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课件 -> 高二语文课件 -> 下载
课件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故都的秋9924773489
文件大小 134KB
所属分类 高二语文课件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课件
更新时间 2011-7-14 5:44:4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RAR 档案文件(*.rar)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以下为课件内提取的文本内容,仅供参考: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阜宁中学高中语文组

王洪赛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介绍作者(郁达夫)

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故都的秋》便是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的优美散文。

课题释义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第一部分:总起

①对北国之秋的感受:“清、静、悲凉”和向往:“饱尝”秋味

②江南之秋:看不饱、尝不透、玩不足

第二部分:分写

记叙:①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

②槐树的落蕊

③秋蝉的残声

④秋雨话秋凉

⑤秋树的奇景

议论: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瑟的感触。

第三部分:总括

①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思考题

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

课文中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本文的“形” 、“神”是什么? 形 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是五幅秋色图。

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突出故都的秋感人至深,令人向往眷念。

议论的作用

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静衬动,以有声衬无声。形成了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上述声音是细小的,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说明这个地方寂静无声。

内容及写作特点

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寂寞。”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

2、以“校园风景线”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板书设计

相关资源:
·扬州慢29924772590
·扬州慢
·我的空中楼阁
·登高9924772655
·哀江南9924773435
·蜀道难
·粤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微型小说两篇与写作训练
·假如给三天光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9924773351
·高二语文长亭送别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