风吹过,叶子与花颤动着,“像闪电般”迅捷,“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这一动态描写与上文的静景相应和,表现了荷塘的生机与活力。(主体段)
④鲜明的比喻,既形象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传达了作者对荷塘的喜爱之情。(收束段)(见多媒体课件第32屏)
例文四: 烘云托月,写景衬人
——《垂钓》的艺术手法赏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明理的文章,作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描写,烘云托月,有力地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总括,扣主题)
本文的景物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一、七段,文章充分地运用了对比: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是“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海鸥“不敢远翔”;猎犬“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却逃回”……作者通过这些对比,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分析审美效果)。(分析1,注意了对文本的引用)(见多媒体课件第36屏)
文章营造这种恶劣的环境,是为了衬托两位垂钓者的形象。周围的一切面对这恶劣的环境都在“缩却逃回”,但两位垂钓者却敢于面对大海。尤其“瘦老人却纹丝不动”,“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当大海“更加狰狞昏暗”时,他“瘦小的身影”——“倔强的身躯”“还在与大海对峙”。可见,环境愈是恶劣,垂钓者的形象愈突出。(分析2,注意了对文本的引用)
文章就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从而为阐发哲理作了有力的铺垫。(总括,回应主题)(见多媒体课件第37屏)
3、赏析构思技巧
构思,是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构思技巧赏析主要是从作品立意、选材、体裁、意境、结构安排等方面去鉴赏。其中结构安排上重点是注意前后照应、设置悬念、烘托铺垫、起承转合、曲折波澜等方面。(见多媒体课件第38屏)
例文五: 水到渠成,阐发哲理
——谈谈《垂钓》的巧妙构思
本文构思上的巧妙之处在于充分运用对比手法,揭示生活中的对立面,水到渠成直奔主题阐发哲理。(总括,紧扣鉴赏点)(见多媒体课件第39屏)
文中的对比之处到处可见。作者没有描写春和景明优美环境下万物的和谐,却写了“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的环境下的不和谐;描写恶劣环境下万物的屈服与垂钓者——“人类代表”的抗衡;胖老人活泼、随和、容易满足的性格和对物质的追求,又与瘦老人执着倔强的性格和对精神的追求形成对比……这样,大自然的统一与对立,天下生灵对自然的服从与抗衡,人与人之间的认同与批判……作者就选取了“不和谐”的一面为阐发哲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随后,作者又巧妙地利用“妻子”和“我”的对话,由“胖”与“瘦”,“物质”与“精神”,“喜剧美”与“悲剧美”这些对立方面逐步引向深入:“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谁也离不开谁”。(分析)
就这样,文章在对比之下,水到渠成地将深刻的哲理非常形象地阐发出来。(总结,回应鉴赏点)(见多媒体课件第40屏)
例文六: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简析《落花满枝》的行文思路
谢大光的散文《落花枝头》行文思路的最大特点是富于变化,给读者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全文的总提)
文章一开篇,作者用非常优美的笔调,(请注意术语的使用)描绘了“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请注意对文本内容的引述)的夏花,雨后之花是富有生气的,然后发出疑问:“已是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请注意审美价值的分析)。(该段为分析文本思路的第一层、第一转)(见多媒体课件第41屏)
接着由想起杨万里的诗句引出石榴花;再由近观而写花果;然后又十分自然地引出本文描摹的对象——落花,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为下文写落花与繁花硕果的关系做好了铺垫。(请注意加点的术语)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赋予落花以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请注意审美价值的分析)。(该段为分析文本思路的第二层、第二转)(见多媒体课件第42屏)
然后,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结尾一段赞美落花,直抒胸臆。既从结构上照应全文,又进一步突出主题,(请注意加点的术语)强调今天的繁花硕果,是因为有昨天的落英缤纷。(该段为分析文本思路的第三层、第三转)
总之,文章行文思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阅读时能给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该段为全文的总结,回应标题和开头)(见多媒体课件第43屏)
4、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
⑴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基础。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见多媒体课件第44屏)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见多媒体课件第45屏)
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
⑵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角度(见多媒体课件第46屏)
①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②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③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语言风格举隅:(见多媒体课件第47屏)
A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B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C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D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E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F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④从语体的角度鉴赏(见多媒体课件第48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⑤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例文七: 精当的用词
——《荷塘月色》第六段语言特色简析
①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淡雅,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文章的第六段,在叠音词和动词的使用上尤见功力。(见多媒体课件第33屏)
②首先是叠音词的使用精当。“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修饰荷塘四周的树,描摹出了荷塘四面的树的风姿绰约, 又重重叠叠;“重重”将荷塘围住,写出了树丛的环绕的形态,又有层次感;“阴阴”的树色,写出了树丛的繁盛葱茏,月光下的依稀朦胧;“隐隐约约”修饰远山,写出了远山的朦胧素淡。这样写不但形象而且富有音乐感,有利于表达对荷塘的喜爱。(用词之妙:什么方法,怎样描写,有何作用)(见多媒体课件第34屏)
③同时,这一段在动词使用上也很精巧。“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中的“漏”字,侧面表现的树丛的浓密,也写出了月下荷塘的幽美意境,如用“照”就显生硬,也不符合作者的心境与所描写的意境;把灯光比喻为“渴睡人的眼”,这“渴”字十分精确,“渴睡人”的眼睛一睁一闭的情态,契合灯光漏下荷塘的忽明忽暗,月下荷塘的淡雅朦胧,若改为“瞌睡人的眼”,境界全无了。(用词之妙:妙在何处,比照之中见高下)(见多媒体课件第35屏)
例文八: 清丽典雅韵味长
——谈谈《落花满枝》的语言特点
清丽典雅(注意术语的使用)是谢大光的散文《落花枝头》的语言风格。(鉴赏短文的总提,归纳文本的语言特点)
风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清丽,即清新美丽。它指文章的意蕴、语言清新,体现在作品中新鲜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清新的感觉。美丽指所写对象和所用语汇富有美感。典雅主要体现在所用的语汇是典雅的,它包括书面语汇的运用和古诗文的引用。(简单解析何为清丽典雅,为下文的鉴赏做铺垫。请同学们注意加点的术语的使用)(见多媒体课件第49屏)
具体来说,本文的清新典雅的语言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鉴赏短文分述的总提)
首先,文章的用词准确并注重其感情色彩,(请注意术语的使用)如写石榴花,用蓓蕾婷立、含苞待放、微露金蕊,喷红流彩、随风摇曳(请注意对文本内容的引述)等词语,歌颂、赞美石榴花。其次,文章的句式灵活多变,突出语句、语气的表达效果,增强了全文的艺术感染力。(请注意对审美价值的分析)作者在本文中,将长短句交错运用,使语言活泼,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使文章读起来有明快的节奏感。(请注意术语的使用和对审美价值的分析)在文中还引用诗句来抒发感情,又插入反问句加强语气。如“‘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注意对文本内容的引述)一类句子的运用,突出语气的语意及艺术感染力,(请注意对审美价值的分析)进一步表明主题。再次,作者灵活运用了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文中,作者灵活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该段分条鉴赏)(见多媒体课件第50屏)
5、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
⑴关于文学作品的形象(见多媒体课件第51屏)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等。高考考查文学形象的赏析,一般选用散文、微型小说。
散文中的形象重要指具体形象的场面或情境,而小说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
①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B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③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见多媒体课件第52屏)
①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人物的精神风貌;
③人物的思想特征; ④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等。
三、课堂写作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感动是一种养分
何蔚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见多媒体课件第53屏)
譬如看见一只飞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的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见多媒体课件第54屏)
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也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失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和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见多媒体课件第55屏)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见多媒体课件第56屏)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阵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见多媒体课件第57屏)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见多媒体课件第58屏)
(1)一事一物总关情
——解读《感动是一种养分》的“感动”
(2)洗尽铅华出真彩
——简析《感动是一种养分》的语言表达(见多媒体课件第59屏)
2、写作点拨:
①解读“感动”,可以对文章“感动”的机缘进行分析,可以对文章“感动”的对象进行解说,可以对文章“感动”的内质进行探讨等等,这样的文章可能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一事一物总关情”暗示了“感动”的方向。
②“洗尽铅华出真彩”概括了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去掉了语言的过分修饰,洗掉了语言的引经据典,冲掉了语言的文化味,全篇自然成文,也不乏精彩,长短句的结合、整散语句的协调、排比排段的气势、词语的移用等等都是本文语言表达的取材之处,可以细细研究。
3、佳作展示:
一事一物总关情
——解读《感动是一种养分》的“感动”
品析全文,体验作者感动着的感动,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作者感动于生命的内涵。譬如坠落的果实,摔碎的露珠以及蚂蚁抬蜜蜂的悲壮场景。世界万物都在生命的海洋中沉浮,生的过程是短暂的。然而有些事物的生便是一种永恒,当目睹一些微小的却能洒脱地、敢于迎接死亡的情景,作者感动之情油然而生。(见多媒体课件第60屏)
其次,作者的感动是对生活的热爱。的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鲜花的娇艳,鸟儿的自在,万事万物都用自己的满腔情怀谱写生命之歌。作者感动与他们的豪情,感动于那份敢于承接、敢于绽放的精神。感动于生活中洋溢着的美好。(见多媒体课件第61屏)
最后,作者感动于自己的顿悟。由于外界事物的展示与内心深处的碰撞,作者从以往的生活中体验了更多的精彩。借着这份感动,洗涤心灵,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感动?
总之,该文的笔触是细腻的,它昭示了一份亘古的感动。(见多媒体课件第62屏)
4、佳作点评:
短文的确是学生感动于文章的产物,她把文章中的细碎事物进行了归类整合,提炼出了“生命的内涵”“生活的热爱”“自己的顿悟”三个“感动”的因子,融入自己的理解,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结构严谨,观点鲜明,文风清新,不愧为一篇佳作。
四、学生做课外练习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